器官移植手术室人力资源调配新模式的建立及临床实践研究
2017-06-05陈思媛杨丽娜白晓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成都610072
刘 凤,陈思媛,杨丽娜,白晓霞,刘 彬(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 成都 610072)
器官移植手术室人力资源调配新模式的建立及临床实践研究
刘 凤,陈思媛,杨丽娜,白晓霞,刘 彬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 探讨在当前心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来源的器官移植方案下手术室人力资源调配的新模式及其临床实践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施行DCD来源的肝、肾移植手术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由移植专业组成员作为移植手术承担者的模式)和观察组(结合常规值班基础上的移植备班的模式),比较两组在调配移植手术人员所用时间、器官获取的准备与等待时间、器官到位后开台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手术配合质量及医护人员相关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差异。结果 实施移植备班模式后,观察组调配移植手术人员所用时间,器官获取的准备与等待时间、器官到位后开台准备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手术室护士劳动强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两组移植医生对术前准备时间、术前物品准备齐全程度以及对护士术中配合质量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当前DCD模式下建立完善的移植手术备班管理模式,能够在明显缩短人员调配及手术配合人员术前准备所耗时间的同时,保证了手术配合质量及医生的满意度,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器官移植;心死亡器官捐献;人力资源调配;手术室
器官移植对于挽救器官功能丧失或衰竭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这一重大转变凝结了中国器官移植界的不懈努力和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2],也对手术室的人员调配提出了新的挑战。心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来源的器官移植手术不同于活体器官捐赠[3],其缺乏可计划性和规律性,并且多数情况是肝、肾等多台移植手术同时开始,不可避免地占据例行常规手术的人力资源,造成手术室人力资源的短缺。鉴于传统的移植手术专科组模式应对新形势逐渐吃力,人员周转困难,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的情况[4]。我院手术室开创性施行了器官移植手术新的人力资源调配模式[5],即结合科室每日值班模式基础上形成的主班、机动班、听班弹性制度中,遵循一定规律组合,形成每日移植备班的模式。既能让手术室管理人员主动、充分、合理地安排手术配合人员,更能精密组织、严密管理,保证器官移植手术在任何突发状况下做到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6]。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手术室施行DCD来源的器官移植手术(包括肝、肾移植等)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43.2±16.7)岁;肝移植30例,肾移植70例。纳入标准:DCD来源的非亲体肝或肾单器官移植手术,包括在本院获取器官或在外院获取器官都在本院行移植的手术。排除:肝肾联合移植手术;移植受体非首次接受移植手术。2015年7月前实行的由移植专业组成员作为移植手术承担者的人员调配模式下开展的手术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2例;肝移植15例,肾移植36例。2015年7月后实行的结合科室每日值班模式基础上形成每日移植备班的人员调配新模式下开展的手术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6例,女13例;肝移植15例,肾移植34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由移植专业组成员作为移植手术的主要承担者,每次器官捐赠手术均由排班护士长临时安排非值班的移植专业组人员和其他人员配合手术。对专业组人员的选择及培训内容包括:①选择普外科专业手术配合能力较强,有3年及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其中组长1名,组员14名,每台肝移植手术成员需4名,包括器械护士2名,巡回护士2名。②组织专业组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规范器官移植手术的配合流程,对手术配合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分析。③实施一对一临床带教,由专业组长及移植配合经验丰富的高年资老师担任带教老师。④有计划地选送专业组人员参加移植护理学习班或相关的学术会议。
1.2.2 观察组 结合科室每日值班模式基础上形成的主班、机动班、听班弹性制度中,遵循一定规律组合,形成每日移植备班的模式。该模式将手术室的临床参与值班护理人员视为肝肾移植的潜在人力资源,保证随时接到通知随时有非常规手术的人员待命。人员安排及培训内容如下:①各班次人员的组成:每天科室常规值班人员共19人,其中主班6人,机动班9人,听班4人。主班、机动班人员常规科室在岗,听班人员在家待命。②明确各班次人员的职责:每天科室值班人员除应付急诊手术外,当有器官捐献手术时,根据所需人员数量,按照主班、机动班、听班顺序依次到岗。③集中强化培训10名外出取器官人员,保证每天值班组中均有其中的外出取器官人员在岗[7]。④编写“器官移植手术规范化配合工作指引”[8],内容包括器官获取及肝肾移植手术的配合流程及规范、各组医生的手术习惯及特殊要求。让未参与过器官移植手术的护理人员,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能达到了解相关手术配合流程的目的,缩短带教周期。⑤调配值班组合形成手术配合人员的新老搭配,让有移植手术经验的老师与未参与过移植手术的护理人员进行搭档,提高配合质量。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9]:包括绩效奖励与超时补休政策。
1.3 评价方法[10,11]设计表格,记录每一次手术开展前获得通知到手术室排班护士长完成移植手术人员调配所需的时间、手术室器官获取人员接到通知后到达医院做好获取器官手术准备所需的时间、手术室配合器官移植人员接到通知后到达医院做好手术开始前准备所需的时间、器官到院的时间到手术开始的时间,并每次调查所有参与移植的医护人员对移植围手术期各个环节的满意度,包括医生对术前准备时间、术前物品准备齐全程度、护士术中配合质量的评分以及参与手术的所有护士对劳动强度的自评分。非常满意 5分,满意 4分,一般 3分,不满意 2分,非常不满意 1分,不知道/没注意 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室移植手术配合的时间进度比较 实施每日移植备班新模式后,手术室在调配移植手术人员所用时间、器官获取的准备与等待时间、器官到位后开台准备时间及器官到位后移植手术开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移植手术配合时间比较 (min)
2.2 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 实施每日移植备班新模式后,器官移植医生对术前准备时间、术前物品准备齐全程度以及对护士术中配合质量的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的手术室护士劳动强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护满意度比较 (分)
3 讨论
DCD器官移植的大环境使手术室的移植护理工作面临着全新挑战。较之前的工作相比,新形势下手术室移植配合工作面临着新的变化[12]:①突发性和紧急性状况更多,而可计划性减少;②熟练配合移植手术的人员需求量大大增加;③移植手术突发性对例行常规手术的人员安排影响大;④移植手术多在下午、晚上、节假日进行,人员高强度工作后轮休对科室整体排班影响大。实践证明,通过建立器官移植手术新的人力资源调配模式,即结合科室值班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每日移植备班的模式,才能更好应对移植手术的突发性,使其责任到人、工作有序,减少手术各个环节的等待时间,为器官捐献手术提供绿色通道。具体体现在:①缩短移植手术人员调配所需的时间。新的人力资源调配模式结合了每日值班模式的人员结构,值班人员即为移植手术预备人员,值班人员轮班相对固定,因此使移植手术人员调配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②缩短手术人员的到位时间。按照护士长临时组织安排手术配合人员的传统排班模式,在工作日的情况下人员周转困难,而在节假日的情况下,手术配合人员到岗时间长,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手术开台时间的延长;而新的人员调配模式预见性地在例行手术基础上为移植预留足够可有序周转的人员,并要求所有值班人员处于随时待命状态,保证在突发状况下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从而为器官的获取及移植手术相关的准备争取更充足的时间。③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为整个器官捐献手术流程中的手术室环节提供绿色通道。新的人力资源调配模式下,器官到位后至移植手术开台时间较传统模式无明显缩短,这与手术医生修整器官、协调手术人员开台及麻醉医生术前麻醉工作等诸多因素有关。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在新的人力资源调配模式下,明显缩短了手术各个环节的护理等待与准备时间,以轻松配合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术前准备与随时开台,不成为延缓移植手术开台的主要原因,也有利于提高配合质量,变被动配合为主动配合。④保证手术配合的质量,培训是关键[13]。在如今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常态化的急诊手术的形势下,由移植组专业人员配合往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参与的模式转变,这要求对全体人员进行更专业的培训,提高手术护士的胜任能力,才能保证人员轮休,减少专科移植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培养足够能胜任移植手术的护士成为了支撑器官移植手术新的人力资源调配模式正常运转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通过采取专业强化训练、掌握“器官移植手术规范化配合工作指引”的相关内容、手术配合新老搭配等多种方式对移植手术人员进行培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其手术配合更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了手术配合质量。⑤改革绩效分配方式,调动手术配合人员的积极性。为了鼓励全体人员参与移植手术,对手术配合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政策,建立了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⑥术后讨论,总结经验,加强核心内容,不断修正改进方案。
综上所述,在器官移植手术室人力资源调配的新模式下,要相对普及器官移植手术,让当班护士都能熟练配合手术,需要相对较长的培训周期。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移植人员的培训力度,在新模式的初期手术配合人员采取新老搭配,才能保证手术配合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器官捐献与手术室移植工作无缝连接。
[1] 夏穗生.中华器官移植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薛瑾,陈婉崇,何小平,等.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70例报告[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7):5-7.
[3] 石英,李鹏,易建华,等.公民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与获取工作的护理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7):1-3.
[4] 郑娜,李建军.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8):2867-2869.
[5] 颜霞,徐晓东,杨子樱,等.基于工时测定的骨髓移植病房护理人力配置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7):823-826.
[6] 李玉红,闫玉川,杨丽芳.提高肝移植手术护理配合的有效性和标准化的策略[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6):3986-3989.
[7] 郭月,徐晶,江莉,等.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专科护士岗位的设立及实践[J].护理学报,2016,23(8):1-4.
[8] 张娜.应用活体肝移植手术护理流程的效果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08.
[9] 叶慧丽,刘燕玲,翟兰桂.肝移植手术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现代临床,2009,8(7):64-65.
[10]雷正元,黄登会.某三甲医院手术室人力资源配置及需求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9):3851-3853.
[11]匡玲,温贤秀,唐颖,等.中美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研究现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3):183-185.
[12]陈红,赵体玉,徐晶.心脏死亡捐献供者器官获取手术的配合要点及管理[J].护理研究,2014,28(10):3654-3656.
[13]余文静,高兴莲,吴佳颖,等.脑死亡器官捐献患者供心获取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报,2014,21(2):65-67.
R472.3
A
1672-6170(2017)03-0074-04
2016-09-28;
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