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的相关研究

2017-06-05范增华刘潇磊安宸伟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总分体育锻炼障碍

范增华,刘潇磊,安宸伟

大学生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的相关研究

范增华1,刘潇磊2,安宸伟1

为了探究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两者的关系,随机选取24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DI)、体育锻炼问卷(PARS-3)、锻炼依赖量表(EAI)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锻炼依赖率为4.8%;锻炼依赖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体育锻炼量和饮食障碍与锻炼依赖存在相关,并能显著预测锻炼依赖的发生。

大学生;锻炼依赖;饮食障碍

1976年Glasser首次提出积极成瘾的概念,他认为进行身体活动可以产生愉悦感、增强脑力、激发自我超越感。所谓的疼痛、内疚等戒断症状是因为个体没有体验到独特的快乐和心理状态导致的结果[1]。对此观点,Morgan持不同意见,提出了锻炼消极成瘾的本质,他认为消极成瘾者为了生存或竞争每天都必须进行锻炼,也就是说个体生活中不能没有锻炼,如果停止锻炼,就会出现各种戒断症状,比如抑郁、焦虑、易怒等适应不良状态[2]。许多学者都得出一致结论,坚持身体锻炼可以改善睡眠,改善经前综合症状,提高自我概念,提高认知功能,降低抑郁水平、减缓焦虑,减缓应激反应,改善心境状态,提高自尊水平[3][4]。然而过度的锻炼也会引起身体肌肉的疼痛和机能损伤,影响家庭和工作等社交活动,甚至会危及生命。如何对锻炼依赖积极还是消极的本质进行区分?Chapman和Cockerill相继提出了锻炼承诺和锻炼依赖。跑步承诺是一种坚持跑步的意向打算,并伴以满足感、欣快感、成就感。跑步依赖是一种强迫个体不管面临何种阻碍都要去跑步的过程,如果中断跑步则会出现生理心理戒断症状[5]。除此之外,锻炼承诺者是会以生活为重心来安排各种锻炼活动,但是锻炼依赖个体恰恰相反[6]。因此Allegre认为锻炼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从健康的、社交的习惯到病态的成瘾的连续变化过程[7]。简言之,积极的锻炼依赖是对锻炼有着较高承诺,消极的锻炼依赖是对锻炼有种成瘾的趋向。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基于锻炼依赖动机的差异,提出了原发性依赖和继发性依赖。原发性锻炼依赖,锻炼单纯是为了锻炼,控制饮食、减轻体重是为了提高运动表现。继发性锻炼依赖,锻炼是为了减轻体重,消耗卡路里,和对肥胖的恐相相联系[8]。原发性锻炼依赖,个体被锻炼的欲望驱使进行身体活动,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而后者过度活动是为了控制体重、降低体像障碍,和某些疾病例如神经性厌食贪食症有关联[9]。

锻炼依赖已经成为西方临床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之一[10]。国外学者对运动依赖和饮食障碍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较少。为了指导大学生群体科学有效的进行锻炼,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检验大学生运动依赖和饮食障碍、体育锻炼量的关系,锻炼依赖的年级、性别差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大学24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一65人,大二69人,大三50人,大四64人,男生138名,女生110名,平均年龄20.4岁(SD=1.59)。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全面阅读有关大学生饮食障碍与锻炼依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了解本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为本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1.2.2 心理测量法

1)人口学问卷包括性别、年级、年龄、体重和身高5个问题。

2)进食障碍问卷

Garner等人编制的进食障碍问卷(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EDI)包含8个分量表:瘦身倾向 内感受意识,贪食,体形不满,无效感,成熟恐惧,完美主义和人际不信任,被广泛用于评估饮食障碍行为和相应的心理特性[11]。我国学者对该量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的α系数介于0.68到0.87,,8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43.9%。进食障碍问卷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评估进食障碍行为及相关心理特性的测查工具,可以应用于中国人被试[12]。

3)体育锻炼问卷(PARS-3)

该问卷由我国学者梁德清等人修订,从锻炼强度、锻炼频率、锻炼时间三个方面来考察被试日常锻炼情况。计分方法为:体育锻炼量=强度×时间×频率,采用Likert五点记分。运动强度与运动频率从1-5等级分别记1-5分,运动时间从1-5等级分别记0-4分。最低分为0,最高分为100。运动量评定标准为∶小运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19分,中等运动量分数在20-42分之间,大运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43分。该问卷重测信度为0.83。

4)锻炼依赖量表(EAI)

Terry等人编制的锻炼依赖量表 (Exercise Addiction Inventory,EAI),包含六题项,分别涉及到重要性、情绪调节、耐受性、戒断症状、冲突、复发六个依赖成分[13]。采用Likert五点记分,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0.84),重测信度(0.86),同时效度,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测量工具。Terry认为锻炼依赖量表总分大于24的是锻炼依赖,量表总分在13~23间的存在锻炼依赖症状,量表总分在0~12间的没有锻炼依赖症状,量表总分越高,锻炼依赖症状越严重。

问卷调查在课余时间发放,一周之内收回。共发放问卷262份,收回问卷262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共获得有效问卷248份,回收率94.7%。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20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锻炼依赖与体育锻炼量

对锻炼依赖量表分和体育锻炼总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1)显示体育锻炼总量与锻炼依赖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0.210,p<0.01),也就是说大学生进行的体育锻炼量越大,越容易形成锻炼依赖现象。另外体育锻炼总量与情绪调节,耐受性及复发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与情绪调节(r=0.175,p<0.01),复发(r=0.218,p<0.01)存在高度水平的相关。

表1 锻炼依赖与体育锻炼总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

为了检验体育锻炼总量对锻炼依赖的预测效应,本研究以体育锻炼总量为回归自变量,以锻炼依赖为回归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2)表明体育锻炼总量对锻炼依赖有显著预测效应,其中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频率是锻炼依赖的有效预测指标。

表2 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的回归分析

2.2 锻炼依赖的性别差异

共选取248名大学生,其中有12名被试存在锻炼依赖,锻炼依赖率为4.8%。其中男生依赖率为6.5%,女生依赖率为2.7%。为了探讨锻炼依赖的性别差异,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锻炼依赖各维度分进行T检验。结果(表3)显示大学男生和女生之间在锻炼依赖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复发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3 不同性别之间锻炼依赖的差异的T检验

2.3 锻炼依赖的年级差异

为了探讨锻炼依赖的年级差异。对低年级(大一、大二)和高年级(大三、大四)的大学生在锻炼依赖各维度上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锻炼依赖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冲突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表4 高年级和低年级大学生之间锻炼依赖的差异的T检验

2.4 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的关系

将被试饮食障碍量表分与锻炼依赖量表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表5)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有显著的相关性(r= 0.137,p<0.05),也就是说饮食障碍病理现象减少,锻炼依赖行为也会有所改善。从表中也可以看出锻炼依赖与内感受意识(r=0.177,p<0.01),贪食(r=0.163,p<0.01)的相关性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检验锻炼依赖对饮食障碍的预测性,本研究以锻炼依赖为回归自变量,以饮食障碍为回归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6)锻炼依赖对饮食障碍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其中重要性和复发是预测饮食障碍现象的有效指标。

表5 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的Pearson相关系数

表6 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的回归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锻炼依赖与体育锻炼量

马拉松运动员会出现“跑步者高潮”,沉迷锻炼者也会体验一种被称之为自由旋转的欣快感。但是这种运动后的欣快感也是需要很大的付出,高度集中注意力,持久毫无保留的锻炼后才会让个体获得平和的心境和巨大的快乐[14]。锻炼依赖个体需要进行持久的运动来维持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的欣快满足感。耐受性作为锻炼依赖诊断的一个维度,同样也表明了高强度的锻炼是锻炼依赖的一个特征。

本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总量与锻炼依赖之间存在高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体育锻炼总量对锻炼依赖有显著预测效应,其中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频率是锻炼依赖的有效预测指标。换言之,个体进行的锻炼量越大,越容易形成锻炼依赖。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曲辉等人认为大运动量是锻炼依赖大学生锻炼行为的特点之一[15]。张永峰研究得出,运动依赖高分组的大学生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显著高于低分

组[16]。

3.2 锻炼依赖的年级、性别差异

本研究表明,锻炼依赖在年级、性别之间没有差异,这与章罗庚的研究结论一致[17]。笔者认为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在于,男女大学生接受的教育差异不明显,社会激烈的竞争也同样要求女性拼搏进取,要求男生细心敏锐,社会角色趋同。越来越多的女生为了塑性健身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当中。关于这个问题,李梦龙认为女性更容易形成锻炼依赖[18],曲辉和张永峰认为男性更容易对锻炼依赖[15][16]。研究结论不一致可能是由选取的被试群体、文化背景、锻炼资源、地理环境、受教育程度不同引起的。

3.3 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的关系

临床观察发现,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在饮食障碍的形成和发展中从事过度的体育锻炼。Andrew Bennett和他的同事在筛选的18名神经性厌食女性患者中发现有61%患者锻炼时间过长,42%患者为了锻炼放弃其他重要的社交活动[19]。此后,许多学者对锻炼依赖和饮食障碍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Yates,Leehey和Shisslak发现跑步依赖个体和厌食症患者在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个性特质(完美主义、自我高期望、逃避社会倾向、疼痛耐受性、抑郁倾向)这几个方面表现出相似性[20]。Blaydon,M.J.和Lindner,K.J.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和锻炼者存在饮食障碍现象[21]。Solfrid Bratland-Sanda等人使用锻炼依赖校正量表(Exercise Dependence Scale--Revised,简称EDS--R),锻炼缘由量表(The Reason for Exercise Inventory,简称REI),饮食障碍问卷(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简称EDI)和其他的一些相关量表对过度锻炼者和适度锻炼者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过度锻炼者有较高的饮食障碍量表总分和锻炼依赖量表总分,并发现饮食障碍病理症状的改善与锻炼依赖量表总分的降低,消极情绪的管理存在显著正相关[22]。

本研究表明,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锻炼依赖对饮食障碍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其中重要性和复发是预测饮食障碍现象的有效指标。

3.4 未来研究方向

身体锻炼也较多的应用在饮食障碍临床治疗中,Cook,B.和Hausenblas,H.发现在心理良好状态下,中高强度的锻炼有益于饮食障碍症状的改善。当锻炼不是在心理强迫动机驱使下进行时,会有效预防饮食障碍的发生[23][24]。McCabe,M.P.和Ricciardelli,L.A.探索超重和正常体重的青少年过度减重行为有无差异时发现,消极情绪可以预测减重运动中的锻炼依赖,如果青少年体验到高水平的消极情绪,往往会采用有损健康的方式,比如锻炼依赖,服用营养品去达到减重目的[25]。锻炼依赖的心理作用非常明显,只是单纯的加大锻炼量并不会形成锻炼依赖[9]。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探究锻炼依赖与饮食障碍之间的心理中介因素的影响,在调控好动机和情绪的前提下,将锻炼更好地应用于饮食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当中。

4 小结

1)锻炼依赖率为4.8%,不存在性别、年级差异。2)体育锻炼总量对锻炼依赖有显著预测效应,其中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频率是锻炼依赖的有效预测指标。锻炼强度越大,越容易形成锻炼依赖。3)锻炼依赖对饮食障碍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其中重要性和复发是预测饮食障碍现象的有效指标。饮食障碍病理现象减少,锻炼依赖行为也会有所改善。

[1] Glasser W.Positive Addiction[M].Harpercollins,1976.

[2] Hailey B J,Bailey L A.Negative addiction in runners∶A quantitative approach.[J].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1982,5(3)∶150-154.

[3] Williams J M.Applied sport psychology∶personal growth to peak performance.[J].Psyccritiques,1992,41(7).

[4] 杨欣海.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6)∶80-84.

[5] Chapman C L,De Castro J M.Running addiction∶measurement and associate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J].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1990,30(3)∶283-90.

[6] Ian M.Cockerill,Megan E.Riddington.Exercise dependence and associated disorders∶A review[J].Counsel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1996,9(2)∶119-129.

[7] Allegre B,Souville M,Therme P,et al.Definitions and measures of exercise dependence[J].Addiction Research&Theory,2009,14(6)∶631-646.

[8] Coverley Veale D M W.Exercise Dependence[J].Addiction,1987,82(7)∶735-740.

[9] Cook B,Karr T M,Zunker C,et al.Primary and secondary exercise dependence in a community-based sample of road race runners[J]. 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13,35(5)∶464.

[10]刘 丽,石 岩.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495-1506.

[11]David M G P D,Marion P O M A,Janet P P D.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 for anorexia nervosa and bulim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1983,2(2)∶15-34.

[12]陈 薇,王建平.香港华人少女进食障碍问卷的信度、效度与常模[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33-36.

[13]Terry A,Szabo A,Griffiths M.The exercise addiction inventory∶A new brief screening tool[J].Addiction Research&Theory,2004,12(5)∶489-499.

[14]Carmack M A,Martens R.Measuring commitment to running∶A survey of runners'attitudes and mental states[J].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79,50(50)∶461-482.

[15]曲 辉,周倩云.运动成瘾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5)∶425-431.

[16]张永峰,大学生运动成瘾探究[D].湖南∶湖南师范学院,2012.

[17]章罗庚,李 颂.对运动依赖影响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5∶43-46.

[18]李梦龙,马卫平.大学生规律运动者运动依赖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6)∶546-548.

[19]Exercise Dependence in Anorexia Nervosa[J].Eating Disorders Review,2003.

[20]Yates A,Leehey K,Shisslak C M.Running--an analogue of anorexia?[J].N Engl J Med,1983,308(5)∶251-255.

[21]Blaydon,M.J.,&Lindner,K.J.Eating Disorders and Exercise Dependence in Triathletes[J].Eating Disorders,2002,10(1)∶49-60.

[22]Bratland-Sanda S,Sundgot-Borgen J,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dependence during inpatient treatment of longstanding eating disorder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excessive and non-excessive exercis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2010,43(3)∶266-73.

[23]Cook B J,Hausenblas H A.Eating disorder-specific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exercise in college females[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11,20(9)∶1385-1390.

[24]Cook B,Hausenblas H,Tuccitto D,et al.Eating disorders and exercise∶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nalysis of a conceptual model[J].European Eating Disorders Review,2011,19(3)∶216-225.

[25]Mccabe M P,Ricciardelli L A.Extreme weight change behaviours∶Are overweight and normal weight adolescents different,and does this vary over time?[J].European Eating Disorders Review,2009,17(4)∶301-314.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Dependence and Eating Disorde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AN Zenghua1,LIU Xiaolei2,AN Chenwei1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examine association between exercise dependence and eating disorder.Male and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N=248)completed 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EDI),Exercise Addiction Inventory(EAI),Physical Activity Rank Scale-3(PARS-3)and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In this study exercise dependence prevalence was 4.8%.Group differences of exercise dependence were not found for gender or grades.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mount,eating disorder and exercise dependence.They were both strong predictors of exercise dependence symptoms.

university student;exercise dependence;eating disorder

G80-05

A

1003-983X(2017)04-0353-04

2017-02-20

范增华(1991-),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1.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北省体育局篮球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湖北 武汉430070

1.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0;2.Wuhan Institute ofPhysical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0

猜你喜欢

总分体育锻炼障碍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