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①

2017-06-05刘孟奇李楠楠李佳名赵明明赵传超卢晓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患病率颈动脉斑块

刘孟奇,李楠楠,李佳名,赵明明,赵传超,卢晓潇

(1.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2.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①

刘孟奇1,李楠楠1,李佳名1,赵明明1,赵传超2,卢晓潇1

(1.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2.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52例作为病例组与门诊体检自愿者52例作对照。比较两组颈动脉窦部內中膜平均厚度、斑块检出率并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病例组与对照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分别 46.15%、28.85%、57.69%,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分别11.54 %、5.77 %、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內中膜厚度及硬化斑块可作为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指标;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

颈动脉內中膜厚度;斑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的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医学界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多种慢性发病因素导致的疾病,主要原因是颈动脉斑块的形成[1]。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结构的改变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警提供诊断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01~2014-06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为病例组,其中男21例,女31例,平均年龄(63.54±10.82)岁,全部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影像检查确诊;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的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自愿者52例,其中男25例 ,女27例 ,平均年龄(47.87±12.71)岁。两组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均为临床确定诊断。

1.2 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荷兰飞利浦IU22和美国GE超声仪,线阵探头,探头频率8~12MHz,检查颈动脉斑块,根据声学特征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软斑、硬斑、混合斑;于颈动脉窦部测量内中膜厚度。

观测指标:正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thickness,IMT)<1.0mm,IMT≥1.0mm时定义为增厚,内中膜局限性隆起样增厚≥1.5mm时定义为斑块[3]。

1.3 危险因素诊断标准

化验室诊断标准[4]:空腹血糖(FBG)>6.1mmol/L为增高。高血压的诊断标准[5]: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冠心病的诊断标准[6]: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本研究颈动脉超声受检者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对照组52例。病例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25±0.27)mm,对照组IMT(0.75±0.12)mm,病例组与对照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4,P<0.01);病例组有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其中有软斑者15 例、均为硬斑者9例、有混合性斑块者 16例),对照组有颈动脉斑块患者5例(均为硬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8 ,P<0.01)。

颈动脉斑块声像图特征: (1)软斑:15例,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内中膜局限性增厚,向管腔内隆起,厚≥1.5mm,其内回声低于管壁,见图1; (2)硬斑:14例,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内壁见与管壁回声接近或强于管壁回声的斑块,后方伴或不伴声影,见图2; (3)混合性斑块:16例,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内壁有非均质斑块,其内回声强弱不等,部分伴后方声影,见图3。

图1 测量标记处:颈动脉窦部内中膜局限性增厚>1.8mm,软斑形成

图2 测量标记处:颈总动脉内硬斑,后伴声影

图3 测量标记处:颈动脉分叉处混合斑块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的比较

病例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患病率分别46.15 %(24 /52)、 11.54%(6/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 28.85%(15 /52)、5.77 %(3 /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冠心病患病率分别57.69%( 30/52)、9.62%(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2,P<0.01),见表1。本研究病例组患者中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者4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者12 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6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者1例。

表1 对照组与病例组患病情况的比较(n=52)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 是我国的高发疾病, 导致该病危险因素众多。独立危险因素的叠加作用又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率呈倍数增加[7]。 本研

究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及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IMT及颈动脉斑块可作为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危险预测有价值的指标,与国内报道一致[8]。另有文献报道[9]:70.0%以上脑卒中患者与高血压病有关。本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高达46.15%,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患者血压增高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病例组糖尿病患病率为28.85%,冠心病的患病率为57.6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糖尿病及冠心病是脑卒中发病的不良因素。高血糖被认为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10]。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是高血压,并且两者互为因果,高血压、糖尿病又会加快动脉硬化进程,综上所述,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

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超声筛查颈动脉硬化性病变可以及时发现高危人群,通过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程的发展能够有效预测心、脑血管事件[11]。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及颈动脉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他们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了解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陈雪寒.高血压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2):4-5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43(2):146-153

[3]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68-169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37

[5]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2-258

[6]赵崇光.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95-96

[7]刘金玉,赵颖馨,刘振东,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1):1105-1108

[8]成红学,李彩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4(1):96-97

[9]郑黎强,孙兆青,李佳进,等.辽宁农村地区高血压与脑卒中患病率及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10):867-869

[10]张成发,王复新,吴丽莉,等.315 例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2):153-155

[11]卢晓潇,刘孟奇,郑春梅,等.超声筛查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5):119-130

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10222007。

刘孟奇(199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在读本科学生。

卢晓潇(197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jmslxx@126.com。

R

B

1008-0104(2017)02-0031-02

2015-11-06)

猜你喜欢

患病率颈动脉斑块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