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在胃肠减压鼻胃管固定中的应用

2017-06-05黄引张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34期
关键词:固定

黄引 张华

[摘要] 目的 探討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在胃肠减压鼻胃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3~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住院并行胃肠道外科手术后留置胃肠减压鼻胃管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工字型鼻贴联合胶带脸部固定法,试验组采用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法。均固定至拔管,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鼻部和脸部胶布更换率、导管相关性压疮发生率及鼻腔疼痛情况。 结果 试验组非计划拔管率、鼻部和脸部胶布更换率及鼻腔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导管相关性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胃管固定法能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胶布更换频率,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患者鼻腔疼痛发生,使患者感觉更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工字型鼻贴;活瓣式脸贴;胃肠减压管;固定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a)-0166-04

Application of "工" shape nose sticker combined with valve face sticker in the fixation of nasogastric tube with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HUANG Yin ZHANG Hua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pplication effect of "工" shape nose sticker combined with valve face sticker in the fixation of nasogastric tube with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Methods 100 patients of nasogastric tube with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from March to August 2015 in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0 cases) and experimental group (50 ca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raditional "工" shape nose sticker combined with adhesive tape face fixation method were used in control group, "工" shape nose sticker combined with valve face sticker fixation method were appli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y were all fixed to pull out tub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nose and face tape replacement rate, incidence rate of catheter related pressure ulcers and nasal pai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nose and face tape replacement rate, incidence rate of nasal pain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Incidence rate of catheter related pressure ulcer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工" shape nose sticker combined with valve face sticker fix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and tape tube replacement frequency, reduce the work pressure of nurs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asal pain in patients, make the patient feel more comfortabl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工" shape nose sticker; Valve face sticker;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tube; Fixation

胃肠减压是胃肠外科经常使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它是将鼻胃管经鼻腔置入胃内,起到吸出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腹胀,减少肠腔的细菌毒素吸收,降低胃肠道内压力的作用[1]。若胃管移位、滑脱可能引起胃液反流,甚至窒息。反复插管易造成对患者鼻黏膜损伤、身心伤害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同时增加护理人员不必要的重复工作[2]。临床护理人员对胃管的固定方法也进行了较多探讨,但仍未探索出一种更合理完美的鼻胃管固定方法。工字型弹力黏着性胶布固定鼻胃管已较普遍应用于临床中,其不易发生滑脱,且材料消耗费用低,经济实惠,已得到较好的认可[3]。然而,对于脸部的固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探讨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胃肠减压鼻胃管方法的优缺点,并与传统工字型鼻贴联合胶带脸部固定法进行效果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胃肠外科住院并留置胃肠减压鼻胃管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39~75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7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术后1 h意识、手术方式、置管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置管同意书和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拔管前转科患者;②死亡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采用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法。采用3M黏结性棉布伸缩胶带,规格为5 cm×100 cm。鼻贴的制作方法:剪下一条5 cm×6 cm的胶带,将胶带长、宽平均折成3份,沿长的两条对折线剪去两侧的1/3,即剪后成工字型,工字型鼻贴上横长5 cm、宽2 cm,中间部分长2 cm、宽1.6 cm,下横长5 cm、宽1 cm。固定方法:将工字型上横贴于留置胃管侧的鼻翼(胶带的下缘与鼻翼下缘齐平),中间为长形与胃管平行,环形固定于胃管上,下横一端向上,一端向下,环形螺旋式包裹胃管固定好。活瓣式脸贴的制作方法:备3 cm×6 cm胶带1条、3M透明敷料6 cm×7 cm 1块、长15~20 cm的棉株绳1条。将胶带从中间对折约1 cm后,先将两端各长1 cm的胶带粘贴在3M透明敷料上,并在对折处的中点穿一小孔(约0.4 cm处),再将粘贴胶带的3M透明敷料根据患者的脸型选择横贴或竖贴,一般的患者选择竖贴,颊部凹陷明显的患者选择横贴的方式固定,最后在距鼻部约15 cm处的外露胃管用棉株绳采用反8字双套结固定于穿孔处。见试验组固定示意图(图1)。

1.2.2 对照组 按原科室的传统方法进行,即工字型鼻贴联合胶带脸部固定法。工字型鼻贴的制作方法同试验组。再取1条长15 cm×1.2 cm的胶布交叉固定于同侧面颊部。固定时间为14 d,同时观察固定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鼻胃管固定指标 以原鼻胃管的固定刻度为标准,胃管出鼻孔处刻度发生改变,但<5 cm为移位;胃管出鼻孔处刻度发生>10 cm的改变为脱出[4]。非计划拔管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5]。

1.3.2 压疮 根据2007 NPUAP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压疮评估准则[6],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表现为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

1.3.3 鼻腔疼痛 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和描述来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管固定情况比较

入选的100例患者中,发生脱出或非计划拔管为17例,占总数的17.0%,其中引起脱出或非计划拔管的原因中由高到低分别是更衣时意外拔出(7例)、谵妄(6例)和重力性拔管(4例)。试验组患者的胃管固定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鼻管鼻脸部胶带更换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更换鼻部胶带和脸部胶带的频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管道相关性压疮及鼻腔疼痛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管道相关性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試验组鼻腔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胃肠外科常见的手术有胃全切、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等,患者在术后常常需要留置胃肠减压管,将胃肠道积聚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的压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伤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7]。然而,由于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禁食,手术应激导致机体的营养失调,容易引起鼻翼及脸部油脂和汗液分泌增加[8],因此更为有效的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值得探讨。

工字型弹力黏着性胶布固定鼻胃管已较普遍应用于临床中。鼻贴工型固定方法牢固、不易移位摩擦鼻孔周围黏膜,使鼻腔空隙大,舒适度高且不影响呼吸[9]。患者头部活动自如,感觉舒适,且3M黏结性棉布伸缩胶带与肤色相接近,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活瓣式脸贴的方法更能考虑到患者个体的差异,与脸部接触面积较大,其在患者脸部活动时,能分散接触部位受力,其活瓣更能将胃管的摆动控制在活瓣上,无论胃管如何摆动,只会引起活瓣摆动,不会引起贴于面颊部的胶带活动,避免患者活动时胃管摆动带来的牵拉和压力等不适,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了压疮和胃管移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0]。

本研究中,发现采用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组患者胃肠减压管固定效果好、鼻部和脸部胶布更换率及鼻腔疼痛发生率均低于采用传统工字型鼻贴联合胶带脸部固定法(P < 0.05),两组导管相关性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胃管固定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在胃管移位、脱出或非计划性拔管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与钟就娣等[10]、蚁涵纯等[11]研究结果相似。影响胃管固定效果的因素常常有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行为、手术方式、固定方法、护理人力资源等[12]。由基线资料,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年龄、术后意识状态、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采用活瓣式脸贴的固定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胶布交叉固定方法。并分析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可见意外拔出、谵妄和重力性拔管为主要原因。而活瓣式脸贴的特点正是可减少由于更衣等日常活动引起的管道牵拉,大大增加固定系数,且能避免患者活动时胃管摆动等不适导致患者不自主地将胃管外拔。对照组脸部采用传统的胶带固定法,当脸部被油脂、汗液等分泌物污染弄湿或洗脸弄湿时,胶布则易发生松脱而导致移位。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更换鼻部胶带和脸部胶带的频率少于对照组。工字型鼻贴固定可一步到位地固定在鼻翼,不仅能避免胶布与鼻部的重复接触,而且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少护理工作量。

本研究還发现,试验组的鼻腔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鼻部固定的方法相同,工字型胶布鼻部固定法能增加胶布与皮肤和胃管接触面,并且固定胃管时,牵拉力量是由上而下的作用力,更顺应于鼻腔的生理解剖结构,能减少患者的不适[13]。但是采用胶布法固定后,胃管活动度较差,须有活动度大的脸部固定方法来进一步增大顺应性。本研究中采用脸部活瓣式脸贴就能有效解决该问题,因此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鼻腔由于胃管的牵扯引起的疼痛率降低。研究表明,管道相关性压疮与患者体位、管道固定方法、局部接触压力、管道性质有关[14]。然而本研究并未发现两组患者的管道相关性压疮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可能是两种固定胃管的方法均未采用传统的白扁带固定方法[15-16],并且在实际临床中胃肠外科患者术后采用的体位能有效地避免管道压迫[17-18],尽管采用活瓣式脸贴与普通胶带脸部的固定效果不同[19-20],但是在具体的固定过程中,还应严格按照标准护理实施步骤进行护理干预[21]。

总之,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胃管固定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管道脱出或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并且减少胶布更换频率,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更能减少患者鼻腔疼痛发生情况,使患者感觉舒适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9.

[2] 郭景财,张爱军,郑向红.腹部手术后肠蠕动功能变化的实验性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2946-2948.

[3] 李安莉,姜琰.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2):147-149.

[4] 张洪芝,张华,张艳,等.固定胃管的医用胶布更换周期的探讨与对策[J].现代护理,2007,13(23):2164-2165.

[5] 段摄霞,王红艳,郭秀茹.ICU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10):457-458.

[6] 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and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s:quick reference guide [S]. Washington DC: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2009.

[7]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6.

[8] 冯志英,冯燕芳,黄素娟,等.食管癌手术患者留置胃管和鼻肠管置入时机的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 17(294):3092-3094.

[9] 张厚梅.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5):163-164.

[10] 钟就娣,黄秀英,王敏,等.不同胃管固定法对食管癌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 12(9):55-58.

[11] 蚁涵纯,钟就娣,郑美春.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胃管固定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38-39.

[12] 黄婉维,陈瑞,黄秀红.食管癌术后胃管脱出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4(28):125.

[13] 陈丹.“八字形”结在胃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27-228.

[14] 方素萍.外科病人管道压疮的预防[J].医药前沿,2014,(22):327-328.

[15] 杨茜.双重固定法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管道固定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8):732.

[16] 王亚丽,林志芳,刘新风,等.外科住院患者管道管理的集束化策略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18-619.

[17] 凡国华,张玲芳.保护型管道固定胶布的研制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5,22(8):1025.

[18] 王辉艳.高举平台法在管道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6(13):160-162.

[19] 林茜茜,郑秀云,吴伟仙.管道护理小组在防范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实践及其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 30(10):55-56.

[20] 吴江萍,龚二秀,黄秀莲.48例患者管道脱出原因分析与护理应对策略[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7(24):277-278.

[21] 高艳芬,梁宝卿.管道塑型高举平台双固定法在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11):990-991.

(收稿日期:2016-08-09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固定
关于尺骨钢板桡骨髓内钉固定用于尺桡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磁性附着体对口腔修复中固定、咀嚼及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的探讨
胶管止血带和棉垫联合制成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的临床应用
一种温度继电器焊接防错研究与应用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水胶体敷料在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鼻饲管固定改良法的临床应用
使用一次性双鼻氧管固定鼻胃管的方法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