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崖风景区森林游憩发展定位研究

2017-06-05陈文武权书文谷诗瑶

林业资源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风景区森林文明

张 咏,张 恒,陈文武,权书文,谷诗瑶

(1.北京市十三陵林场,北京 102200;2.郴州市林业局,湖南 郴州 423000;3.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沟崖风景区森林游憩发展定位研究

张 咏1,张 恒1,陈文武2,权书文3,谷诗瑶2

(1.北京市十三陵林场,北京 102200;2.郴州市林业局,湖南 郴州 423000;3.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确定“深生态”开发理念,将沟崖总体定位为健康游憩旅游区,以“沟崖胜境•明道静心”为旅游形象,采取“区内游、区外住”的模式,自驾车游客和团体游客为核心目标客源市场。开发观光、娱乐、休闲养生、康体运动和宗教祭祀与纪念5类游憩功能,形成“一轴两翼四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既生态又健康的旅游产品。深入诠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最大化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沟崖风景区;森林游憩;发展定位

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加大生态文明教育的力度”[1],“生态文明”开始进入中央领导的议题。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为此,在同年的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两个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2],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提升到了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同等重要的地位,“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扩展到“五位一体”[1]。与此同时,还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执政理念。“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要求经济、环境和美学价值的统一、共赢,而且“美丽中国”建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从而驱动生态文明建设[3]。“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树立生态自然观、生态消费观、生态审美观、生态发展观等观念[4],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5类生态功能的和谐发展。从“生态文明”的出现到提出,再到十八大上升到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其中一项,最后发展到“美丽中国”建设理念,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及实践发展成果的总结,也包含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对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社会、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视。

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效益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基于缓解当前环境恶化的迫切需求,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一种体现。本研究将在充分了解十三陵林场沟崖风景区资源本底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市场的深入分析,探索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径,对沟崖风景区的森林游憩进行科学的定位,以促进沟崖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最大化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

1 区位条件分析

1.1 地理位置

沟崖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德胜口内,地理坐标为40°44′N,116°35′E,总面积426 hm2,是北京有名的道教胜地、十三陵林场的重点林区,也是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距张家口市中心约164km,北京市中心约52 km,距昌平区约12 km,距定陵约5 km,距八达岭约40 km,地理位置优越。风景区最南端距离市区仅4km,素有“京师之枕”的美誉。

1.2 交通条件

境内有G6,G7,G110等多条高速公路过境,自驾交通便捷,市区与风景区联系紧密。但目前市内和昌平区都尚无公交车可达,公共交通较差。故根据交通条件,适合开辟自驾车和团体游客市场。

2 旅游资源分析

2.1 自然资源

封山近10年,良好的自然基底,赋予沟崖清新脱俗的环境气质。空气负离子平均水平约为1 270个/cm3,远高于北京城区的平均200~400个/cm3[5]。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负离子浓度1 000~1 500个/cm3的环境被视为清新的环境[6]。以上数据说明沟崖空气清新,适合开展森林浴。除典型的北方山林天然植被、溪流景观外,沟崖还拥有罕见的天然野生中草药植物,如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山丹(LiliumpumilumDC.)、穿山龙(DioscoreanipponicaMakino)等。沟崖山势峭拔高俊,林木繁密,小径隐现,缓急互蕴。山顶悬崖陡峭,气势入云;山中绿林交荫,仰不见日;雨季峡底溪水潺潺,娓娓动听。正所谓:“渐欲入沟深,沟沟崖势侵,线通人一径,鬼作面千岑。”沟崖又名沟沟崖,乃水注谷为沟,又取沟沟见崖之意。旋旋蟠蟠,望若梯磴。石奇状若鬼面,如将军石、双印石;仙人桥、观音洞皆惟妙惟肖,鬼斧神工。山峰之中最著名的东西南北中五峰,满山怪石狰狞,重峦叠嶂,沟谷狭窄,景观变幻无穷。最高的中峰高达1 670多米,比泰山还高出170多米。

2.2 人文资源

据史料记载,沟崖诸峰之上,有众多庙宇。最昌盛时,大小庙宇达72座,如东峰庵、西峰庵、中峰庵、斗姥宫、碧霞宫、瑞峰庵等,在东西南北中五大峰上,原来都建有庙宇,其中最著名的是真阳观、三观殿、盘道庵、龙王庙、幻境庵,如今大部分已废毁无存,只剩残余基石,但足以见沟崖风景区文化底蕴之深厚。此外,登上望京台可俯视十三陵水库。

沟崖所存各种文物中,质地以铜、铁、木、石、泥、为主,类别有石碑、摩崖、塑像、供器、法器以及各类杂物。例如,玉虚观院内的石碑书写碑文“千经万论忠孝为先,天上人间方便第一”,玉虚观的天井残碑,刻有“沟沟崖中峰顶玉虚观碑记”及“重修碑记”等,这些都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沟崖自元代便名冠天下,清初名为“北武当山”。沟崖风景区将道家文化与自然山林有机结合,构成了一座玄微飘渺的人间仙山,以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资源传神演绎“道法自然”的境界。

综上可知,沟崖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底蕴深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方式和行为的改变,养生于当今已由过去的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一种时尚行为和旅游休闲方式,沟崖地区良好的自然基底和遗留的文化氛围正顺应了养生文化。

3 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3.1 全国森林旅游发展现状

3.1.1 森林公园建设经营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3 234处,规划总面积1 801.71万hm2[7];游客量上,2014年已经突破国内旅游人数的25%[8];旅游收入上,2015年全国共计686.9亿元[7]。森林旅游游客量持续快速增长。

3.1.2 森林旅游市场潜力

根据中国城市居民生态需求调查报告,城市居民渴望亲近树林、草地和水,节假日休闲更倾向于森林和田园[9]。加上经济增长、居民出游率提升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因素,森林旅游市场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3.1.3 森林旅游产品需求

随着我国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变,加上城市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亚健康人群的急剧增加,一切以健康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活动都备受市场欢迎[10]。比如,依托森林自然环境开展的远足、漂流、攀岩、登山、科普教育等森林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性,符合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11]。当前,利用森林环境的养生优势开发的森林疗养、森林浴等森林康养旅游产品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而且国外发展已较为成熟,目前在国内受到重点关注。

3.2 沟崖森林旅游发展现状

沟崖风景区2002年开放,2006年后封山育林至今,当时未编制科学的旅游规划,存在“开发粗放,总体定位模糊,缺乏突出的旅游形象,产品结构简单,目标市场不明晰,空间发展格局不清晰”等问题。近期拟再次开放,正在建设公路。根据十三陵林场提供的资料,2006年沟崖旅游接待人数1.87万,旅游收入15.39万元*十三陵林场沟崖风景区管理处.2006年统计数据.2007。。目前,景区:生活用水由地表径流自然过滤后收集供给,分散生活生产用水多取自自备井;有基本的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但缺乏完善的排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电力稳定,通信信号覆盖面广,信号清晰;无垃圾处理厂,垃圾就地处理。

4 发展定位

4.1 定位原则

4.1.1 惠民原则

惠民原则要求:一是最大化林场生态效益,为缓解北京市环境问题提供支持;二是发挥旅游业的联动效应,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周边村民收入;三是根据市场需求,打造优质完善的健康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当前健康旅游的市场需求。

4.1.2 本原原则

根据研究,市民最喜欢保持自然景观和提供基本服务的风景区,不喜欢人工建筑破坏自然景观[12]。因此,遵循本原原则,在满足游览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持自然景观的本原性。一来也符合游客需求;二来尊重自然,即是遵循生态伦理学理论的要求;三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

4.1.3 护林原则

护林原则要求:将保护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置于绝对优先地位;根据生态容量值,控制游客量,避免生态破坏,确保可持续发展。此外,合理适度介入多种生态手段,如修饰或改造林相、配置其他物种和营造复杂生态群落等,从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容量和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13]。

4.1.4 健康原则

健康作为当前旅游的主题,也是森林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遵循健康原则,不单是在产品开发上,还要体现在产业要素上。另,针对当前养生旅游产品缺乏科学指导的现状,沟崖风景区需要对区内开发的健康旅游项目提供科学完善且可行的解说系统。

4.2 总体定位

严格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区内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在确保景区生态安全与旅游开发共存的基础上,发挥区位优势,深度挖掘区内生态资源特色和道文化底蕴,以健康为核心,以观光、休闲、度假和运动为切入点,打造健康旅游产品体系。依托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充分整合市场空间。最终将沟崖风景区建设成为集自然观光、道文化体验、森林健康游憩、森林生态养生及林下经济发展等为一体的“京郊山岳型‘深生态’健康游憩旅游区”。

“深生态学”,又称“生态智慧”,是由挪威著名哲学家纳斯(Ame Naess)创立的现代环境伦理学新理论。按照纳斯的叙述,浅生态学以人类为中心,而深生态学则兼顾自然界整体;利益上前者仅以人类自身为核心,后者则兼顾整个自然界[14]。沟崖风景区的“深生态”需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深度保护:深化保护措施,强化生态保育,深度维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深度整合:深度整合旅游资源,也是对生态的一种有效保护。深度体验:让游客深度体验沟崖风景区原始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深度和谐: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天人合一,和谐发展。

4.3 形象定位

通过深入剖析沟崖旅游资源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根据总体定位要求,将沟崖风景区形象定位为“沟崖胜境•明道静心”。

形象诠释:“沟崖”即直指目的地,还能折射出风景区的特征——有“沟(自然景观)”有“崖(深山藏古刹)”,最重要的是通过溯源,发现“沟崖”二字蕴含“道法自然”的内涵,有保留本源之意。“胜境”是对沟崖风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的诠释,也是对区内资源一个高度评价,表明沟崖风景区是一个旅游的胜地。“明道”是基于沟崖风景区古刹遗址遗迹众多,道文化底蕴深厚而来,来此游览“求道”,实现“明道”的目的。“静心”来源,一是风景区处于郊区,远离城市喧嚣,此为“环境静”;二是由于“明道”而实现“静心”,是为“心静”,内外兼修。

4.4 市场定位

4.4.1 根据距离定位

核心市场——北京市:距离近,交通网络体系完善。重点市场——张家口市:距离近,交通网络体系稍差。辅助市场——周边景区引流市场:周边景区众多,通过引流措施可适当引流一部分游客。

4.4.2 根据功能定位

核心市场:登山揽胜、运动健身休闲、生态养生休闲、文化养生休闲。山势较险,适合登山等运动休闲;有一级自然景点,便于揽胜;生态环境优秀、道文化底蕴深厚,适合休闲。结合市场需求,核心是健康。重点市场:生态观光、文化观光、宗教朝拜。自然景点较多,生态资源丰富,文化遗址遗迹遍布,但由于观光层次较低,而且没有完整的宗教建筑,故只能作为重点功能。辅助市场:森林疗养、避暑度假、林下产品购物。需要一定的人工建筑和足够的可建设用地,由于生态较脆弱,不适合大面积开发,故只能作为辅助功能。

4.4.3 根据人群定位

核心市场——自驾车游客:自有交通工具,进入方便,且时间自由。重点市场——团体游客:交通工具方便,但时间不自由。辅助市场——散客:交通条件限制较大。

4.5 游憩功能定位

根据沟崖资源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将沟崖风景区的游憩功能进行定位。观光性游憩功能:包括山花、植物等自然景观生态观光,宗教文化景观观光。娱乐性游憩功能:包括山花节,红叶节,登山节。休闲养生性游憩功能:包括夏季避暑休闲,林中静坐休闲,负氧离子、植物精气养生休闲,道文化养生休闲,林下产品购物。康体运动性游憩功能:包括四季登山健身及揽胜,运动健身休闲。宗教祭祀与纪念性游憩功能:包括每月初一和十五的定期朝拜,庙会等活动的进香祈福。

4.6 空间结构定位

从基地打造“深生态”健康游憩旅游区的总体定位出发,结合基地资源分布、交通现状、地形地貌及空间特征等现状情况,集中力量打造核心吸引物和核心区域,提炼、整合基地资源特色及文化内涵,考虑沟崖风景区的功能完善以及发展需要,形成“一轴两翼四区(图1)”的空间布局。

图1 旅游空间结构图

一轴:沟崖景观休闲游憩轴。连结各功能分区的交通轴线、景观轴线和生态轴线。

两翼:林下经济发展及生态保育双翼。根据资源优势和生态保育实际,将现主要道路两旁大面积的林区划为林下经济发展及生态保育区,既促进林业经济发展,还兼顾生态保育。

四区:入口停车服务区。位于风景区东侧入口处,紧邻德胜口水库,是游客进入风景区的第一印象区,主要提供停车服务。根据以自驾车游客为核心的市场定位,完善自驾服务的基础设施。此外,提供自行车和环保车租赁服务,供游客骑游或自驾游。综合接待服务区。位于风景区中部,靠近风景区重要游览车道,利用丰富有趣的地形和优美的田园农舍风光建设符合道教文化养生特色的人文景点和接待管理服务设施。主要功能是办公、接待、餐饮、住宿和购物等综合服务功能。森林养生休闲区。位于风景区中部,利用森林养生环境,结合道文化,建设若干养生休闲基地,如密林静修基地、太极养生平台、林下吸氧广场等,打造森林养生休闲区。仙境登高揽胜区。位于风景区西部,本区以保护为主,禁止一切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游览设施建设必须尊重历史。完善游步道、垃圾桶以及座椅等设施,供游客登高揽胜。

5 结论与讨论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故顺应国家政策要求,以“深生态”作为沟崖核心发展理念,采取“区内游区外住”的模式。森林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森林康养是未来发展重点,故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健康游憩旅游区;根据区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的特色,确定“沟崖胜境•明道静心”的旅游形象,开发观光、娱乐、休闲养生、康体运动和宗教祭祀与纪念5类游憩功能;结合区位条件特点,定位自驾车游客和团体游客为核心目标客源市场。综合考虑资源分布和交通现状,形成“一轴两翼四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而惠民、本原、护林和健康4原则,是在全盘考虑了生态文明建设、旅游开发目的、市场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要求后提出的。

“深生态学”作为一种理论成果,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驭沟崖风景区旅游业,有利于沟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将“健康旅游”作为主题,是基于市场需求。此外,“健康旅游”的提出还是基于沟崖丰富的生态资源本身所具备的优秀的“健康”功能。最重要的是,“健康”功能的更好实现,需要更为“健康”的生态资源,故“健康旅游”的定位需要在深生态学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所获得的成果来更好实现。因此,深生态学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使“健康旅游”更好发展,而“健康旅游”的市场需求,又倒逼生态文明更好建设。

国外森林康养发展较为成熟,20世纪40年代德国就开始发展森林康养,韩国建设了森林康养林,而日本几乎人人参与森林浴,森林康养产业在美国、荷兰等国已形成。国外森林康养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的发展,还催生了康养师、康养导游和康养治疗师等职业的形成[15]。本研究通过全面分析沟崖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结合市场需求,作出了“京郊山岳型‘深生态’健康游憩旅游区”的总体定位,并在旅游形象、目标客源市场、游憩功能和空间结构上也作了相应的定位。基于篇幅原因,本文研究处于宏观层面,对于如何产品开发、项目设计以及目标客源市场开发等落地操作性层面的问题有所欠缺,这也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1]吴前芳.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范颖.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3]刘佳奇.“美丽中国”的价值解读与环境保护新审视[J].学习与实践,2012(12):66-69.

[4]陈晓晖.“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培育探析[J].生态经济,2013(8):183-186.

[5]邵海荣,贺庆棠,阎海平,等.北京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35-39.

[6]仙境亚健康微课堂.人体对负离子的需要量[EB/OL].(2015-08-12) [2015-11-19].http://mt.sohu.com/20150812/n4186606 66.shtml,2015-8-12.

[7]中国森林公园网.2015年森林公园建设经营情况[EB/OL].(2016-04-14)[2016-09-12].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 slgy/s/2452/content-862765.html.

[8]刘霞.我国森林旅游发展概况[N].中国绿色时报,2015-10-18(04).

[9]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中国城市居民生态需求调查报告[N].中国绿色时报,2008-03-14(04).

[10]陈文武,田晔林,蒋玮,等.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及构建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5):1-5.

[11]陈鑫峰.我国森林旅游发展成就、问题及建议[J].绿色中国(A版),2015(5):76-79.

[12]肖随丽,贾黎明,汪平,等.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构建[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6):746-752.

[13]杨振之,齐镭.专业化设计,让消费市场认知森林养生游价值[N].中国绿色时报,2015-05-19(04).

[14]王正平.深生态学:一种新的环境价值理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4):1-14.

[15]张杨.“森林康养”助力国有林区转型发展[J].绿色天府,2015(7):30-31.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Forest Recreation in Gouya Scenic Area

ZHANG Yong1,ZHANG Heng1,CHEN Wenwu2,QUAN Shuwen3,GU Shiyao2

(1.BeijingShisanlingForestFarm,Beijing102200,China;2.ChenzhouForestryBureau,Chenzhou423000,Hunan,China;3.ZhongshanPolytechnicSchool,Zhongshan528400,Guangdong,China)

Such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oncept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the Gouya area be turned into a healthy recreation tourist area.The management practice shall be adopted as recreation inside and living outside the area.Self driving tourists and groups of tourists are treated as the core target tourist market.Development of sightseeing,entertainment,leisure and wellness,healthy exercises,religious and memorial activities and five kinds of recreational functions shall be carried out so as to form a spatial pattern of “one axis,two wings and four groups” and to create both ecological and healthy tourism products.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respect for nature,protection of nature,maximizing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will be made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be taken into account.

Gouya scenic area,forest recreation,development orientation

2016-12-05;

2017-03-30

北京市科委“林下经济耐荫植物选育及开发”(D141100004014003)

张咏(1977-),女,湖南沅江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blue0997@126.com

陈文武(1988-),男,湖南桂阳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设计及开发和城市林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278104957@qq.com

F590.75

A

1002-6622(2017)02-0151-06

10.13466/j.cnki.lyzygl.2017.02.025

猜你喜欢

风景区森林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对不文明说“不”
哈Q森林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哈Q森林
哈Q森林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