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语用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研究
2017-06-05姜红梅
姜红梅
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章从考量学生、探寻语用训练起点,品析语言、铺垫语用发展基石,揣摩写法、丰富语用知识储备,随文练笔、搭建语用实践平台四方面,研究如何打造语用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用课堂;语言;语用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34-01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鉴于此,阅读教学应减少空洞的说教,增设词句的品析;减少教材的束缚,注重素材的选择;减少只说不练的口号,增加读写交融的实践。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出发,让学生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能打造高效而富有情趣的语用课堂。
一、考量学生,探寻语用训练起点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板块落实的主体。语用课堂在内容和价值点的选择上,就应该紧扣学生内在认知需求,洞察学生原始的认知经验,从而将语用训练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明确语用训练的起点。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时,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文本的考量:学生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会感兴趣?哪些部分的理解又会有难度呢?回顾以往的教学实践,教师意识到学生对作者与姥姥之间的故事理解得较为透彻,但姥姥剪出的剪纸作品饱含的内在深情却是很多学生难以体悟的。对此,教师做出了如下预设:引导学生观察姥姥剪纸的内容,提炼作品内容的共性特征,并结合生活中祖辈们对自己疼爱的点滴小事,感知姥姥蕴藏在作品中的浓浓深情。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形象的剪纸作品以及鲜活的生活资源,有效拉近了学生意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准确探寻出语用训练的起点,为后续扎实的语用训练奠定了基础。
二、品析语言,铺垫语用发展基石
积极推行语用课堂,必须要有一个适合的切入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聚焦文本中的核心词语,在明晰其义、体悟其情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的精妙,在深入感知与广泛悦纳的基础上铺设语用训练的基石。如苏教版五上《水》一文中连用三个“滑过”,描写了珍贵的水浇灌全身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紧扣这三个“滑过”进行反复品读。在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深度辨析:用心来感受这三个“滑过”,你体悟到什么?如果换成别的词语,对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在研讨中纷纷将“滑过”与“流过”“淌过”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所在:将水流量、滑行速度和给予肌肤的感觉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如同是母亲温柔的双手轻轻抚摸的感觉。学生在这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不仅感受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所在,更从中体悟了作者蕴藏在文本语言中的丰富情感,夯实了语用基础,为后续自身的语用实践积淀了丰富的价值认知。
三、揣摩写法,丰富语用知识储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就不再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感知上,而应从文本的言语形式以及写作策略上進行深入感知,在紧扣文本内容的层面上与作者对话,揣摩作者的写作策略,丰富自身的方法积淀。如在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时,教师引领学生紧扣课文中“父母之间的真爱”这一线索,对文本中的细节进行梳理,解析文本的内在结构,体悟作者蕴藏在课文中的写法。尤其是将课文教学的重点聚焦在“医院熟睡”的细节描写上,让学生从“紧握”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感受父亲对母亲的悉心呵护;从“恬静的微笑”中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此时此刻的幸福感;从作者笔下环境的描写来感受这份浓郁的深情背后所形成的感人氛围。在这一系列的感知过程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作者紧扣细节展开描写的方法,感受作者以小见大、看似平淡无奇却饱含深情的表达效果。当然,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阅读教学对于文本的关注就应该着眼于文本的整体,将表达顺序的连贯性、艺术构思的精巧性、语言表达的细腻性等内容融入到阅读教学语用的范畴之中,从而逐步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素养,在触类旁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四、随文练笔,搭建语用实践平台
语言实践训练是打造语用课堂、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紧扣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文本情韵的体悟在练笔中倾吐,将写作方法的感知在练笔中实践,真正将语用训练落在实处。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一位教师针对“辩护受刑”一段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感知,并引导学生描写此时此刻司马迁的内心想法。这样的练笔显然就没有真正将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的核心落在实处。一方面学生对于“司马迁受刑”一段的历史和细节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如此撰写感想,学生也只能胡编乱造;另一方面,本文的重点是“发愤”二字,这种偏离文本价值主旨的练笔就只能是无稽之谈了。因此,教师可以紧扣课文中“克制耻辱,发愤写作”作为练笔的价值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司马迁在各种情境之下创作《史记》的画面,学生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他们的语用能力也就跟着随文练笔水涨船高了。
五、结束语
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运用,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开辟各种听说读写的实践平台,引领学生进行扎实的言语实践,在基于语用实践的历练中促进学生言语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琼武.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J].语文建设,2013(24).
[2]钱璐.凸显儿童化,让语文课堂五彩缤纷[J].小学教学参考,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