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久病成医似盲人摸象

2017-06-05苗国栋

特别健康 2017年1期
关键词:脑科盲人摸象主任医师

◎苗国栋

广州市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医师

久病成医似盲人摸象

◎苗国栋

广州市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医师

从我记事时起,我父亲就患有严重的风心症。从小我就时不时地听到母亲对父亲疾病状态的评判和应对措施:“夜晚不能平卧睡觉”“吃一片地高辛”……我小腿肿了,她也让我吃一片双氢克尿噻就完事。我记得,我因为急性支气管炎剧烈咳嗽时,父母还会自作主张,给我吃上几片甘草片或半片可待因。

确实,无论是我父亲的症状,还是我的问题,真的迎刃而解了。这时,父母就会略带自豪地说:“咱们也算久病成良医了。”我也由衷地敬佩他们的“医术”。然而,后来随着我做医生工作经历的增加,我发现这句话是错的:久病成良医的“医”,不是医生的“医”。

很多老年人也是这样,小病自己看,看成了算自己的,看不成拖成了大病才想起找医生。可能是因为兴趣所在,又或者因为患病后求治心切,相对系统或全面地了解某种疾病的知识,甚至知道些比专科医生或专家都丰富的最新进展方面的知识,这让老人家形成一种盲目自信,觉得自己做出的判断、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对的,甚至比医生更靠谱。

其实,大多数“久病成医”的人只是像盲人摸象那样,只摸到自己能摸到的那部分,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不能清晰地认识到相关疾病的整体。我曾和一些对医生心存疑虑的患者家属交流过。我说:“你读遍全世界的精神病学书籍,也只看过你家这一个患者。我看过的类似病人成千上万。即使我们刚入职的医生,看过的病人也远比你多。如果你相信那句‘久病成良医’,那我久看、久治就更是良医。”因此,把疾病交给医生诊治是最合理的选择,而不要自己去扮演医生的角色。

病人一旦生了病,很多时候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即使这个病人本身就是医生,他也会受患病后出现的焦虑、悲观情绪影响,不能理性地认识自己的疾病,会高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对预后的估计也会悲观起来,甚至对治疗有非理性的抗拒或挑拣,不能合理选择治疗,甚至可能贻误病情。

“久病”确实是一种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提供给医生做参考。但什么都靠自己,确实有些不切实际,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摘自《健康时报》图/李景山

猜你喜欢

脑科盲人摸象主任医师
盲人摸象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脑科”专家潘占辉
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致力小儿神经外科,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六病区主任林志雄教授
一次性切口保护套及一次性脑科手术巾在剖腹产中的联合应用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王希浩主任医师采用补、调、通法治疗闭经经验
孙宏新主任医师治疗肿瘤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