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化学中的体现探析
2017-06-05何朝晖
何朝晖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引入的传统文化元素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对传统文化的介绍有14处,表现形式为图片和文字。编者们注意把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化学学科特点相结合,巧妙地融入到教材中去,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但是,也有几个不足:一是引入内容过少,两册书才14处,且有7个单元没有传统文化的内容;二是表现形式单一,几乎都是图片,唯一的对“化学实验室前身”的文字介绍也是语焉不详;三是文化元素不够充分,只涉及传统生活和文化遗产,而传统思想、传统习俗和传统艺术等方面的东西则没有。此外,呈现方式缺乏整体性,文字表达含蓄隐晦,传统文化自信不足。如何弥补这一不足,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内容。
教材提出“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文字下方配以“中国古代炼丹设备”的图片,然后语焉不详,我们在教学时需要对此进行补充。西方化学家普遍认为,近代实验化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炼丹术。实际上,如我国著名的化学史专家袁翰青先生所说:“(道教)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它所用的实验器具和药物则成为化学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物质准备。”许多成果我们至今仍在使用。
比如,对教材展示的我国古代炼丹时发明的一些实验器具,教师可简单介绍这些古老的化学实验仪器的基本情况和用途,帮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与现代化学仪器的关系。丹台相当于现代的实验台,主要是用来摆放鼎等炼丹器材和进行炼丹操作。《金丹秘要參同录》载:“坛高三层,各分四方,而有八门。”三层坛分别与天、人、地相合,八门是象征八风,丹台上“垂古镜一面,前用纯钢剑一口”,有其科学性和神秘性。
又如,生活中煤、石油的使用,在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就有记载,天然气的使用在西汉杨雄的《蜀都赋》中也有提及。这些成就都可让每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在文化遗产中如陶瓷艺术(教材第139页中的图片“利用燃料燃烧时的高温烧制陶瓷”),我们知道陶瓷的故乡在中国,英语单词“china”的首字母若大写就是“中国”,而小写就是“瓷器”。
传统习俗中使用的焰火,据史书及相关的文学书籍记载,在唐朝已发明了烟花。北宋宣和(1119-1125年)年间,我国以火药为原料的烟花发展成熟,已有了大规模的成架烟火。它是中国人民古老发明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国古老民俗的智慧表现。传统技术如《淮南万毕术》中记录:“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外化而内不变。”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实验后也说:“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初中化学课本含蓄地说曾青是铜盐,实际上曾青是碱式碳酸铜(北京大学张子高《化学史稿》)。
在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形势所趋、历史必然,融入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们要多研究初中化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与提升的问题,让优秀传统文化为化学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常宁市荫田镇龙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