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原则、构建思路和实现方式

2016-12-19丁孝智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8期
关键词:实现方式构建思路基本原则

摘 要:企业价值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有利于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其建设原则、构建思路和实现方式直接影响着企业价值观的建设水平和质量。本文在提出企业价值观建设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企业价值观的构建思路和实现方式。

关键词:企业价值观;基本原则;构建思路;实现方式

价值观是指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价值取舍和伦理判断的总称。是一个既涵盖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等在内,又能对这些文化要素发生深刻影响的综合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价值观建设遵循什么原则、如何建设,对其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企业价值观建设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从本质上讲是指人们处理和解决问题时的一种基本态度和方式方法。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将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并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良好社会环境;三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通过建立公平、公正机制不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尊重人的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四是在人与组织的关系上,要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力和机会,使其各得其所、各展其才。近年,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级各类组织都将人的独立、自由发展放在核心位置,这对企业开展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义利兼顾原则

“义利”关系是我国传统道德极为关心的命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大规模的“义利”之辩就已出现在诸子百家的论辩之中,并形成了不同的义利思想。儒家的义利观本质上是“先义后利”、“义利兼顾”。所谓“见利思义”、“义然后利”。道家重点强调“无欲”与“绝仁弃义”。墨家则将“利天下”、“利人”的“公利”称之为“义”。后来,虽然也出现了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人的禁欲主义义利观和陈亮、叶适等人的功利主义义利观,以及近代以来义利观错综复杂的历史变迁。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依然弥久深远,由此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儒商和源远流长的儒商精神。

3.志存高远原则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缺少远大的志向,其智慧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志存高远者就要有成就伟业的远大理想,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矢志不移地追求卓越并创造价值。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话说:只有心存“建造殿堂”的抱负,才能取得受人尊敬和最具创新力的影响。作为现代企业或企业家,面对巨变的市场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如果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就不可能迎难而上,推进企业攻坚克难,破解一个个技术和管理难题,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社会责任原则

社会责任不仅是指一个组织对社会应当担负的责任,也是一个组织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方式。也就是说,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该企业不仅要承担法律和经济上赋予的责任,还要担负起有利于社会长期发展目标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诸多方面,由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持续发展责任等要素构成。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看,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对提升自身的伦理水平十分必要,也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因此,近年《财富》和《福布斯》杂志在全球企业排名中均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协议”中也明确提出了企业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基本原则。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绝大多数优秀企业都能够严格履行社会责任,并将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合作的基本前提。

5.共享发展原则

所谓共享发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建立合作共赢的竞争机制,拒绝恶性竞争;二是要在企业员工之间建立成果共享文化,让企业的发展成果能够为全体员工共享。从国际经验看,合作共享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许多优秀企业几乎都会通过与同行的良好合作获得发展机遇。就企业自身发展看,只有让全体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并获得发展机遇,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所以,共享是信任与合作的基础,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共享发展,企业才能够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共享发展机制,才能够激活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形成协同创新的活力;通过确立共享发展机制,提升企业的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逐步积淀和凝聚成为企业显著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价值观的构建思路

1.坚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必然是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要求,企业价值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要求,塑造合理的行为规范,引导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和发展潮流的先进理念和精神追求,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和形成企业旺盛的活力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2.坚守正确的市场经济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既有有利于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伦理道德进步的方面,也必然存在诸如功利主义、物质主义、金钱崇拜等消极颓废思想,而且这些东西容易使人们忽视甚至鄙视精神价值,弱化甚至丧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造成伦理颓废、恶性竞争、损害公平正义、无视社会责任等不良倾向。由此,符合当代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企业价值观就应该是既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又要扬弃其不合理的成分,继而形成公平公正、和谐有序、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

3.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生产力发展方向本质上必然反映的是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本,谁拥有知识优势,谁就拥有财富和资源。因而,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必然成为当代企业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符合公平正义的竞争必然成为企业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只有在充分肯定有序、合理竞争的前提下,才能要求企业处理好与个人、社会、竞争对手,以及劳动者、所有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其三,企业发展还要重视科学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作为代价,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将科学发展观渗透到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各个环节,培育和形成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4.推进“以德治企”和“以法治企”的有机统一

“以德治企”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弘扬和继承,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必然是企业价值观建设的道德诉求。企业作为微观经济实体,一方面具有经济人的特质,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怂恿企业唯利是图,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迫使企业自觉维护市场持续和社会伦理规范。毋庸讳言,当前我国一些企业中确实存在一些有悖于社会伦理的问题,如不守诚信、价格欺诈、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高昂的道德成本,也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大力倡导“以德治企”和“依法治企”的有机统一就自然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企业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并通过倡导这些价值取向,营造新一代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培育和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德魂”和“商魂”,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5.在博采众长中突出共享价值取向

一方面,中国有着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无论是儒家“天地之性(生)人为贵”的人才观、“义利兼顾”的经营观,还是法家“依法治国”的法治观、“执要群效”的组织观,乃至一些商业经营者在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商业智慧,无不对当代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培育现代企业价值观不能不从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置身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中,培育企业的价值观也必须要重视和借鉴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如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美国企业的创新意识、欧洲企业的精品文化等都成为企业界共同欣赏的优秀文化基因,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现实中的企业价值观可能会多种多样,很难用某一种模式和概念涵盖一切,但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种优秀的企业价值文化,必然会有一些人们普遍认可和遵行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必须无可置疑地被反映在企业的价值文化体系之中。

6.尊重企业价值观的社会文化基础

文化背景不同也可能会导致企业价值观发生差异,需要结合本国的文化基因进行创造性转换。如有人选取“诚信”、“创新”、“人本”、“团队”、“社会责任”、“顾客导向”六个中美企业的共享价值要素,探讨了两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管理学表层共性下的深层文化差异,以及这种文化差异在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美两国的企业界对“诚信”、“创新”和“人本”三种价值观在基本词义、民族性格和人际关系等的价值取向上有较大差异,而对“诚信”和“团队”两种价值观的理解则相对比例接近甚至相同。中国企业在“创新”和“社会责任”两个价值要素上出现的比例分别比美国企业高出28%和20%,而美国企业在“人本”和“顾客导向”两个价值要素上出现的比例则比中国企业分别高出12%和32%。这些表层共性下的差异性说明企业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并非只是几个人云亦云的词句,实际上则包含着企业置身于某种文化环境中对其经营理念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体现的是一些已经被内化为企业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而这些规范往往与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如果离开了社会文化的强有力支撑,企业价值观也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对其员工的思想行为发挥有效的约束和影响。

三、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实现方式

如何将企业价值观落到实处,变成企业经营管理的精神动力,是价值观培育和建设的目的所在。

1.积极建设企业价值观的认知系统

企业价值观的认知系统需要经过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理论到实践、外化到内化、自为到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员工逐步认知、认同、内化、践行企业价值观的过程。首先,要深刻认识企业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支配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思想、发展目标、企业伦理,乃至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引导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不能被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和认同,那它就不可能影响企业员工的整体思想和行为,因此,必须将价值观建设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原则和标准。其次,要理解企业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企业价值观是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企业究竟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经营过程中的“是与非”、“好与坏”、“美与丑”,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能不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要通过建立科学的价值标准才能得到解决,否则就会出现好坏不分,是非不明的混乱现象。企业价值观不同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系统,它主要不是反映企业员工“要知道什么、懂得什么、会做什么”,而是要表明他们究竟“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等。企业经营所持有的价值标准,不仅需要员工对企业经营规律的认知和把握,还需要他们对企业使命和责任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才能有效化解许多矛盾和误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营造一种相互理解、凝心聚力的工作氛围。其三,要积极培育和树立企业价值观。价值观是人和企业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其建立要经过一个观察、模仿、学习、接受外界影响、教育等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组织价值观念植入个体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只有认真完成这个过程,企业的组织价值观才能与员工个体的价值观匹配起来,并产生影响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2.着力培育企业价值观的内部养成机制

首先,构建有利于企业价值观建设的组织机构。这类组织机构有可能是职能性的,也可能是学术性的,但其要点是,除了突出新建机构的职能外,还必须重视整合和改造原有机构,重视其他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这些机构进行引导和转化,充分吸纳各个层面的人员参与到组织机构中来,减少阻力,发挥正能量,尽量使企业价值观在内部培育中得到来自不同层面人员的支持和认可。其次,充分挖掘和提炼企业价值观的内涵。虽然企业价值观的存在往往是客观的,但它是否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有机整体却难以确定。因此,对企业客观存在的价值观进行诊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和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并加以文字化表述和系统化解读是十分必要的。有人按照价值分析的教育模式设计了六个程序:确认和澄清价值问题、收集可能有意义的事实、确定可能有意义事实的真实性、澄清有关事实、做出尝试性的价值决定、检验包含于决定中的价值标准。上述程序涵盖了企业价值观形成和提炼的几个关键步骤和环节,在价值观的内部培育过程中,企业应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和充分沟通,在此基础上提炼表述成简练的价值观语句,总结形成价值观体系,并进行深入解读、事实验证和全员培训。其三,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建设以推进价值观培育。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有利于缩短企业价值观的内化进程。实践中人们往往将学习型组织作为培养企业学习氛围,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一种有机的、柔性的、网络式的、人性的、能持续创新的学习型组织,以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动力。其四,在团队建设中培育企业价值观。一要明确团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使团队建设方向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扎实开展绩效考评,以确保企业员工的奋斗目标与团队建设目标的实效性。三是加强对团队成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教育,最大限度地释放个体潜能。四是努力为团队成员提供尽可能个性、周到的服务,增强其满足感。五是为全体员工搭建多类型的交流和沟通平台,提升人际关系的正效应。六是对一些业绩显著的团队及时给予鼓励,对一些存在问题和缺陷的成员及时进行纠偏,形成明确的激烈约束导向机制。

3.构建企业价值观的外部传播系统

首先,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市场环境,企业要努力做到认真调研、仔细分析、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及时掌握发展方向,适时调整推进策略,兴利去弊,引领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其次,要重视塑造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企业外部形象不仅包括设备、厂房、产品和环境等物质因素,也包括管理、服务和信誉等非物质因素,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一种综合印象和评价,也有人称之为公众对企业品牌、文化和声誉等原点信息的集成和复合。企业外部形象如何,直接和间接地对企业价值观产生影响。一种良好的外部形象,可以使员工产生与企业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统一的价值观基础上团结一致、推陈出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反之,则会导致员工离心离德,影响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目前,塑造企业形象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实施CIS战略打造企业整体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识别认同。具体可以通过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塑造企业形象,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形象,通过迅捷的传播系统和沟通渠道展示企业形象,最终构建全方位的企业外部形象传播体系。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企业外部形象塑造一定要避免重宣传、轻管理,重观感、轻认知,重策划、轻实践等不良倾向,要将塑造外部形象与切实强化经营管理和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企业名至实归的良好形象。

4.发挥企业家的价值观引领作用

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对企业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国学者詹姆斯?柯林斯曾经说:一旦将一种训练有素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家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融合在一起,企业就会获得一种神奇的、能创造卓越业绩的“炼金术”。因此,积极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远大理想、崇高品德、优良业务素质、不断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对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十分重大。

5.强化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动态匹配

个人价值观是企业员工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对员工日常的言行举止具有直接的约束性和影响力。[18]组织价值观则是企业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及其市场化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持续性行为和价值取舍,是一种组织行为最重要的依托。个人价值观需要以组织价值观为基础,组织价值观则必须要能够为个人价值观提供正确的导向。企业员工差异化的价值诉求与企业相对稳定的组织价值观之间的良性互动,必然会影响和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并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一旦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组织价值观形成高度吻合,就必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持续的导向作用。当然,无论是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还是企业的组织价值观,都不可避免地会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还可能因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动态调适。尤其在资讯高度发达的网络化时代,社会的巨变导致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组织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复杂而紧密,由此则更需要建立一种高效、快捷的价值观动态调适机制,以提高员工个体价值观与企业组织价值观的适应性和匹配度。

6.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只有落实到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才能取得实际效果。企业不仅需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将其价值观转化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还需要努力将价值观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和行动,以此深化企业价值观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如美国多米诺公司不惜花费巨资包租专机以实现“30分钟内将货物送达任何地方”的价值承诺;英国航空公司为了一位不愿改乘其它航空公司飞机的日本老太太而不计成本安排专飞等。这些企业其实就是在实践中诠释或践行着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让企业形象在消费中乃至社会大众心目中得到了高度认可和升华,获得了远高于经济价值的文化价值。所以,无论是世界上任何一家优秀企业,其成功的秘诀往往是与其信守不二的价值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价值观建设,才塑造了这些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并走向了成功。

参考文献:

[1]黄楠森.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和科学内涵[J].伦理学研究,2011(03):11-14.

[2]论语·里仁[O].

[3]老子·十九章[O].

[4]墨子·耕柱[O].

[5]张创开,汪传发.义利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之演变.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12-31,71-117,153-220.

[6]墨子·修身[O].

[7]李东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2011年应届毕业生誓师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magazine.tcl.com/article.aspx?.

[8]戴晓梅.以德治企--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依托[J].中外企业文化,2001(7):16.

[9]孝经·圣治章[O].

[10]徐华明.当代中国企业价值观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21-22,22-25.

[11]贾勤,叶尚平.中美企业核心价值观内涵跨文化解读[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3):94-96.

[12]刘志迎.试论企业价值观的认识、理解与树立[DB/OL]http://www.globrand.com/2009/190779.shtml.

[13]马树林.“入世”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态势[J].中外企业文化,2002(07):7.

[14](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4页.

[15]刘彧彧.企业形象力[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67,68-130.

[16](美)詹姆斯·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M].俞利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6.

[17]胡浩.管理价值理论的演进、实证研究进展与组织公民行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24-26.

[18]王晓春.价值观契合与企业文化文本:概念、测量及其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40.

[19]李晓东.解析与建构:企业价值观解读[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75-78.

作者简介:丁孝智(1962- ),男,甘肃省武威人,广东肇庆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实现方式构建思路基本原则
动产抵押权的实现方式浅析
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探讨
大学教学管理中的“拾遗补缺”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模式探讨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浅析高速公路收费服务建设与实现方式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
我国陪审制的困境及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