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为让医生为难
2017-06-05高阳
◎高阳
这些行为让医生为难
◎高阳
只见片子不见患者
在门诊,经常会有人拿着亲戚、朋友的一大堆化验单、片子挂号看病,这总是让医生左右为难。
影像检查在诊断中只能作为部分依据,仅靠几张片子来看病,很难判断疾病与影像之间有多大的相关性。患者对病症的描述、近期感受变化,以及医生对病人的查体结果,要占30%~4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国喜表示,这种情况下,大夫只能帮着看个大概,病人自己不来,很容易贻误诊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笑民说,他会拒绝这种看病方式。“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如果病人的脉象、面色等都难以查看,就无从诊治开方子了。”在外地,就诊实在不方便,也要尽量准备完善的资料,让代为看病的人充分了解病情。在初步诊断后,病人仍应亲自前来。
隐瞒隐私的病症
因羞于启齿,隐瞒病情成为妇科、男科和感染科比较常见的现象。“大夫,我这个病因不太好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感染的。”
张国喜指出,一些涉及病人隐私的病症,患者在表述时常会有所保留。但临床上,隐瞒可能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处方决定,干扰治疗效果。类似的情况还有故意夸大或说轻病情。张国喜认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不应刻意隐瞒关键信息。若实在不方便谈及,可将最核心病症信息告知医生。如,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和障碍,症状和疼痛持续多长时间,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如何,用药后是否有副作用或效果等,也可带上近期的诊断书。
一问三不知
问:“第一次疼是什么时候?”答:“就是昨天……不对,好像前天就不太舒服。”问:“你出现这种情况几次了?”答:“应该不是第一次,但几次我也记不清了。”
门诊中,这种“一问三不知”的情况时常会干扰医生的诊断。“病人提供的有效信息越多,医生越容易做出准确的诊断。如果他们自己说不清,医生为了排查可能病因,难免要开出更多检查。”有些对时间要求极为严格的治疗,如溶栓、解毒等,不准确的信息可能会直接造成生命威胁。张国喜提醒,有中风、心脏病等慢病的患者,一旦感觉身体不舒服,必须牢记发病部位和时间,最好自己做个日常记录,就诊时带好。健康人群平时也要留意自己的睡眠、饮食、意外伤害等情况。
总提以前的大夫
“别的医生和你的诊断结果怎么不一样?”“以前那个大夫说这个药得一直吃,你怎么给我停了?”
王笑民解释,一些疾病的病程发展迅速,前一次和后一次的诊断结果完全不同是有可能的,每个医生临床经验不同,对病情的判断也会有所不同。“多听听不同医生的看法是有必要的,但类似的质疑如果太多,会破坏医患信任,影响医生的客观诊断。”张国喜建议,患者遇到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可多看几家医院,选择知名医院或专科知名医生就诊,结合此前医生的诊疗建议,请专家帮忙分析利弊,避免在盲目奔波就诊中耽误病情。
盲目自我诊断
网络搜索越来越方便,自我诊断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夫,我是肾阳虚,你给我开点补肾虚的药吧。”“医生,我嗓子疼,给我开点消炎药吧。”还没等医生诊断,已经给自己“确诊”的患者就会直接提出要求。
在王笑民看来,网络让健康养生信息更易获得,也让老百姓学到更多健康知识,有些老年患者还会积极参加养生讲座、买健康类图书报刊学习,这些都是好事。但学习归学习,切不可过度“迷信”。医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每个人的病情复杂程度各异,片面对号入座极易造成误判。张国喜强调,任何一个大夫都会比病人经验多,患者应和医生正确沟通,把不舒服告知医生,接下来就把自己放心交给医生。如果确有疑问,建议患者在就诊前列个问题清单,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询问医生,切忌在未咨询医生的情况下擅自用药。
治疗半途而废
治疗过程中,有两种病人常有半途而废的想法。一种是刚刚看到疗效,感觉不错,就急着出院停药;另一种是暂时没看到疗效,就换药或放弃治疗。
一些感冒、发烧的病人经常是症状刚见轻就不管了;一些肿瘤、代谢疾病治疗周期长,很少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患者也容易放弃。患者应当对疾病有个基本的认识,初步了解病程周期。通常疗程的长短要根据临床经验确定,流感、拉肚子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用药治疗,常见妇科病、皮肤病需要3~6个月治疗,肿瘤、慢病的治疗周期则更长。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采取一些对症措施减轻你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如果有急需解决的病痛,可告知医生,优先采取措施。
不遵医嘱
怕有副作用,私自减药,复查说不来就不来,把改变生活方式当耳旁风,就连最简单的按时吃药,很多病人都做不到。“病人的依从性对疾病最终痊愈至关重要。”王笑民说。无论是哪种不遵医嘱的行为,都可能拖长病程,阻碍身体康复。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就要相信医生,遵医嘱是患者必须做到的首要任务,容不得打一点折扣。
摘自《老年文摘报》图/高晓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