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

2017-06-05张凌

民主 2017年5期
关键词:参政议政民主党派信息

张凌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之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这既是在新形势下对参政议政工作的思考,也是对民主党派如何履职的新要求。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服务、大数据的时代。当下的任何决策如果缺少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将降低决策的科学性和成功率,因此民主党派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进行参政议政将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下的新思维

电商投放广告、物流调度运力、证监会抓“老鼠仓”、民航节约成本、农民破解养猪周期、制片人拍电影……看似毫不相关的事儿,背后都有大数据的身影。

大数据真正的本质不在于“大”,而是在于背后跟互联网相通的一整套新的思维。大数据跟传统的数据最大的差别在哪呢?第一,在线。不在线的数据不是大数据,因为使用者根本没时间把它导出来使用,只有在线的数据才能马上被计算、被使用。第二,实时。大数据必须实时反应,例如在淘宝输入一个商品,后台必须在10亿件商品当中瞬间进行呈现。第三,全貌。大数据还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它不再是样本思维,它是一个全体思维。以前一提到数据,人们第一个反应是样本、抽样,但是大数据不再抽样,不再调用部分,我们要的是所有可能的数据,它是一个全貌。因此“全数据”是大数据的重要特征。

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现状概述

各民主党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为经济社会等各项建设事业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赞誉。但是冷静客观地分析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实际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困难。

(一)获取有效信息途径不畅。“信息孤岛”的普遍存在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民主党派成员缺乏固定、可靠、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单凭对口联系单位的情况通报和寄送的一些文件材料,很难得到准确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些问题和数据得不到核实。民主党派对中共党委、政府的有关工作知情不足、了解不深,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相关工作情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知情献策的要求。

(二)获取有效信息方法落后,缺乏全局性。民主党派主要的参政议政信息采集方式还是通过较为传统的信息联络员、党派成员搜集和传递信息,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与此相对的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成本极低,但是民主党派还尚未很好地利用网络媒体搜集民意。而且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方式多以随机发散式为主,虽机动灵活且容易出短期效应,但系统性不够。

(三)参政议政缺乏前瞻性。当下一些提案都是事件发生后再提出“解决提案”,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缓解的是眼前困难却忽略了长远的发展,缺乏前瞻性。为此,民主党派的提案不仅要能够对当下的问题提出参考性意见,而且还能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关注与思考,并作出科学预测、判斷,提出优化的对策,为执政党和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四)参政议政深度有待加强。在实践中,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往往只能依靠本身具有的政治敏感性或是自身工作领域可掌握到的相关信息,参政议政多见广度而少见深度。其次,个别党派成员只将政协委员当成是一种荣誉,而忽视了责任,认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参政议政意识薄弱,挂名不出力,在任期内甚至提交不了几个像样的提案。另一方面,民主党派虽然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但是存在着个人参政议政能力强、集体参政议政能力弱的现象,未能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参政议政机制,充分发挥集体参政议政的作用。

(五)参政议政实效不明显。尽管在参政议政中各民主党派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从整体上看,由于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第一手信息,造成民主党派对政府部门决策的过程、实施的情况和结果掌握不多,知之甚少。建立在不全面了解相关信息基础上的参政议政,提出的意见建议往往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被政府部门采纳,更难让政府部门作决策参考。有些提案缺少实效性。民主党派提出的高质量提案,应该既要注重提案的务实性,讲究提案的现实意义和未来价值,也要根据提案涉及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并且政府部门能够解决、落实的方案。

三、迎接大数据时代下参政议政新常态,提高参政议政新水平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执政党和政府对参政党的期望和要求也逐步提高。各民主党派应坚持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一些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以进一步增强意见和建议的科学预见性与可操作性。

在新时期,民主党派要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服务、大数据,探索参政议政新常态,提高参政议政新水平。

(一)利用大数据突破“信息孤岛”,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大量公共数据由基层各部门分散掌握,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往往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孤岛”引起信息不对称,导致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案滞后,甚至是已经解决的问题再次被提及。调研撰写优质提案必须打破部门利益垄断,对交通、教育、民政、医疗卫生、户籍等各部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和利用。

大数据为收集社情民意汇聚民智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信息公开意见《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国办发[2015]22号)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更高要求。2013年住建部公布103个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大数据将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助力政府简政放权引“社会之渠”浇灌公共服务之地,这也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高议案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

民主党派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工具,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使提案努力做到“深”、“准”。所谓“深”,就是在前期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调查研究更加深入,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现场,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以便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或数据,这些数据又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和依据。所谓“准”,就是调查的情况要准确,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够帮我们去伪存真,使得在调查中既了解好的一方面也真正掌握存在的问题,既与领导同志交谈也要倾听群众的意见与呼声,使调查获得的情况和信息准确可靠。

(二)利用大数据提高参政议政前瞻性、全面性和实效性。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并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要把数学计算运用到海量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要善于把握“大数据”预测功能,根据海量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改变过去提案都是“事后諸葛亮”的作用,使得提案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过去,参政议政都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现象提出解决“议案”,现在通过对城市地理信息、经济、文化、社会、人口等海量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做到议案的“活”、“实”。此外,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够对社会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分析、实效建议。大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政府没有及时发现的现象,使存在的问题浮出水面。例如:围绕环境、交通、医疗、教育等,收集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城市日常运营以及应急联动指挥响应管理平台;通过实时监测水中各项参数,结合卫星遥感等多源异构数据,分析环境生态变化趋势;利用电力数据分析房屋空置率;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绘制社会不同时段情绪波动的实时色彩图,监控社会情绪,构建主动式虚拟社会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

(三)利用大数据提高参政议政科学性,改进社会管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参政议政调研的重点是基层,难点也是基层。大数据背景下的决策实现了社会管理重心下沉,网络信息披露的速度远高于线下的调查速度,基于大量科学可靠的数据,开展社会调查发现和验证规律变得可行,社会的决策行为越来越取决于数据和分析,不再仅依靠经验和直觉,从而实现“经验管理”到“科学治理”的转变。

因此席卷全球的“大数据”热潮和“民主协商”、“参政议政”有了一次巧妙的碰撞和融合。微博、微信是草根阶层的聚集平台,汇聚了广泛的民意,是收集信息的新天地,网络社交平台能够使民众和政府进行全天候的密切联系。科学分析处理电子政务的数据,能够提高参政议政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方法论,它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虽然目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和技术障碍,但是政府已对大数据等科技战略进行重点布局,构建了大数据研究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实施“专项计划”。

大数据时代下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各民主党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力求把握历史脉络、时代脉搏、宏观走向和战略布局。利用新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工具为参政议政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使提案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全面准确且具有前瞻性,开创新形势下参政议政工作的新常态,提高新水平。

猜你喜欢

参政议政民主党派信息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