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中职院校中医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7-06-05裴晶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基础案例

裴晶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30)

“对分课堂”在中职院校中医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裴晶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30)

通过对“对分课堂”的特点及优势、中医基础的教学困境、“对分课堂”的具体实施以及该教学法对教师能力的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在专业课程中医基础中运用“对分课堂”,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分课堂”;中医基础;中职院校

优秀的课堂不是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普遍是一种重教轻学、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1]。近年来,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学人员都在努力思考和尝试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将“填鸭式”的传统方式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2]。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师生互动,而讨论式教学虽然能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课堂讲授时间过少,无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价值。由于我国教学基本为大班教学,因此单纯的讨论课也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为了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优势,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新的教学法——“对分课堂”。中医基础作为中药制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初学中医者的启蒙课程,但该课程内容抽象、枯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尝试在中医基础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学生对于“对分课堂”的教学满意度,达到93%。学生普遍反映此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

1 “对分课堂”的特点及优势

1.1 “对分课堂”的特点

“对分课堂”也称为PAD课堂,即Presentation(讲课)-As-similation(内化)-Discussion(讨论)。该教学法是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的张学新教授开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其符合中国国情,从2014年推出至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3]。“对分课堂”实际上包含两个环节:第一堂课以教师授课为主,主要讲解教材内容的主体框架及重难点,并提出下次课的讨论案例;课后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第二堂课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并总结。“对分课堂”实践的成功要素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1)先教后学;(2)合理分组;(3)甄选教材;(4)科学评价。

1.2 “对分课堂”的优势

“对分课堂”的创新点在于隔堂讨论,教师授课在先,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内化教师的讲授内容,并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案例,从而为讨论课做好准备,这样就避免了形式上的讨论,提高了课堂讨论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讨论课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性增强,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对分课堂”降低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避免了以往“满堂灌”带来的教学弊端。

2 中医基础目前的教学困境

中医基础为本校中药制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众多的中医理论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进行应用。该课程理论相对抽象、深奥、枯燥、难学,初学者普遍反映较难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甚至会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因此,笔者尝试了传统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多元教学法、病案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但效果提高不明显,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尝试将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引入中医基础教学中。因此,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笔者在本校中药制药专业4个班级采用“对分课堂”,现介绍如下。

3 “对分课堂”在中医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3.1 实施班级

中医基础为我校中药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结合本校具体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特点,通过了解中医基础教材结构、“对分教学”具体实施细则后,对本校中药制药专业4个教学班级开展本次教学实践,该课程每周3个课时,每节课为40分钟,教学时长为18周。

3.2 实施规则

“对分课堂”实施之初一定要让学生清楚规则、理解规则。中医基础教学的第一周为准备周,3个学时,本周主要的教学内容为中医基础的课程特点、概论、教学方法、考核规则。本周要对学生讲清楚“对分课堂”的提出背景、特点、具体实施规则;第二周前2个学时以教师讲授为主,介绍章节提纲、重点、难点,课后安排学生讨论,第3个学时主要为讨论课,包括生生讨论、师生讨论以及教师总结。第3~18周的模式参照第2周。具体教学实施方案见表1。

表1 “对分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3.3 小组的组成

课堂分组参照男女比例、成绩差异等要素,本着自愿组合的原则,分为8个小组,每小组约5~6人,由组内成员确定小组组长、副组长、发言员、记录员。

3.4 教学案例的设计

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学案例的设计至关重要。为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在案例设计中,应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案例应通俗易懂、切合实际,避免出现过于空洞、过难的案例讨论题。如在该课程中,设计的案例为“用七情致病特点解释为什么范进中举会发疯”“扁鹊是通过观察哪些指标诊断蔡桓公的病情”等,这些案例通俗易懂、切合实际,学生对这些案例都很感兴趣。每一周的前两节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着重讲解每一章节的要点以及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在讲解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布置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案例以及思考题,指出讨论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并将讨论结果以PPT形式展示。由于课时有限,因此按照抽签方式,每节讨论课安排一个小组发言,同时其他小组的学生搜集相关资料,针对本次案例及思考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3.5 课堂讨论与分析

每周的第3节课即为讨论课,课堂花3~5分钟时间复习本章内容的知识点,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定小组学生展示PPT成果。针对该小组的分析结果,其他小组学生提出疑问,并请该小组学生回答,若回答不出来,可请别的小组学生回答。通过这样的讨论、分析,教师的提炼、总结以及进一步提问,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章节的预习。

4 “对分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课本和教材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而需要教师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同时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积累,不断跟上学科研究前沿,将最前沿的知识和理论展示给学生。另外,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授课安排。

5 结语

“对分课堂”是适合大班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对分课堂”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体现教师引导教学的价值。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分课堂”的教学优势,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每个班级的班情进行适当调整变化。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经过不断交流和实践,“对分课堂”才能得以有效实施。

[1]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5):653-658.

[2]刘明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6(4):730-734.

[3]李欣.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学周刊,2016(10):16-17.■

G420

B

1671-1246(2017)10-0048-02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基础案例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