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人老爸育出航天员儿子

2017-06-05红枫

金秋 2017年3期
关键词:陈冬神舟树林

文/红枫

工人老爸育出航天员儿子

文/红枫

陈冬(右)与战友景海鹏整装待发

2016年10月17日早上7时4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一片欢腾,而在河南洛阳一户叫陈树林的退休工人家里,也传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陈树林是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陈冬的父亲,虽然他只是普通工人,却有着独特的家教智慧。正是在他影响下,儿子走上军旅生涯,并成为一位让世人瞩目的航天员。陈冬能取得今天成绩,与工人老爸的辛勤哺育分不开——

言传身教使儿子成为“人气王”

1978年,河南洛阳铜加工厂(现中铝铜业洛阳公司)职工陈树林迎来次子陈冬出生。二儿子出生时,大儿子陈波已4岁。因此,陈树林特别希望二胎能生个闺女,虽然儿女双全的愿望未能实现,但看着肉嘟嘟、小手乱舞的儿子,他依然开心不已。

一天天长大的陈冬机灵、可爱,陈树林和妻子干脆把他当女儿来养。头发长了不剪,还给儿子扎两个小辫,给他穿花衣服。陈冬每天蹦蹦跳跳,在父母面前撒娇卖萌,让爸妈弥补了没有女儿的些许遗憾。

陈冬长到三岁,穿着花衣服的他受到同龄小伙伴嘲笑,有了性别意识的他在父母面前有了不满,陈树林这才给儿子恢复男孩子装扮。

陈树林夫妇都是普通工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没什么高深理论,只相信言传身教对儿子的潜移默化作用。

陈树林正直、守信,乐于助人。工友家有了困难,尽管自己不富裕,他在帮助别人时总是不遗余力。有时,刚发到手的工资还没焐热,转手就借了出去。

父亲乐于助人的品性感染着陈冬。上幼儿园时,他就喜欢帮助别人,有好吃的总不忘与别人分享。一次,亲戚来串门,带来一袋高级糖果,陈冬揣在小书包里,说带给小朋友尝尝。陈树林逗儿子:“这么好的糖果,很多人都没吃过,你舍得分给小朋友?”陈冬歪着头认真地说:“正因为小朋友没吃过,才让他们尝尝,我一个人吃,只是我高兴,尝的人多,高兴的人也多!”儿子的话说得陈树林连连点头。

陈冬的仗义和乐于助人让他得到小伙伴信赖和拥戴。每逢休息日,来找陈冬玩的孩子络绎不绝,陈树林当年住的房子并不宽绰,孩子们经常把房子挤得满满当当,陈树林和妻子不但不烦,还提醒儿子招待好小朋友。如果哪个孩子父母下班晚,或者不在家,陈树林夫妇就留孩子在家吃饭。正因为陈树林夫妇热情好客,让陈冬在孩子中间的人气越来越高,被邻居公认为“孩子王”。

升入初中,由于学校是厂里子弟中学,和陈冬同班的小学同学不少,班里选举班长,陈冬以高票当选,这让班主任姚志强十分诧异,以为班里有拉帮结派现象,他找到陈冬一起升入初中的小学同学一了解,孩子们异口同声:“老师,我们都服气陈冬,我们打心眼里想让他当班长!”姚志强半信半疑,想不到此后相处中,他被陈冬的人品及魄力打动,初中、高中六年的班长一职,一直由陈冬担任。

陈树林学历不高,儿子升入初中,文化课他无法辅导,身为父亲,他在孩子面前不强势,懂得恰到好处地向儿子“示弱”。陈树林对儿子说:“冬冬,在学习方面,爸没法辅导你,爸只要求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懂的地方多找老师请教!”

老爸的话陈冬记在心里。陈树林知道,厂子弟学校无论师资、学习氛围,都不如市上中学。因此,他对儿子学习成绩非常关注。初中阶段,陈冬学习成绩一路领先,业余时间喜欢踢足球、游泳。陈树林从不反对儿子体育锻炼,前提条件必须完成功课才能进行。

陈树林平时较为细心,儿子的作业他每天检查。他检查作业的方式很特别,如果陈冬每次作业“×”号多,字迹工整,意味着儿子没领会内容,需要下功夫;如果“×”号多,字体潦草,说明儿子近段时间浮躁,需要敲打。在细心的父亲面前,陈冬自然不敢懈怠。

让陈树林欣慰的是,由于儿子平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加上他天资聪颖,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数理化成绩更是出色。

张钦老师教过陈冬三年物理,他记忆中,当年的陈冬是遇到问题爱钻研、勤学好问,有探索精神的孩子。一次,陈冬跑来向老师请教,问他失重是啥感觉?张钦解答,就是人浮起来的感觉,具体啥感觉,他也说不清,到太空中才能体会到。

陈树林(中)与邻居们观看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盛况

2016年10月16日,当张钦老师得知陈冬入选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时,激动地说:“没想到,陈冬真的有机会去太空感受失重了!”

与儿子一起锻炼迎接招飞体检

陈冬懂事后,陈树林经常给儿子讲“谁是最可爱的人”,他喜欢看战争题材故事片,每次看这类电影都带上陈冬,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上甘岭》《地道战》等影片,陈冬经常看得热血沸腾。

在陈树林影响下,陈冬成了军迷,尤其喜欢看军事方面杂志,对舰船、战斗机等方面知识超过老爸。陈冬升入高中,陈树林问起儿子将来打算,陈冬毫不犹豫地说:“我将来想考军校,考不上军校就去当兵。”

进入高二,陈冬报考军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后来能考取飞行员,与恩师姚志强当年的鼓励密切相关。在姚志强任教班上,高二时有名往届复读生被选中成为飞行学员,这更加激励了原本就有飞行梦的同学,其中包括陈冬。身为带陈冬5年的班主任,姚志强了解陈冬的心思与梦想,鼓励他争取实现飞行梦。

儿子明确报考飞行员志向,陈树林知道,飞行员对身体素质要求特高,就时时督促儿子锻炼身体与学习并重。平时,陈冬学习时,看到儿子疲倦,陈树林就叫上儿子玩单杠、跑步。父子俩比赛看谁俯卧撑、仰卧起坐做得多。

陈树林对儿子身体素质不太担心,忧虑的是儿子视力,他有过报名参军经历,知道部队对视力要求高,他买来视力检测表,经常在家给儿子检测,每次检测,陈冬视力都在1.0左右,这个视力在报考飞行员方面,接近临界点。因此,儿子平时学习,他很注意儿子坐姿,并督促他经常做眼保健操。

1996年11月,军队院校招收飞行员工作进行到前期体检,陈树林陪儿子先期在洛阳进行初检,陈冬顺利过关。陈树林提醒儿子,招飞有三次体检,一次比一次严格,切不可掉以轻心。

1997年3月,陈树林陪儿子到郑州,参加空军招飞第二次体检,再次顺利过关。两次体检过关,陈树林对儿子当飞行员愿望有了很大期待,鼓励儿子好好进行文化课准备,同时要保护好视力。

当年6月,陈树林陪儿子到山东济南参加体检。没想到,进行完所有体检,陈冬忧心忡忡对父亲说,视力出了点问题。

(2)外网门户。主要实现对外门户的信息发布与展示,包括集团信息,组织架构、新闻公告等,实现门户信息的动态发布。

担忧的事还是发生了,陈树林心里沉甸甸的,想到平时对儿子的提醒,他不愿责怪儿子,宽慰他:“可能没太大事,7月就要高考了(2003年后,每年高考改在6月进行),文化课成绩好就行!”嘴上虽这么说,陈树林心里却紧张起来。

由于陈冬是学习尖子,又担任学生会干部,学校领导对他的高考录取十分关心。背负大家期望,陈冬抛弃一切杂念,学习格外努力。高考结束,他对文化课成绩充满信心,考出620多分优异成绩,远远超过河南省划定的一本录取分数线。

当年8月,长春飞行学院招生组来到洛阳,陈树林和儿子学校领导见到招生同志,看了陈冬高考成绩,负责招生的同志很惊讶,说从没看到报考他们学校的学生考出这么高成绩。招生组找到陈冬最后一次体检报告,由于体检由两位医生签字,视力检查表上一位医生结论是1.0,另位医生结论是0.9,最终为保险起见,给陈冬体检报告结论为:视力0.9,这与合格体检视力标准差0.1。

飞行学院不愿放过好苗子,负责人说,孩子考分这么高,肯定是高考复习强度大影响视力,是暂时的,到学校好好注意,就恢复过来了。就这样,招生组最后没有因为这0.1的差距将陈冬拒之门外。

尘埃落定,陈树林一直悬着的心落到实处。

盼望给飞天回来的儿子做碗牛肉汤

坐落于吉林长春市东南湖大路的空军航空大学,就是曾经的长春飞行学院,曾是许多怀揣飞行梦的学子向往的地方。1997年9月,陈冬在父亲陪同下到学校报到,踏上他实现飞天梦的漫漫征程。

陈冬清楚,成为万里挑一的飞行员,并不意味着飞行梦想能实现。飞行学员淘汰率7成以上,学员要在四年时间里完成近百门课程,不仅学习高数、物理、军事理论等课程,还要经历各种各样体能训练。

陈冬入学后,为了训练平衡能力,学校要求每人要学会轮滑,完成3000米才算及格;为了保证跳伞落地,每位学员还要练习蛙泳,连游400米以上才能达到优秀标准。而这两个项目对于在中学就是体育尖子的陈冬来说,构不成任何障碍。

要成为一名飞行员,力量和体能训练更是日常必备。跑步每天必须进行,1万米长跑如家常便饭,引体向上、臂屈伸连做20个以上才能达到要求。陈冬训练刻苦,平时经常加练,他的耐力和毅力在学员中数一数二。

飞行学员要有一定抗眩晕能力,平时要经常练习旋梯和固定滚轮,大学期间必须完成两次800米高空跳伞,及心理对战、野外生存等多种训练。这些科目中,陈冬的各项成绩都非常优秀。更让学员们佩服的是,陈冬理论功底相当扎实,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大学毕业时,他的各科成绩都达到优秀标准,顺利成为飞行员。

由于飞行员训练十分严格,那时没有电话,写信就成了陈树林和儿子联系的惟一方式。陈树林了解儿子,相信儿子,他在信里鼓励儿子,坚信他能正视困难、勇往直前。

上军校期间,陈冬只回过两次家,一次是大一暑假,一次是二年级春节,陈树林只能把对儿子的思念倾注在家信里。由于父爱的含蓄,他很少在信里吐露感情,只是叮嘱儿子注意营养,问他钱够不够花,说家里一切都好,让儿子不要挂念。

成为一名正式飞行员,陈冬刻苦训练,飞行天赋逐渐显现。凭着过硬驾驶技术及综合素质,他被提拔为空军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成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2009年5月,国家进行第二批航天员选拔,陈冬以过硬综合素质成为7名航天员中5名男航天员之一。

军校毕业,陈冬回家次数不多。每次儿子回家,陈树林哪儿也不去,只想静静地陪儿子。陈冬喜欢家乡小吃,陈树林就给儿子做洛阳牛肉汤、羊肉汤、胡辣汤,看儿子喝了一碗又一碗,陈树林很满足。

2011年,陈冬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为减轻儿子、儿媳压力,陈树林长年在北京看护孙子。他清楚儿子工作的保密性质,从没去过儿子单位,更没见过陈冬训练情况,也从不问儿子工作方面问题。

2016年国庆节期间,陈树林从北京回到洛阳。16日上午,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新闻发布会召开,他才知道儿子成为此次执行航天任务的两名航天员之一。得知消息的邻居赶来道贺,抱怨陈树林口风紧。陈树林一脸严肃:“这事国家没正式公布,我咋敢跟别人随便说呢!”其实,看着儿子为国家执行重要任务,陈树林一直把这份荣耀和骄傲藏在心里。

陈树林牵挂着执行飞天任务的儿子,儿子也牵挂着老家的父母。飞船起飞前一天,一名中年人带着营养品前来拜访,是陈冬不放心父母,专门打电话拜托同学过来照顾父母。16日中午,陈冬趁吃饭间隙,给父亲打来电话,嘱咐父亲注意身体,末了才说自己正式成为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陈树林平静地嘱咐儿子:“冬冬,我们全家都为你感到骄傲,别牵挂家里,相信你能出色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神舟十一号顺利飞天,陈树林从电视和网络中时刻关注儿子和战友。陈树林有个心愿,就是儿子圆满完成任务,能带妻儿回洛阳过年,一家人好好聚聚,自己给儿子亲手做碗老家牛肉汤。

猜你喜欢

陈冬神舟树林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雨后的树林
陈冬:把能用的劲儿都使出来
“整式的加减”综合检测题
神舟十一号与
不愿错过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