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孩子们拥有“获得感”

2017-06-05赵腾达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获得感园丁校长

赵腾达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教育部紧接着提出了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那么,作为基层小学,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来落实核心素养?结合我校实际,我谈三点体会。

一、课程是核心素养落地的载体

什么是课程?课程是师生学习活动的总和。我认为,在超越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藩篱之后,我们的课程就可以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目标,校长和老师结合核心素养的理论精髓,大胆进行校本课程的创新,从师生共同的学习生活入手,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落地,使课程成为核心素养落地的载体。

二、微创新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方法

“微创新”是我从教三十年的感受。对基层学校而言,我们不可能对课程进行革命性的改变,只能本着改良的想法,让师生参与,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改变真正发生在校园里,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轮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改革中不断拥有“获得感”。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日本知名教育家佐藤学教授的主题为“共建学习共同体,以静悄悄的改变方式推进教改”的讲座。三十年来,佐藤学先生走访了世界各地的3000多所学校,进入近万间教室进行实证研究。他说:“我希望能和校长一起进行改革,学校只有从内部发生改变才能真正发生变革。我觉得无论花多少时间,都要深深信赖老师和校长。学校内部的改变要基于从上至下与从下至上相结合的方法。”

所以,核心素养下的校本课程微创新,要有自下而上的思维,让学生喜欢和参与,只有这样,国家的意志、教育专家的顶层设计理念才能在学校真正得以实现。

三、让孩子们拥有“获得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目标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刘希娅校长说:“应站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设计课程。”我对刘校长的这一理念深为赞同。基于这种理念的校本课程微创新,就是改变老师与孩子们的学校生活状态,优化学校的管理与育人方式。当学校真正站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去设计课程时,师生们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被动的实践者,而是课程的设计者与研发者。孩子们在自己高度认可的课程中学习和生活,就更能体会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拥有“获得感”呢?

1.让孩子们通过设计课程拥有“获得感”。

李希贵校长在去年“全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上指出,学校的大型活动,要更多地让学生来设计,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感。同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规则,让活动隐含规则意识,让学生明白,面向未来的公民必须是有规则意识、遵守规则的人。

我校开学典礼历来都会有一个抽奖环节,由于去年是手工抽取,六年级有的班级没有抽到“八达币”,觉得不公平,于是今年我们就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方案。他们最后决定用电脑抽奖,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

方案出台后,如何让学生的这一想法得到实现?学校政教主任通过网上的一个抽奖软件,将全校所有学生的姓名导入软件之中,让每一个个体都有被抽中的机会。而且,几轮抽奖我们都让学生来主持,一切由他们说了算。

所以,今年开学典礼时,由于规则的改变,典礼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期待。我们将平等、公正的规则意识隐于活动之中,不用说教,学生也明白了。另外,我校的学校文化定位为“人人都是达人”,这一活动规则的设计也贯彻了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

2.让孩子们通过创新课程拥有“获得感”。

2016年秋季开学不久,我校迎接市教育局开学工作检查,在学校的教师园丁谱前,市局领导对我校一百多名老师的排位产生了兴趣。他说:“你们八达小学园丁谱很有意思,没有把校长排在第一位。”我汇报说,我们学校的园丁谱是按老师姓氏的拼音排序。接着,我向他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两年前,“八达”的园丁谱也如其他学校一样,充分遵守校长排第一、副校长和主任依次“吃果果”的游戏规则。但有一次,在园丁谱前,我与一个小朋友有了这样一番对话:

“校长,为什么你要排第一呢?”

“我?”

“校长,园丁谱是做什么用的?”

“园丁谱的作用是介绍我们学校所有老师的。”

“我只想找到我们老师。”

“那,你找到了你们老师吗?”

“好难,我不知道怎么找到她。”

“哦,那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能很快找到你想找到的老师呢?”

“我觉得,能不能像查字典一样呢?那样,大家都能找到自已的老师了。”

“是不是按拼音排顺序的方法?”

“是的。”

孩子問得很好,校长也是老师,但是,校长为什么要排在第一呢?校长排第一,体现了何种价值观?在孩子的眼中,他最想找到的是他想了解的人,而我们的园丁谱呢?

确实,我也走过很多学校,校长排在园丁谱的第一位是普遍现象。在网上,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阳光台排序更是一门学问。我曾看到有网友诚心请教如何排好党政机关阳光台的顺序,而热心网友给出的答案十分严谨有序。

然而,学校不是官场,学校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所,学校的所有活动皆为点燃师生们的成长之火,学校更是师生平等相待,共享快乐和幸福教育的人生之地。所以,这次谈话后,我要求教务处将学校园丁谱的排序改为以姓氏拼音排序。清样做出来后,我还请对园丁谱提出质疑的孩子来看一看。我说:“你对我们学校的园丁谱的排位提出了疑问,非常好,要好好表扬。学校现在就将原来的改过来,你看怎么样?”学生说“:我现在能按拼音排序的方法找到自已想找的老师,这个愿望实现了,谢谢校长。”

2015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的孩子向我反映,今年不想再用“排排座,看节目”的方式来过自己的节日,他们要过自己想要的节日。于是,我让政教处向全校学生征集过节日的方案,然后让学生来设计,学校尽一切努力去实施。结果,儿童节那天我们全校学生上演了在操场垒池塘抓泥鳅的精彩大戏。“八达”孩子的创新能力让我们惊喜不已。

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要求孩子具有批判精神和能力,勇于质疑,对生活和学习中的现象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观点。以上所举的两个例子,是我校环境文化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学生创新而产生的小例子。但在一所小学,这样的“小改进”,就是在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大目标”。

3.让孩子们通过体验课程的成功拥有“获得感”。

核心素养模型研究课题组在研制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时,专家对“自我管理能力”这一指标多次提起。被访谈者一致认为,自主发展是保证中国学生有效应对现代社会各种挑战的前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需求指向“全面发展的人”。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首先就必须承认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从2014年开始,我们通过可视化育德、及时性评价的方式,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学会整理好习惯”的活动。整理书包就是其中的一项。一个面向未来的孩子,有了时时整理的好习惯,他在职场和家庭中都会获得更多的幸福。今年,我们又推出整理好习惯形成的2.0版,学生要从学会整理书包到学会整理课桌、书房和家庭,从而形成在生活中时时会整理的本领。我们课程的终极目标与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步:让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在日常事务中具有较好的自主管理能力!

两年来,“八达”的孩子学会了整理,学习效率大增,在家里也能参与家庭的整理。2015年,我带着全校老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家访,走遍了几乎全校所有的家庭后,我们发现家长们对学生学会整理极为满意。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核心素养从关注“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具体任务和领域。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要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转变。一所学校的课程观决定了这所学校的人才观,一所学校的課程质量决定了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

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长储宏启先生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如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归结为一个核心词,那就是“创新”。

对于教育人,对于校长们而言,我们能做什么?那就是,领会国家意志,传承湖湘文化,做好课程建构,做好学校各环节的微改进、微创新,引领师生做知行合一的践行者。因为只有核心素养理论和框架有了校本化的落地,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在这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拥有“获得感”!

(作者单位:株洲市八达小学)

猜你喜欢

获得感园丁校长
螃蟹当园丁
我是小园丁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亨利园丁和小怪物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园丁vs采花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