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构建思路

2017-06-05谢兴亮许小红张仲林郑向辉盛艳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34期
关键词:构建思路

谢兴亮 许小红 张仲林 郑向辉 盛艳梅

[摘要]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职业领域对药学类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出一批适应行业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色专业人才,已成为医药本科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文章提出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平台,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培养新模式,以实现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和个性化培养两大目标,并对该培养模式构建思路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构建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a)-0142-05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XIE Xingliang XU Xiaohong ZHANG Zhonglin ZHENG Xianghui SHENG Yanmei

Pharmacy Schoo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harmacy graduat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occupational area. How to cultivate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conforming to industry need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the medi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ve to f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cultivating model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j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wo goals of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motion and individual training. Furthermore, the thought on how to construct this cultivating mode is explored and thought,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本科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大学教育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决定着我国各行业产业结构能否成功轉型,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完成前一阶段的规模扩增后,已进入了提升教育质量内涵的新阶段,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2]。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加快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机制,以显著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近年来研讨最为集中的课题[3-4],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5],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该工程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部分[6],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提供了平台和支撑[7]。课题组基于历年指导药学类本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践体会[8-11],在分析当前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创新性实验为平台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核心思想、学生选拔、团队组建、培养环节与内容设计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以丰富和创新现有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构建背景

1.1 医药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医药产业界的努力下[12-13],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药品研发、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均显著提升,行业监管日益专业化、规范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14-15]。这些新形势对于医药从业人员,尤其是药学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药学职业领域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关注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沟通能力[16-17]。然而,传统培养模式受培养定位、教学方式、内容及资源等方面限制,在科研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个性化培养方面着力较少,难以满足医药行业对药学类本科人才的新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8]。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创新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1.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成为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平台

自2007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来,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资助力度和实施范围越来越大,为广大本科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计划实施至今,有关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各种成果屡见报道[19],相关研究已从最初的具体操作、经验介绍,逐步深入到探讨该类计划在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辐射与平台作用,甚至将其视作本科教学观念与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20],如任良玉等[7]提出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探索构建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董健等[21]提出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动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模式的变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推动建立以实验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新模式,颇具示范意义,也为本文提出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实施平台。

2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思想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核心思想为针对当前传统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不足的两大问题,依托现有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参考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和模式,并结合药学类本科生学业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实验课题、学生个体两个关注目标,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最终实现以下两大核心任务。

2.1 显著提升药学类本科生以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该培养模式是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依托,在指导教师的带領下,进行科研团队构建、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选择与申报、实验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研讨交流、研究报告与论文撰写、专利申请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以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力,显著提高其科研素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性解决药学专业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一起共同完成项目各环节的工作任务,提高其团队协作、沟通组织以及项目管理能力。

2.2 引导药学类本科生实现学业与职业方向的个性化发展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围绕项目课题展开工作,而且需要密切关注团队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其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鼓励并帮助其克服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通过创新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师生间、团队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一起认识、发现自己的个性特质,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其构建适宜其个性特点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方案,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征,扬长补短,向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学业、职业方向发展,实现药学类本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3 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

3.1 学生选拔

受创新性实验项目数量和老师时间精力所限,同时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预期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从药学类本科生中选择部分学有余力、乐于参与的学生,具体选拔策略如下所述。

3.1.1 选拔时间与对象 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在从药学、药物制剂等药学类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中公开招募。大二年级学生已能较好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学习模式有了较多体会,对药学专业领域也有初步了解,为开展创新性实验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且根据创新性实验和人才培养周期需要,从大二开始实施亦可保证尚有充足时间完成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内容。

3.1.2 选拔过程及考察因素 选拔过程分为交流考察和实验室考察两个环节。交流考察主要通过与学生直接交流,初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参与项目的原因和目的;②学习情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和英语水平;③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例如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个人职业偏向;④对自己个性特点的评价和认识;⑤沟通表达能力。实验室考察是根据初期交流情况,选择6~8名学生分配到课题小组,进行为期约1个月的科研实践体验(主要为文献调研、方案设计、项目研讨、实验操作等模块),深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做事态度,是否主动积极、认真细致、敢于吃苦;②学习兴趣,是否对科研实验感兴趣,乐于思考、勤于动手;③科研潜力,是否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潜心研究精神;④做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否能较好完成分配任务,能否与其他成员配合做事;⑤文字表达能力,能否准确、有条理的用文字表达。

3.1.3 选拔数量 通过前期考察和师生双向选择,结合课题组导师带教实践体会,考虑到导师时间精力、实验室容纳量等方面限制,原则上要求每名导师每年招募不超过5名大二学生,三个年级学生组成的整体学习培养团队的人数以不超过15名为宜。

3.2 科研学习团队的组建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是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团队实现的,整个大团队是由1名指导老师和大四、大三、大二年级共约15名药学类本科生组成。为保证每名学生的实践机会,需要将15名本科生按照创新性实验项目分为几个独立小组,原则上每小组至少应由1名大四学生、1名大三学生及适量大二学生组成,其中大四学生、大三学生是固定成员,大二学生为见习成员,可在各小组流动,其具体人数可根据实验项目的工作量和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动态调整。

3.3 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与任务分工

指导教师是整个科研学习团队的总负责人,负责指导人才培养过程中培训考核、课题选择、项目运行、研讨主题、学业与职业规划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大四学生为每个小组的组长,具体负责落实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组员管理,向指导老师提交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研究总结报告,汇报实验进展及存在问题,反馈组员任务完成、协调配合情况,并通过工作接触对组员的个性特征、优势与不足提出个人观点。大三学生为小组执行骨干和组长后备人选,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创新性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总结、研究报告撰写,参与实验进展及问题的汇报研讨,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大二学生为小组实习成员,主要在高年级组员的带领下,体验科研实验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负责实验用品准备、实验协助、实验用品清理等外围工作,并可参与部分简单实验操作,逐步提高实验技能和仪器设备的操作水平,熟悉科研实验的基本思路、内容和要求,积累科研实践经验,为后续承担创新性实验奠定基础。

3.4 “学业导师制”培养的主要环节与内容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培养过程,是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具体要求,根据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提升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两大核心任务出发,并根据药学类本科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业情况进行设计拟定。整个培养过程主要包括实验技能培训、项目选题与申报、项目实施、培养总结等几个阶段。

3.4.1 实验技能培训 是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的第一个环节,选拔新进课题组的药学类本科學生需进行系统的实验技能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科研实验工作,整个培训考核的预计周期为2~3个月。实验技能培训工作主要分为两个层次进行,一是依托学校与二级院系的开放实验平台完成进科研平台前的准入培训,二是进入课题组后由导师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科研实验技能培训。

3.4.2 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选题与申报 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项目立题的文献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基本思路、内容和方法,并按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要求,完成项目申请书撰写的过程,该阶段周期1~2个月。

3.4.3 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 是在导师指导下由课题小组完成所承担的创新实验项目的各项研究工作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药学类本科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有望获得全面提升。与此同时,项目实施也是师生一同不断认识、发现每位小组成员个性特质的过程,并以此进行适宜每位成员个性特质的学业与职业规划设计,实现其个性化培养。因此,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是“学业导师制”培养过程的工作重心所在,其执行周期也最长,一般需要持续1.5~2年时间。该阶段根据具体工作又可细分为项目开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实施、研讨交流以及学业与职业规划等。其中,研讨交流环节是在实践基础上,师生、团队成员一起进行观点分享、问题分析、思维碰撞、深化认识以及发现自我的重要过程。研讨主题根据培养目标划分为实验项目、学业与职业规划两类。前者主要就创新性实验的研究结果及存在问题展开研讨,有助于提高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后者是基于药学类本科生的个人特征,就学业与职业方向个性化发展进行研讨、规划,为每位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3.4.4 培养效果的总结与评估 对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目标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评价,以及学生学业与职业的个性化发展情况两个方面。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对具体每项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总结、梳理,形成研究技术总结报告,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相关专利申请、科研论文撰写等工作,并进一步对每位学生通过该培养模式的各环节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处理具体事务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情况进行客观总结评估。个性化培养方面,根据培养过程中的相关互动交流、深入认识,对团队中每位同学的个性特质、学业成绩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加入团队以来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明确其个性化培养方面的提升发展效果,并根据其个性特征,明确其学业和职业规划方案,实现药学类本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同时,根据各个小组成员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实施效果评价,总结实践经验,明确和固化特色做法,明确和改进实施过程中不足之处,以推动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不断完善。

4 小结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教学、重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薄弱以及科研素养、创新创业思维与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各职业领域均反馈现阶段所培养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难以适应行业快速发展对其素质的实际要求。因此,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断提高本科人才质量,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因应我国各行业创新性人才培养这一目标而提出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推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通过该计划的全面实施,带动本科生尽早地获得科研思维、创新创业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倡导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新模式,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平台。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一平台,实施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具备以下特色与优势:一是可深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在创新性实验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复习和应用已学的各项理论知识,才能解决实际中出现的各项具体问题或完成科研实验任务,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可不断加深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发现自身知识缺陷并得以弥补和完善,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二是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学业导师制”培养过程中,在导师引导下,学生可自主完成文献调研、选题立项、方案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分析与解决问题、研究报告撰写等各项工作,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性实验实施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和实验任务,没有传统学生实验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设计,大胆假设、大胆创新,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四是可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在“学业导师制”培养过程中,具体项目的实施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内组长、执行骨干、实习成员均有明确分工,需明确自己组内定位和任务,同时成员之间要密切配合、随时交流与沟通,以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且每位组员均有机会实践组内各个角色,从而显著提升其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五是可实现学生学业与职业方向的个性化培养。通过“学业导师制”培养过程中导师、团队成员的长期交流接触,有利于认识、发现每位学生的个性特质,更容易引导学生制订适宜其个性特征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方案,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实现其个性化培养。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已实施运行较为成熟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体系,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既可实现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显著提升,又可实现药学类本科生的个性化培养,对于提高药学类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焕才.关于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研究[J].时代教育,2015,23:247.

[2] 李延保.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13,7:19-22.

[3] 刘贵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高教研究,2013,1:1-4.

[4] 赵忠,刘彬让,王少莉.准确把握现代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大力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师教育学报,2013,10:4.

[5] 朱亚萍,周光明,杜彬恒.实施“质量工程”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西南大学实施“质量工程”的成效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3-26.

[6] 黄晓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特点、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266-268.

[7] 任良玉,张吉维.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探索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1, 4:26-27.

[8] 李智,谢兴亮,王婷,等.不同厂家香连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J].医药导报,2015,34(2):249-252.

[9] 薛棱芬,谢兴亮,张倩,等.香连丸中内酯类成分的溶出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8):9-12.

[10] 张倩,谢兴亮,薛棱芬,等.香连丸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 21(11):24-27.

[11] 谢兴亮,杨明,韩丽,等.pH敏感型苦参结肠靶向微丸的处方筛选及其释药性能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1-4.

[12] 张莹,孙颖.产业政策推动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快速发展[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13,4:90-93.

[13] 褚淑贞,朱玄.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我国医药产业政策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6):1014-1016.

[14] 刘泉红,刘方.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32:39-112.

[15] 孙玲.中医药产业的黄金期来临,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6,6:65-66.

[16] 王文宝,赵树娟.基于医药行业调研的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國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6:158-160.

[17] 孟光兴.医药行业就业效应及其对医药类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药学教育,2016,32(1):7-10.

[18] 陈妍,徐旖旎,陶玲.“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4):544-547.

[19] 张友琴,王萍,朱昌平,等.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67-170.

[20] 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3):81-87.

[21] 董健,郭迎.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推动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83-186.

(收稿日期:2016-08-14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构建思路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运用好群众路线
大学校园二手市场可行性实证调查
我国气象科普内容体系构建研究
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探讨
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原则、构建思路和实现方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模式探讨
战略管理视角下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长效机制构建思路与路径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构建思路
高校教研文化构建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