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人物画的特点[1]

2017-06-05

画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水墨画人物画用笔

卢 沉

现场 LIVE

水墨人物画的特点[1]

卢 沉

编者按:北京画院自2007年推出20世纪中国美术系列研究与展览,10年间已进行了对40余位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包括齐白石、李可染、王雪涛、陈半丁、周思聪等等。今年3月,北京画院美术馆又推出了卢沉(1935-2004年)的研究展,同时再版了《卢沉论水墨画》一书。卢沉师从叶浅予、李可染和蒋兆和,继承与发展了“徐蒋体系”的写实人物画。卢沉虽然以素描为基本功,但仍坚持中国画的传统,“以线造型”、“书法入画”,改革开放之后,他还将西方的构成意识和形式法则纳入自己的创作与教学之中。本刊此次择选卢沉有关“水墨人物画”的授课笔记,并与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进行了一次访谈,总体呈现卢沉的艺术探索、实践与教学的具体工作及影响力。

水墨人物画,也叫写意人物画。有的人不同意叫写意人物画,理由是整个中国画与古典的西方绘画相比,都是写意的。即使工笔,也不是如实写生,同样必须以能写意为妙。浙江美术学院称意笔人物,此“意”字乃指表规手法,指用笔的工与写,并不是抒情写意、立意的“意”。

我觉得,要么统称人物画,如果要分,还是按表现手法、工具来分,叫水墨人物画较合适。中国画自古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工笔重彩系统,一个是水墨画系统。虽然水墨画也用颜色,但一般不用石色重彩,而用覆盖力较弱的透明色。

画面以水墨为主、颜色为副。即使用覆盖力强的矿物色,也不能影响画面的水墨韵味。

水墨人物画的特点,我想分以下四点来谈:

一、以线造型为基础(整个中国画的特点);

二、以水墨为主;

三、写意而不写实(是表现而不是如实反映);

四、讲究笔墨趣味( 包括书法味、金石味)。

第一点,以线造型为基础。

这一点,在谈人物画传统时谈得较多。其实用线不仅是中国画的特点,也是整个东方艺术的特点,日本、印度、波斯的传统绘画,都是以线造型,风格相近,是一个系统的东西。

中国画,首先是线的艺术,不是体面的艺术、色彩的艺术。如果你不懂得欣赏线的美,就欣赏不了中国画。欣赏笔墨趣味,也是欣赏线条美的一种发展,其欣赏的核心还是骨法用笔,这是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趣味。

第二点,以水墨为主。

这是和颜色相对而言。整个画面主要靠墨色来表现。这种表现不是描写明暗变化,而是追求黑白分布的美。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就有“水墨为上”的说法。现在画画,坚持以墨为主,就是这个传统的延伸。

为什么主要用墨来画?这与一两千年以来,书画相通、书画相提并论的艺术传统有关,与特殊的艺术欣赏趣味有关。生宣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欣赏水墨趣味的要求。在生宣或其他半生熟的纸上作画,墨色留得住、吃得进,干湿浓淡及层次的变化很丰富。相对来说,用色比较单纯,笔触感弱,层次少,不便于塑造形象,所以水墨人物画一般都是先用墨画,后上颜色,用墨表现作为一幅画的主体。

有人在颜色中加胶来画,使颜色在纸上留得住,显出笔触,有一种特殊的趣味。

也有人在生宣纸上画水彩、画水粉,用颜色塑造人物形象,这种求索精神是可佳的,但往往吃力不讨好。即使画得很逼真、很具体,总觉得没有太大意思,不是水墨画的审美要求。

第三点,写意而不写实。

这是对水墨人物画总的要求。既是写意,就不能如实描写,就不能面面俱到地抄对象。如何表现,必须先明确立意,胸有成竹,想好了再动笔。

“以形写神”,自晋顾恺之提出这个主张以来,几乎成了中国画共同遵守的原则。按照这样的主张,画形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传神。有人提出“不求形似,以神写形”,用词看来偏激。探其本意,无非是强调重在传神达意,立足于表现自己的感受。若真要做到,也是很不容易的事。

第四点,讲究笔墨趣味。

谈到笔墨,对初学者来讲,首先当然是要求画准,做得笔主。要认真训练笔墨造型的能力。同时还得讲究艺术趣味。

讲究笔墨趣味,这是水墨人物画的重要特点之一。其核心是书法入画,即体现于书法中的形式美感在绘画上的运用和发展。

所以,要画好水墨画,还得练字,练字不仅是为了题字签名,更重要的是通过练字研究线的艺术趣味、形式美感,提高鉴赏能力。作为一个水墨画家,如果不会写字,欣赏不了书法的美,他等于只有一条腿,他的艺术就不可能达到第一流的水平。石鲁提出把书法作为中国画的基本功、必修课。我认为应该提到这样的高度。

在懂得欣赏笔墨趣味的眼光中,一块好的墨色、一个好的墨点、一条好的线条,都能引起美感,能触动他的神经,兴奋、赞赏,以至手舞足蹈、自得其乐。

讲究笔墨趣味,概括地说,两句话。第—是要写不能描,一气呵成;其次,要注意点线面的分布、墨色的对比变化。

具体地说,讲究笔墨应该记住六个字:简练、夸张、节奏。

左·《东坡先生行吟图》 卢沉 纸本设色 46cm×69cm 1989年

右·《大鱼岛写生》 卢沉 纸本设色 45.5cm×69.5cm 1972年

简练

指造型用笔要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艺术发展有个共同规律,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从史的角度及个人的角度看都是这样。最早的原始绘画和儿童画一样,是比较简的。这时候的简,多半是因为造型能力不高( 当然不等于艺术趣味不高)。后来,经过千百年,随着造型能力的提高,艺术由简而繁,极尽描写物象之能事。这一点,在西方艺术史中表现得更明显。在中国,盛唐、北宋,达到了写实高峰。水墨画的出现,特别是石恪、梁楷的减笔人物画及牧溪水墨花鸟画的出现,中国画开始由繁而简,青藤、八大可以说是高度简练的代表。近代中国,艺术教育采用西方基础训练以来,中国画又出现了一个由简入繁的阶段,使造型能力特别是写实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当然不等于艺术趣味的提高)。其后,甚至有人想在国画中追求油画、素描效果,刻意追求立体感、真实感,可以说是到头了。近年来,又进一步走上由繁而简的探索道路。

当然,以水墨画来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可以有繁有简,但即使是繁体水墨,也要讲究用笔的简练,应该是“一笔二笔不嫌少,千笔万笔不嫌多”。

《清明》 卢沉 纸本设色 133cm×133cm 1990年

夸张

就是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并夸大之。这是塑造形象的需要,是表现作者感受的需要。是艺术,就得运用夸张这个手段,概莫能外。

尤其是中国画,一下笔就得夸张,不夸张就没有办法用笔。这一点,在写意花鸟、山水画里表现得最明显,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夸张,也就是一定程度的变形。面对自然,首先要把客观对象纳入“笔墨结构”的规范来思考,变自然形态为艺术形态,变自然结构为笔墨结构。

花鸟、山水如此,人物画也不应例外。如果画时拘泥于自然形态,笔路不畅,心痴手迷,就不会有生动的笔墨效果。

节奏

笔墨的节奏感,就是变化统一。

用笔的快慢、粗细、干湿浓淡,墨色的变化分布,充满对比因素。在画面上如何使之不花、不乱、不脱节,既变化而又统一,就须统筹安排,要有节奏感。

首先,下笔之先,要认真构思、精心设计,所谓“意匠惨淡经营中”,以便落笔时胸有成竹,这是成败的关键,没有这一步,心中没数,画的时候就会乱套。

另一方面,要随机应变,学会顺水推舟。因为,尽管想得很周密,画起来还可能出现意外效果。好的偶然效果,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这时就不能死心眼,要灵活处理,尽量保留。

总的要求应该是自然流露,一气呵成。作一幅画,像写一篇字一样,首尾相应,通篇贯气。这不等于完全是笔笔中锋,不准收拾、着补。画画比写字要复杂得多,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要反复加,到好为止。因此从认识上可以把一幅画当作一篇字对待,以取其意;实践时,却应该恪守这样一条原则,“大胆落笔,仔细收拾”。不要因为考虑太多而影响情绪,弄得缩手缩脚,不敢下笔。

画的时候,开始不妨松动一点,先画大关系,留有余地,以便进一步加工,按整体需要来调整。收拾时最忌没有主见。要以我为主,根据画面的需要、绘画的原理来调整,不要跟着对象跑。

注释:

[1]本文选自《卢沉论水墨画》,北京画院编,广西美术出版社2017年3月第1版。

猜你喜欢

水墨画人物画用笔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安静的水墨画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找出家里的安全隐患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