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骨松”莫信谬误
2017-06-05章振林
◎章振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科主任
远离“骨松”莫信谬误
◎章振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科主任
误区一:骨质疏松是生理性改变
很多人认为,人老了,一定会出现骨痛、驼背和身高缩短等骨质疏松的表现。实际上,骨质疏松虽然是增龄性疾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但并不是生理现象,也并非每个老年人都会患上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摄入维生素D和钙剂,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一旦被确诊为骨质疏松,及早接受相关药物治疗,可以缓解骨痛、阻止身高缩短、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
误区二:男性不会患骨质疏松
大多数人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妇女病”,与男性无关。实际上,骨质疏松也是男性常见病,我国6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约为15%。男性发生骨质疏松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抽烟、酗酒、活动少等。性腺功能减退也是男性患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误区三:骨质疏松无法早期发现
临床上,很多老年人是在发生了骨折以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的。其实,这些老年人已经罹患骨质疏松多年,只是自己未察觉罢了。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其实并不困难。通过双能X线吸收仪检查骨密度,就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前期)。该仪器精度非常高,就算只有1%的骨量下降,也可以被发现。建议50岁以上人群(无论男女)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误区四:单纯补钙就能治疗骨质疏松
很多人认为,单纯补钙就能治疗骨质疏松。其实不然。补钙虽然可以预防骨量的丢失,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而言,补充足量的钙剂是基础,更为关键的是接受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这些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生长,促进成骨细胞生长,达到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的治疗目的。
误区五:骨质疏松只需要短期治疗
骨质疏松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通常,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3个月后,骨转换指标才会有变化;骨密度的变化,往往需要1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骨质疏松的治疗是长期过程,至少需要1年,一般疗程为1~3年。有骨折的患者,治疗时间通常需要3~5年。
误区六:脆性骨折手术后高枕无忧
所谓脆性骨折,就是低暴力下骨折,多在跌倒后发生,老年人常常发生,常见骨折部位是胸椎、腰椎、腕部和髋部。由于老年人发生脆性骨折的主要病因是骨质疏松,故术后仍须积极治疗,降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
摘自《大众医学》2016年第7期 图/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