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回归以人为本教育本源

2017-06-05张秀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态教育生态课堂以人为本

张秀

摘要:该文引入生态课堂的概念,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必要性。并立足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从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构建信息技术的生态课堂,如何更好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真正让教育回归本源。

关键词:生态教育;生态课堂;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123-02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踏步的前进。而当我们在享受科技与进步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生态问题已经逐渐成为21世纪最为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生态平衡、生态和谐还是创建和谐社会都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为了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教育”、“生态课堂”的概念也随之产生。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所以,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是对生命的关怀与给养,而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更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教育都应是一个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生态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旨在将生态学的思想、原理和原则融入到教育体系中,促进教育的回归。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的传播上,更应关注生态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努力创建一个绿色的生机勃勃的信息技术生态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1.信息技术教学呼唤绿色与生态

绿色,象征着生命。生态的基本内涵正是体现了“生命”和其生存“环境”的“关联”。信息技术课堂本该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探索与求知欲的课堂,学生的潜能和热情被激发,积极地利用他们手中的鼠标去了解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然而,现实中我们的课堂并非如此。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取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着学操作。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和依赖性。学生习惯教师手把手教操作,懒于自主阅读教材或从其它途径(如软件的帮助系统或网络)来获取学习信息,解决问题。在我的教学中,就遇到过这样学生。他们虽然打开了操作环境,但是什么都不做,只是望着屏幕发呆。当我问及为什么不动手操作时,他的回答是“不会”。然而,这时,我发现他的课本是合着的,他周围的同学显然比他操作快许多。但是他却丝毫没有翻书学习或者向同学请教意思。很显然,该同学在以往的信息技术学习中形成了对教师的依赖,失去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重技术轻人文。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技术的传播,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能力的提升以及创造力的激发。课堂教学常常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分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照做。所有的学生执行同样的学习任务,所有的学生保持同一个学习步调,这种做法显然不科学。技术是死的,但是教学对象是鲜活的,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这样的教学使得信息技术课堂缺乏生机,没了活力。显然这种课堂没有充分考虑教学环境与生命个体之间的关联,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仅仅是单向的技术传播。然而,真正的教育不该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探索。学生需要在探索中获得各种情感体验,享受成功带来的自信,成长带来的幸福。

3)信息技术课基本都在微机教室进行。在这样宽敞、而且又有网络环境的教室中学习,学生难免会情绪躁动。大部分教师会严厉呵斥不许聊天,不准玩游戏。但却未曾考虑过这个年纪的孩子,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我们应当真正的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并对其正确引导,相信课堂秩序自然会好转。我曾参加过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交流会。一位在该领域很优秀而且非常有经验的老师谈到:她在教学之余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孩子们喜欢的流行歌曲和他们谈论的热门话题,而且每到课间活动时,帮助孩子们下载他们需要的音乐。上课前的几分钟,她总会让孩子们先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完,然后再上课。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上课期间,学生的心思总在想着自己的事情。这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上,她允许自己的学生边听音乐边操作练习。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还会适当的给学生留出短暂的上网时间。由此可见,当教师真正的融入学生中,真正的了解孩子的需求,掌握了他们的心里,才能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实现共同成长。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绿色,呼唤生态。只有尊重学生,遵循生物的自然规律,尊重人的知情意行规律,强调共性,注重个性,才能实现教育以人为本。

2.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构建

2.1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生态

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生态,可以让学生经历自然生长的过程,并获得生命生长的能力。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的主体,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教师既不是真理的化身,也不是技术的传承者,教师应该是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者,探究未知领域的领路人。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教室还给学生,让教室充满民主的氛围;把思考与创新的机会留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较量与挑战;把讲台交给学生,让讲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魅力的舞台。教师应避免传统的“一言堂”,避免教师示范,学生照做的教学模式,努力将“一种声音”变成“多种声音”,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独特见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相信学生有能力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中成功获取新知。要敢于“弃教”,鼓励学习操作能力强的同学走上讲台,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带动伙伴们共同进步。我们要为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及养分,让每一位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相互协作,展示自我,亲历自我成长的过程,体会其中的幸福。

2.2教学生态环境的创设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完全照搬课本,反复使用教材配套的素材内容。学生对于反复使用且陈旧的素材会产生视觉疲劳,丧失学习的兴趣。教材中各别章节内容非常简单,无法满足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当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以课本为纲,认真筛选教学案例与素材,挑出符合学生年龄及个性特点的,深受学生喜爱的素材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认真分析并判断学生现有的操作水平,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求,布置难度不等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实现跨越。如:在八年级上册的虚化背景显主体这节,教师可以选择本校学生在大型活动中的照片,照片中的人物与环境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制作起来兴趣更加浓厚。教材仅仅介绍了高斯模糊的用法,操作简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适当扩展学习内容,引入课外优秀素材,介绍径向模糊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制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作品。这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锻炼了操作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不能太教条,按部就班的执行教案,完全拘泥于预设的固定程序。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逐渐从对“教案”的设计转变成对“学案”的设计。由于传统的教案设计是考虑如何将知识点有机地贯穿起来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这个过程更多的关注了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并非是学生如何学。而生态课堂则更侧重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积极讨论并通过个体的实践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要讲究学案的“留白”和“弹性”艺术。要充分留出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争辩,让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出现一次次思想交锋,并在每一次的据理力争后,都能感悟知识的形成,获得能力的提升,体验情感的满足,品位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2.3情感生态环境的创设

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语言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是启迪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好的语言表达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师生互信,为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情感生态环境,成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催化剂。例如:抑扬顿挫的表述,适当的重复可以提示学生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富有感情的提问,质疑的表情可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作用于他们的心灵,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肯定的眼神,抚摸的动作,赞扬或鼓励的话语就如同阳光、雨露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应足够的重视教学评价,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既要指出不足,更要肯定优点与成绩。言语中应多体现出对学生的肯定、赞许和关怀,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教师极具艺术的语言表达就如同在给生命体施肥,让每一个生命体在生态课堂这块沃土上更好地成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更好地创建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本源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实践探索的方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本着珍视独创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活力并有益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生态环境。努力创设自主、高效简洁的课堂模式。让我们为信息技术教学多增添一抹绿色,使信息技術课堂成为生命的课堂、生本的课堂、生动与生长的课堂,让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散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生态课堂以人为本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试论科技价值观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