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字的光芒

2017-06-05沈俊峰

民主 2017年5期
关键词:光芒情怀文字

沈俊峰

作为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我常常会琢磨文字的光芒,或者说,如何让文字组合在一起更有力量。自有文字以来,无数的著述者谁不希望自己笔下流淌出的文字,能在浩瀚夜空下闪烁出哪怕像萤火虫般的一豆星光呢?对文字光芒或力量的追求,成为许多作家孜孜不倦的目标和动力。

华静是这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位,且卓有成就。

2016年5月,小文《守望》有幸与华静的一篇大作在《中国财经报》副刊不期而遇。华静写她与婆婆,字里行间跳动着生活的静美、婆媳的情深、生命的真悟。“二哥去世很多年后,她有一天忽然对我说,出国也该有个时限啊,你二哥没了。你爹走时他都没有回来,我就猜到出事了。说这话时,我听出了一个当娘的压抑了许久的心酸和悲凉。”“都以为,‘不说,不告诉,瞒着是孝顺,现在看来,是对娘情怀的巨大摧残。睁着眼看着儿女们也同样看到的太阳,却被关闭了信息。她不知道当她再看太阳的时候,她的儿女已经看不到了。而她以为能看到。”

鲁迅文学院的那个清晨,世界刚刚醒来,花香鸟语,静寂无尘,我依靠于床,被华静的这篇文字彻底击中。我想到已经去世的奶奶和姥姥,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天下母亲的大爱之情和人类共有的悲悯情怀。情难自抑,我给华静发去一条微信:“一大早,《她的個性符号是乐观》就把我看哭了!”

那个时段,正是北京早高峰,她极有可能被堵在路上,无法及时看到这个微信。我不管不顾,将微信发出,心中释然。

从那时起,我真正喜欢上了华静的文字,干净纯粹,有张力,有劲道,读着还亲切,似千锤百炼而成。似早春的荒野,闪烁着醉人的绿。

新近出版的“华静文丛”三本书,即《那一片诗情牧场》、《停不下来的脚步和云朵》、《挂满情怀的生命树》,仅从书名,即可见华静的情怀、感性和知性,著名作家张庆和称誉“行走着,她的情怀是风景”。这三本书,可谓风景各呈,颇值一读。

我曾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编辑“人物周刊”十年,写过几十万字的人物专访,有意识地想改变人物通讯的那种表达方式,尝试着人物写作的文学含量,以增加作品的色彩、厚重和生命力,但是,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方式,偶有探索性的文字,却被批评“不像”人物通讯。翻开《那一片诗情牧场》,让我眼前一亮,华静笔下的人物专访,正是我梦寐以求的那个样子。她写的人物,都是被采访对象的一道浓缩的人生履痕。那些著名艺术家、作家、科学家、医学权威等“大人物”的生活和工作细节,看似平凡普通,却在短小的篇幅中,就能看到他们身上闪现出的光芒:严谨、执着、博爱、谦和……每个人物都是“这一个”,让人过目难忘。

这便是文字的力量吧!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曾凡华在序中这样评价华静的作品:“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得益于她‘新闻文学的笔力,读了她的作品,感觉她是深谙‘新闻文学的写作要诣的,而且她渐行渐远,找到了她自己独到的法门。这种新闻与文学的创新之举是很难得的。”

且看她写著名诗人王久辛 :“读《狂雪》让我慢慢了解了王久辛,他是在写诗吗?我怎么感觉他像是在啼血,身体的每个毛孔都在往外啼血,我顾不上去擦拭,因为我忽然发现,我的周身也开始往外啼血了,好多好多,好烫好烫……”

她写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徐贵祥重走长征路:“他想,在那样的情况下,可以说,已经有些人对生命麻木,活不下去了,那些意志不坚强的人,不是逃离革命队伍就是自杀,要么就是自己坚持不住了,被饥饿,被寒冷,被劳累,被战争夺去生命,留下来的那些人可以说生命也已经到了极限。在那样一种情况下,把前面的旗子举起来,把信仰的旗子举起来,把胜利这两个字组成一个目标亮在前面,他们就会聚拢在一起,互相搀扶,虽然艰难,但是又不可阻挡地向前进。徐贵祥认为,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激励作用。”

……

这样的文字,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澎湃激情,且诗意温暖,带着思想者的天使的翅膀。

文艺评论家、散文家侯军这样评价华静的作品:“除了源自新闻性的真实特色之外,还具有发自诗人本性的真诚。她采访人物,以诚待人;她描摹世相,以诚阅世;她表现景物,以诚观景。华静本色是诗人,她的单纯直率,她的倔强执著,她那常常深潜于心底的激情,以及她那看花溅泪、闻鸟惊心的敏感,其实都是她的诗人气质的种种表现,也是她那一腔真诚的眉批与注脚。”

读华静的文字,能感觉到她内心的非常的定力和足够的自信。除了写散文,她还写小说、诗歌,画油画,和她打交道多了,就能真正感受到“文如其人”或“人如其文”的奇妙。这,就是华静的魅力吧!

猜你喜欢

光芒情怀文字
光芒
光芒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那些追光的人,终将身披光芒
我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五老”情怀
种出来的“逍遥居”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