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对早期现代英语的创新和发展

2017-06-05张尚莲商世娇

昌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外来语莎剧莎翁

张尚莲 商世娇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401)

莎士比亚对早期现代英语的创新和发展

张尚莲 商世娇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401)

莎士比亚生活在中古英语与早期现代英语的过渡期,作为使用早期现代英语的代表人物,他对英语得心应手地应用推动了中世纪英语到伊丽莎白时期现代英语的过渡。文章以莎士比亚丰富文学语言为论,探讨其对早期现代英语的创新和发展,提出莎士比亚兼容并蓄,在传承本族语与借用外来语、创新早期现代英语以及丰富英语内涵性三方面功不可没。

莎士比亚;早期现代英语;传承与创新;丰富文学语言

引言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不但源于题材经典、情节跌宕,更离不开语言的引人入胜。莎翁生活在伊丽莎白时代,见证了中古英语到早期现代英语①的演变与发展,其创作一方面传承创新古英语;另一方面发展并丰富早期现代英语,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刻画无数人物形象,突出语言特色。著名语言学家周海中先生在论文《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中曾经指出:“莎士比亚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语言大师;就个人而言,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和贡献无人可比。”[1]由于学术界很多前辈对其遣词造句及句法结构做过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将视角缩小,以其炉火纯青的语言运用为文学语言锦上添花为论点,从借用外词、继承与创新以及特色鲜明的哲理金句等方面试探究其对早期现代英语的伟大贡献。

一、兼容并蓄,妙用外来语

(一)特殊的时代背景

莎翁生活在早期现代英语丰富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研究拉丁语和希腊语,成为将其引入英语词汇的首位英国作家。他积极吸收外来语,既丰富了英语魅力,也令剧作更具艺术张力。为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我们须追溯其特殊时代背景。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四方面进行浅析。

1.历史原因

中世纪前期,英国贵族使用诺曼法语②,教士使用拉丁语,二者均对英语语言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致使法语和拉丁语词汇在政治、宗教、军事、社交等众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在与外来语长期磨合中,英语渐渐吸收其词汇文法精华为己所用,从而不断进步发展,满足用语需要。

2.政治原因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统一强大,各个领域齐发展,王室作为赞助人对英语发展至关重要,宫廷因此成为文学繁荣的宝地,令语言受益颇丰。相比于过去,英国人在当时有更多机会接触各国各地的人民,因此将本族语与外来语结合则成为了丰富英语词汇的重要部分和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

3.经济原因

1492年英国海外贸易随航海事业发展而激增;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而在欧洲大陆地位稳固;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殖民帝国巨擘,各行业一片繁荣。[2]此外威廉·凯克逊(William Caxton)引进印刷技术促进英语书籍大规模传播,最终推动英语吸收古代社会及欧洲大陆的文化精华,以莎士比亚为首的作家们用外借和造字等方法扩大了英语词汇。[3]

4.文化原因

文艺复兴对早期现代英语发展意义重大,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导致拉丁、希腊语等外来词进入英语,一些用于书面语,一些成为英语词的同义词。同时科学艺术迅速发展成英语传承本族语、借用外来语以传播技术发明、发扬进步思想的催化剂。尽管借用之初,毁誉参半,但历史证明“外语”最终与英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传承古英语,巧借外来词

在此时代背景下,经莎翁之手进入英语词汇的外语单词数不胜数,根据著名莎士比亚研究专家顾绶昌教授所说,莎士比亚词汇量高达29 066个,既包括本民族词汇,也有随拉丁等外语而衍生的词汇,更有伦敦民众的土语、俚语甚至黑话[4],外来语与本族语相辅相成,不仅令戏剧艺术丰富多彩,同时也表现出英语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了使论述更加简洁明了,下文将引用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尚莲教授在《英格兰民族语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一书中的引用外词例证:

表1 莎士比亚引进并首次使用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汇列表

莎翁兼容并蓄地取外来语精华以弥补本族语难以充分表抒文学深意的不足,如此一来,大量外来词汇不但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对文学语言贡献更不容小觑。剧目中引用的外来语令其作品更加意蕴深刻;也正是本族语与外来语创新使用使文学语言具有长久动力。

二、匠心独运,创新早期现代英语

莎剧对英语出神入化的运用奠定了中世纪英语过渡到伊丽莎白时代英语的里程碑。对于莎翁对早期现代英语发展的贡献,国内众多学者均有深入研究,发现莎翁对词类转换 、赋予词义等均有创新,实现语言简洁、语义丰富。[6]下文中笔者主要从关注较少的连字符、双重结构和口语化三方面分析莎翁语言对早期现代英语的推动作用。

(一)连字符

莎士比亚首创连字符使用,连接两个及以上不同词性的单词或词素,构成复合词,使词汇功能更强大,表达功能更自由。这一创举对英语词汇发展影响深远,使作品更加简洁深刻。[7]在英语广泛传播与使用的今天,依靠连字符复合而成的词汇更是俯拾皆是。

《奥赛罗》中莎翁写道:O,beware,my lord,of jealousy!It is the green-eyed monster,which doth mock the meat it feeds on.(啊,主帅,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就要受它的摆弄。)莎翁以连字符连接形容词“green”和名词“eye”构成形容词“green-eyed”等同于“jealous”,之所以把妒忌叫做 greeneyed monster,一般认为是因为猫眼在黑暗中呈碧绿色,而猫喜欢折磨猎物,就像妒忌把人折磨一样,生动形象,如今“green-eyed monster”已成为日常用语。

(二)双重结构

在莎剧语言中,双重比较级与最高级、双重否定仍表否定与双重前置词等双重结构层出不穷。[8]尽管这些语言结构与今天的标准语法存在出入,但在当时莎翁不默守陈规,了灵活运用语言,使之为文学服务的创新精神不容小觑,如:双重比较级“How much more elder art thou than thy looks”(《威尼斯商人》)与双重最高级“this was the most unkindest cut of all”(《裘利斯.凯撒》),二者均为加强语气以表达丰富情感,双重比较级与最高级结构是中古英语的用法,正是由于莎剧广泛传播,中古英语的诸多语言特征才得以保留和传承;为了达到突出强烈,双重否定“Nor do not saw the air too much with your hand”(《哈姆莱特》)仍表否定,因此在翻译大师朱生豪先生与卞之琳先生的译本中均出现了表示加强语气的修饰词,朱生豪先生译“不要老是把你的手在空中这么摇挥”④;卞之琳先生译“千万不要老是用手把空气劈来劈去”⑤,“千万不要”、“老是”与原作中的双重否定结构相互照应;在“The scene wherein we play in”(《皆大欢喜》)中,“wherein”“in”属于双重前置词,前置词在文法里指介词或助词,其作用为建立名词词组与句子中其他部分的关系[9],因此在本句中应是“play in somewhere”,“wherein”译为“在何处,其中”与“in”形成重复,达到强调之意,由此说明作者应该以创作需要为本来应用语言,而非亦步亦趋按照语法拼凑语言,文学语言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体现在此。

(三)“诗意”口语化

戏剧语言多人物对话,且以口语为主⑥。莎剧的伟大既在于作品的隽永深刻,也在于语言雅俗共赏。[10]尽管他最早的剧作采用标准语言书写,但很快莎翁便转换为自由风格,从而使用语更自然。此外,当时被称为“诗的时代”,就连日常生活也讲究语言艺术,因此莎翁笔下的人物满腹文辞不足为奇,但语言风格仍耳熟能详,如《亨利六世》(King Henry VI)中谚语:“A little fire is quickly trodden out.(星星之火,一扑即灭)”;《麦克白》中“die in harness”(套着马具死去)喻指“死在任上;因公殉职。”

由此可见,莎翁运用一系列谚语、习语令文学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同时诗意性的口语化表达也推动了早期现代英语的丰富发展,它们流传至今,对语言学习者大有裨益。

三、言简意赅,丰富内涵性

莎翁对早期现代英语的发展的贡献不仅局限于词汇,更在于别具一格的造句运用。莎剧语言善用修辞,深刻隽永。下文中,笔者将从多样修辞与深刻警句两方面对莎翁语言进行浅析,以探究其对文学语言以及早期现代英语进步的推动作用。

(一)深刻哲理

作者简介: 向泽琼,女,重庆丰都人,重庆市丰都县第一小学校,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与德育。

细细品读莎剧,妙语连珠明白畅晓,莎翁语言内涵丰富,不但令早期现代英语饱含情趣与诗意,更对当今语言发展影响深远,如励志句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but thinking makes it so.(Hamlet 2.2)世上之事物本无善恶之分,思想使然。——《哈姆雷特》;

爱情句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1)真爱无坦途。 ——《仲夏夜之梦》;亲情句A little more than kin,and less than kind.(Hamlet 1.2)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关的路人。——《哈姆雷特》,这些佳句流传至今。正如张乃和教授曾说:莎士比亚是时代之魂,他为英语语言所做出的贡献不但属于他那个时代,而且属于所有时代;不但属于英国,而且属于世界。[11]

(二)矛盾修辞

莎翁修辞使用也对英语长远发展影响极大。他综合使用隐喻、排比、双关等多种修辞,打破词语组合常规。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其惯用的矛盾修辞。

矛盾修辞法指两种不相协调的特征来形容同一事物,出其不意以实现引人入胜,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的独白“Why,then,O brawling love!O loving hate!”[12]“O brawling love!”(吵吵闹闹的相爱)“O loving hate!”(亲亲热热的怨恨)等均属矛盾修辞。再如《威尼斯商人》中“O happy torment,when my torturer,doth teach me answers for deliverance……”中的“defeated joy”与“happy torment”。尽管在西方文化中莎翁并不是使用矛盾修饰的唯一作家,但却是较早、较广泛使用该修辞的人,而如今,这类修辞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比比皆是,为现代作家所青睐。

总而言之,矛盾修辞法使语言含蓄,风趣诙谐,能深刻反映人物的思想冲突,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也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富有讽刺感染力。

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在特殊的伊丽莎白时代背景中,莎士比亚巧妙使用本族语与外来语,实现传承与创新;其创作不仅丰富提高了英语的表达能力和影响力,而且对英国社会人文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据记载,莎剧曾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诵。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森曾说“莎士比亚超越了时代,他将永世不朽。”也正是源于如此丰富的文学语言使莎翁在构建现代英语,并使之成为全球通用语方面举足轻重。而莎翁剧本中创造的新词汇与语法结构更是独具匠心,一些杰出剧作也对拼写和语法的标准化发挥了作用。今天,莎翁仍然活在我们的语言、文化和社会中,对文学和语言的影响弥久常新。

注释:

①中古英语是指公元1150年至公元1500年时期的英语,而从1500年至今的英语被称为现代英语。现代英语一般以1700年为界分为早期现代英语和后期现代英语。(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so.com/doc/47894-50132.html)

②公元1066年,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结束,诺曼底王朝建立。古英语的发展进入低谷。由于诺曼底人在建国之初,就对法国国王承诺臣服法国、说法语,因而诺曼征服后的政府用语为法语。(参见百度百科)

③词类转换是莎士比亚在语言结构创新上的重要表现,以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和介词作动词为主。(四川大学教授赵毅衡评论)

④朱生豪先生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参见百度百科)

⑤卞之琳先生对于莎剧完全采用诗歌形式进行翻译,而朱生豪先生则偏向使用散文体与诗歌体相结合的形式。(参见期刊《哈姆雷特》两个译本相异性归因——朱生豪和卞之琳译本研究)

⑥戏剧语言的口语化,指的是在创作中使用经过艺术加工的生活语言。(参见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

[1]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3608.htm?fromtitle=莎士比亚&fromid=121079&type=syn

[2][3]李枫.论莎士比亚的语言创新及其对英语发展的影响[J].宁波广播大学学报,2012.

[4]顾绥昌.关于莎士比亚的语言问题,莎士比亚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5]张尚莲.《英格兰民族语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6]邓丽萍.《莎士比亚对现代英语的影响》[J].扬州师院学报,2012,(8).

[7]William Shakespeare.William Shakespeare Complete Works.Modern Library,2007.

[8]Web Editor.Shakespeare’s Grammar[EB/OL].(2002-10-22)[2006-05-20].http://shakespeare.about.com/library/weekly/aa042400a.htm.

[9]杨崇光.英语前置词[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0]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C].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11]张乃和.走进莎士比亚时代[J].光明日报,2014,(15).

[12]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H030

A

1671-6469(2017)-02-0094-04

2016-12-10

张尚莲(1971-)女,河北阳原人,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世界史、英汉翻译。

商世娇(1992-)女,河北廊坊人,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硕士生,研究方向:英汉翻译。

猜你喜欢

外来语莎剧莎翁
原来它们是“外来语”
从中韩外来语发展看全球化时代外来语对文化的影响
莎翁故居梦游记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453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浅谈莎剧形式化与思想性的关联
浅析英语外来语的规范使用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论莎剧复译对本土自然语言资源的吸收——以王宏印汉译《哈姆雷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