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舞蹈教学情感渗透实现途径研究
2017-06-05周梅
周梅
摘 要:高专大学生在舞蹈展示时,大多注重形体动作的塑造,对情感把握不到位。教师引导大学生展开形体动作训练、眼神训练、表情训练、互动训练,从情感角度展开重点突破,符合课堂教学规律,能与大学生舞蹈学习感知形成高度契合。只要教师科学调度,就能激发大学生的内驱动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舞蹈素质。
关键词:高专;舞蹈教学;情感渗透;训练;素质
中图分类号:G658.3;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14-02
高专舞蹈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符合大学生的舞蹈感知成长需求。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其丰富的内涵需要多重表达来展示,舞蹈者不仅要有形体动作展示,还要有眼神、表情等配合,以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大学生对舞蹈情感维度把握存在一些缺陷,教师要利用多种训练形式,从不同角度展开针对性引导,帮助大学生在舞蹈展示中形成多元情感共鸣,对舞蹈作品进行全方位内涵解读,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舞蹈素质,从而为将来从事舞蹈专业教学和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形体训练,想象解读情感内涵
舞蹈由动作、表情、音乐、服饰等组成,这是一种视觉性艺术,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大学生展开形体动作训练,以提升舞蹈感染力。舞蹈者形体动作是对舞蹈作品的直观展示。舞蹈虽然是无声的艺术,但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舞蹈形象是用外化形体动作解读人物的内心,并将每一个细微情感因子都赋予到每一个动作之中。因此,舞蹈者要追求动作的细腻化,对舞蹈作品展开充分的解析和展示。
教学民族舞蹈时,教师要让大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为准确定位舞蹈內质的情感维度提供信息支持。如《翻身农奴把歌唱》是藏族舞蹈,教师要与大学生一起了解藏族人民的文化底蕴,掌握藏族人民性格特质,表达藏族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之情。在舞蹈动作编排时,教师可进行示范展示,让大学生随即跟进学习。因为藏族人民都比较豁达,而且都能歌善舞,其民族舞蹈中有大量标志性的动作,对表现藏族人民情感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特别强调了几个标志性舞蹈动作,并组织大学生展开互评活动,及时纠正动作偏差。同时,教师对舞蹈动作要展开到位的解读,诠释藏族舞蹈的精髓所在。这样,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被成功激活,学习舞蹈时就会呈现出主动性、高效性。
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情感表达呈现一致性。教师从标志性舞蹈动作展开教学引导,为大学生进行示范展示,极大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具体操作时,教师组织大学生展开观摩互评活动,发动大学生相互交流,探索舞蹈动作特色,矫正舞蹈动作偏差,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学生舞蹈情感把握能力不断增强。
二、眼神训练,创设情感表达通道
舞蹈专业教学离不开多种实践训练,对大学生眼神进行训练是舞蹈教学专业要求所决定的。舞蹈需要舞蹈者用全身的每一个肢体动作表情达意,眼睛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特别是在舞蹈类等无声艺术的表现中,舞蹈者用眼神展开互动交流不仅是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刻解读,而且也是与其他舞者、观众进行情感交流。舞蹈训练中介入眼神训练,是对舞蹈者的专业性要求。眼神与形体动作保持一致,对情感进行到位的传递,也是舞台表演的基本要求。
古典舞蹈讲究“聚、凝、收、合”,这不是单纯对舞蹈动作的要求,也不是对眼球动作的规范,而应该是对舞蹈作品情感因素进行深刻解析,并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舞蹈没有舞者眼神配合,这样的表演就显得极为苍白。眼神是舞蹈内部多种因素对话的外化形式,也是与音乐、与观众的情感连线、和谐交流,给人带来真实的心理触动。舞蹈对舞者是一种表演,也是一种情感体验;对观众来说,舞蹈就是情感载体,透过舞蹈形成的情感触动,会历练观众的心志,这当然也是一种心路成长经历。
舞蹈训练中关注眼神表现,这是舞蹈训练教学最为专业化的要求。眼神是情感表达的执行者,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如何实现情感的完美表达,眼神的精巧运用至关重要。舞蹈神韵在哪里呢?眼神表达应该是最基本的追求。眼神训练效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舞蹈表现品质的高低。
三、表情训练,展示舞蹈情感要素
眼神训练肩负着情感传递和互动交流的重任,表情则是舞蹈者最需要关注的训练内容。眼神与表情需要达成和谐统一,这也是人类情感展示的基本手段和要求。优秀的舞蹈表演不仅能达到形神有机结合,而且多种情感因素能透过舞者的表情、眼神和形体达成和谐统一。对舞蹈进行表现时,舞者要保持表情的匹配性,始终围绕舞蹈内容情节发生转变。舞者只有用丰富的表情符号对舞蹈内质进行形象直观展示,才能走进舞蹈作品的世界,为观众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
在具体教学操作时,教师要注意从不同维度出发,组织大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表情训练,促使大学生的情感渗透能够到位。首先,要在平时生活中训练表情,以逐渐提升表情达意的展示水平。人类的表情无非是喜怒哀乐,舞蹈内质情感也不会超出生活范围,让大学生关注平时生活中的情感表现,对各种情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情感表达品质。正如演员,之所以能够随意哭笑,正是生活训练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进行生活情感体验,并展开移植性训练,全面提升舞蹈情感渗透水平。其次,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对舞蹈作品展开情感分析。舞蹈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因为有人物和情节展示,其情感比较充盈,就需要教师与大学生一起分析舞蹈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人物情感展开多元解读。
教师对大学生进行表情特定性训练,符合大学生的生活感知体验规律。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从培养大学生的生活自觉行为开始,组织大学生对各种情感进行展示和表达,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四、互动训练,激发情感碰撞共鸣
舞蹈分为独舞和集体舞两种表现形式,不管属于什么类型,都会涉及互动的问题。独舞时,舞者与作品、与音乐、与观众要形成良性互动交流,通过对作品内质展示、对音乐匹配矫正、与观众形成情绪交流等,实现多重关系的相互观照。集体舞蹈时,舞者不仅要关注音乐、观众,还要关注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互,确保舞蹈表演多元因素的高度统一和融合。在具体交互中,情感共鸣是至高目标追求,教师要从交互形式、交互时机等方面展开专业引导,帮助大学生尽快建立合作融合意识。
舞蹈是综合性艺术形式,在高专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大学生的情感意识,用丰富的情感表达作为舞蹈表现的重要因素。在互动性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先进行角色分配,如果舞蹈有诸多角色划分,让不同大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其情感个性特征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如果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教师要对舞蹈者进行观照式情感互动引导,让参与舞蹈的大学生注意同伴之间的默契配合,对舞蹈作品展开立体性展示。同伴互动不仅要求动作的整齐度,还要关注舞蹈情感传递,用个性情感表现对舞蹈作品展开个性解读展示,这能够引发多种情感的碰撞。集体舞蹈很像合唱中的多声部配合,既要讲究整齐划一,还要强调个性特质。因此,只要大学生能表现出舞蹈的真正内涵,就能给观众带来难忘的印象。
教师利用多种合作学习形式教大学生舞蹈时,不仅要关注舞蹈表现形式的多元性,还要对舞蹈个体情感展开具体分析,并给出适当的技法引导。大学生对舞蹈作品理解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时就不能要求他们的舞蹈情感表现高度统一,只要他们能够准确解读舞蹈的情感内涵,便可以形成情感认知共识。在具体展示配合时,教师要成为导演和教练,要有技术指导,也要有情感启迪,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学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情感角度展开教学突破,是教师进行舞蹈教学最为明智的选择。有些大学生解读舞蹈时大多忽视情感因素,对舞蹈作品理解呈现个性化,就需要教师引导大学生从情感角度进行体悟。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大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对舞蹈教学设计进行全面升级优化,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以激发大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舞蹈素质。
参考文献:
[1]尤怡红.提升高职高专舞蹈教学内涵的思考与探索[J].音乐时空,2013(10).
[2]汪超.谈高职高专舞蹈鉴赏课程教学[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3]李涛.高职高专舞蹈专业课程设置与构想[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
[4]龚艳珊.高职高专舞蹈教学情感体验培养的路径探索[J].音乐时空,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