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地流转绩效差异分析*

2017-06-05黄东学程久苗费罗成吴九兴徐玉婷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3期
关键词:皖北农地绩效评价

黄东学,程久苗,费罗成,吴九兴,徐玉婷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芜湖 241003)

·热点问题·

安徽省农地流转绩效差异分析*

黄东学,程久苗※,费罗成,吴九兴,徐玉婷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芜湖 241003)

[目的]正确认识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剖析不同地区农地流转绩效差异,探讨有效提高农地流转绩效措施,对改革和完善农地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安徽省皖北、江淮和皖南3个区域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农地流转绩效区域差异表现及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3个区域的农地流转绩效主要与区域内农村社会发展是否得到重视、农户家庭是否全面发展和流转工作是否落实有关,三者形成的合力最终导致综合绩效的差异; (2)农地流转绩效的提升是一项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系统性工作,包括政策方针、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结论]研究认为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值得肯定,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建议综合协调各方资源,借鉴成功工作经验,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推广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农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农地流转 绩效分析 地区差异 模糊评价 安徽省

0 引言

为解决现阶段农地承包制度带来的有效利用面积少、规模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农地流转成为农地制度改革道路上的必然选择。从《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到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地流转行为及其成果的肯定,说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农地流转会成为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农地流转绩效是指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农村土地流转所引起社会经济发展等层面变动的效果,是政策实施效果的直观体现。在对农地流转的模式、行为和意愿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1-9],国内对农地流转绩效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成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农地流转绩效的模式差别、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定性分析[10-13]; 二是基于不同理论或模型对农地流转绩效表现、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定量分析[14-19]。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农地流转绩效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地域差异性,文章以安徽省皖北地区、江淮地区和皖南地区农地流转情况调研成果为资料来源,运用模糊评价理论,基于农户视角对区域间农地流转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差异表现及原因,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刺激农村发展活力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面积14.01万km2。2014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6083万人,其中50.85%为农业人口。安徽省大体以淮河为界,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全省经济发展大体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

根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规划定位和该文研究需要,将全省划分为3个区域,即淮北、亳州、宿州、阜阳、蚌埠和淮南6市为皖北地区; 合肥、安庆、滁州和六安4市为江淮地区,宣城、芜湖、铜陵、马鞍山、池州、黄山6市为皖南地区。皖北地区是国内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依据资源和环境禀赋,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建设了一大批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 同时作为安徽省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快,交通基础雄厚,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江淮地区作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服务业和新兴技术产业发达,是安徽经济重要增长极。合肥经济圈等重大战略的实施,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和机场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地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区域内丘陵岗地众多,有大量的优质耕地资源,但农地破碎化现象严重,规模化水平低。皖南地区内有黄金水道长江,水热优势明显。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既有适合农业生产的平原地区,也有众多的丘陵地貌。一方面,皖南地区抓住了皖江城市带战略带来的机遇,汽车制造、金属冶炼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培育的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重点保护境内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致力于打造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1.2 数据来源

该文研究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5年8~9月在研究区内开展的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果。重点调查区域包括皖北宿州市埇桥区和界首市、江淮合肥市和滁州市凤阳县以及皖南宣城市郎溪县,对各地的经济水平、生产方式、农地投入产出、流转方式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与各地主管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访谈,了解当地流转总体形势及后续发展计划。问卷抽样调查对象全为农地流转参与户,共发放1685完整问卷,有效问卷1487份,有效率为88.25%。其他数据来源于地区近年统计年鉴及相关研究成果。

2 农地流转绩效的模糊评价

2.1 评价体系构建

对农地流转实施后的绩效评价目前缺少统一的评价规范标准,导致结果多为语言上的模糊描述,很难对其量化进行科学分析。该文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依据模糊数学方法和模糊变化理论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分析,从而解决了农地流转绩效评价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问题[20-21]。依据现有研究成果和调研区域实际情况,该文从农村发展情况、家庭发展情况、流转工作情况3个维度设计农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内容简述农地流转绩效农村发展情况就业培训指数提供就业培训服务能缓解当地就业矛盾劳动力释放指数是指农地总面积与家庭劳动力总数之比生产距离指数生产距离越远,时间成本越高,农业生产效率随之降低家庭发展情况家庭收入指数家庭收入的提高能有效推动家庭的持续发展农业收入指数农业收入是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支配收入指数可支配收入越高,用于满足高层次需求的消费越高,家庭发展水平越高生活满足指数用于衡量现实生活水平与理想生活水平之间差距,指数越高,差异越小流转工作情况政策宣传指数好的宣传效果利于农地流转工作的快速开展流转满意指数对农地流转政策实施的满意程度是对相关工作的最直观评价社会保障指数农地流转可能会削弱甚至剥夺农户的社会保障来源

2.2 指标权重确定

因评价体系各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故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征询专家意见并按照“1~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经过归一化处理后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出农村发展情况、家庭发展情况、流转工作情况权重分别为0.55、0.25、0.20。基于相同标度,得到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的权重集和指标权重表(表2)。

A=(B1,B2,B3)=(0.55, 0.25, 0.20)

B1=(C11,C12,C13)=(0.44, 0.31, 0.25)

B2=(C21,C22,C23,C24)=(0.30, 0.15, 0.40, 0.15)

B3=(C31,C32,C33)=(0.25, 0.35, 0.40)

表2 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目标层准则层权重指标层相对权重综合权重农地流转绩效A农村发展情况B1055就业培训指数C1104402420劳动力释放指数C1203101705生产距离指数C1302501375家庭发展情况B2025家庭收入指数C2103000750农业收入指数C2201500375可支配收入指数C2304001000生活满足指数C2401500375流转工作情况B3020政策宣传指数C3102500500流转满意指数C3203500700社会保障指数C3304000800

2.3 评价模型建立

该文基于5类模糊评语等级:V={优,良,中,差,劣},将各个指标不同评语等级的人数占评价总人数的比重作为隶属度,即可建立对应的隶属度关系矩阵R[22-25]。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可得到各指标隶属度统计结果(表3)。

表3 评价体系中各指标隶属度统计

指标皖北地区江淮地区皖南地区优良中差劣优良中差劣优良中差劣C1103830297012101060093039702950173006100740428028702200570008C1204430270195002600660352029801850106005903750301021400950015C13037202650195007200960321038201480105004403470282028800260057C2104380295019005900180416025102160082003504810359010200240034C2202590347018301101010398036101110084004603760316016101030044C23034704130107010700260464027401830026005304510283017900750012C24032902790172013800820273038501560109007705590135021300350058C31035603480182006100530346032101850046010204360346014800560014C32043703240143005800380447028401610087002103190387023800560C330388030302620023002403970379011500660043051022014401050021

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不相等,须作模糊矩阵计算:

式中A为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相对权重矩阵,R为相应的隶属度矩阵。设B1、B2、B3、B分别为农地流转实施后的农村发展绩效、家庭发展绩效、流转工作绩效和综合绩效,以M1、M2、M3代表皖北地区、江淮地区、皖南地区。以皖北地区为例,其农村发展绩效为:

=[0.3989, 0.2806, 0.1624, 0.0727, 0.0854]

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皖北地区的农村发展绩效为“优”。同理,可得各个地区农村发展绩效、家庭发展绩效、流转工作绩效和综合绩效的评价结果,如图1。

为直观清晰地对比模糊评价结果,对模糊评价结果进行分值化处理,评价等级V={优,良,中,差,劣}分别对应于T={100, 80, 60, 40, 20},经过计算可得各绩效的对应分值。以皖北地区农村发展绩效为例:

同理,可得各个地区的农村发展绩效、家庭发展绩效、流转工作绩效和综合绩效的评价分值,如图2。

图1 农地流转绩效评价结果等级

3 评价结果分析

3.1 农村发展绩效

农村发展绩效的评价等级分布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异(图1),但分值相差不大。3个地区在提供就业培训和释放劳动力的投入有所不同。为发挥地形优势,皖北地区投入更多财力用于发展农业现代化,释放大量劳动力,因此劳动力释放指数高于江淮和皖南地区; 而皖北地区在提升农民再就业水平方面投入较少,就业培训工作指数则低于后两者。3个地区的农地流转主要以流转费换取农地经营权为主要形式,流转后的生产距离都为零,生产距离指数相同。

3.2 家庭发展绩效

江淮和皖南地区的家庭发展绩效评价分值极为接近,皖北地区略低。一方面,安徽经济重心偏南,皖北地区发展较慢,且高效的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方式不能完全缩小因水热条件和作物种类而造成的农业收入差距,导致皖北地区在人均家庭收入和农业收入未占优势; 另一方面,皖北地区的教育、卫生医疗、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农户对“生活满意指数”的评价不及另外2地。

3.3 流转工作绩效

虽然区域间流转工作绩效存在差异,甚至皖北地区未达到“优”等级,但从农户评价角度出发,结合图2结果可看出安徽省流转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结合农户对流转工作绩效指标层评价结果以及访谈资料,分析认为3个地区流转工作绩效差距不是来自于政策本身,而是产生于农地流转后的社会保障差异。

3.4 综合绩效

虽然3个区域的农村发展绩效、家庭发展绩效和流转工作绩效各有优劣,造成地区综合绩效存在差异,但相差不大,分值分别为77.23、78.86、80.06。此外,图2中可看出在3个区域的综合绩效评价等级“差”和“劣”的仍占部分比例,说明当地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还有更多期待,各区域应针对农户们反映的热点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实现农地流转综合绩效的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4.1 建议

农地流转是当下破除农地制度桎梏、激发农地活力、实现农村家庭发展水平再度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安徽三大区域农地流转状况的调研,表明农地流转政策受到当地农户的拥护。为巩固和扩大安徽农地流转成果,提出以下4点建议。

(1)三大区域农村发展绩效评价平均分值为78.1,说明各地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提升空间。不同区域在农民再就业培训和劳动力释放两方面工作的投入侧重点不同,导致区域间农村发展成果不平衡,各方应相互吸取经验,加强农地流转工作成果交流,实现共同提高。

(2)虽然家庭发展绩效平均水平高于农村发展绩效,但仍未达到“优”等级。区位条件造成的绩效差异无法改变,现有育种技术已达很高水平,现阶段的皖北地区要抓住发展机遇,完善地区公共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满足度; 江淮和皖南地区有大面积农地位于丘陵岗丘地带,存在坡度超限、利用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应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和废弃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增加农户农业收入。

(3)三大区域的农户普遍支持农地流转政策,但对农地经营权流转后生活保障的担忧削弱了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热情。农地对农民而言,不仅是生产要素,还能提供生存和就业保障功能。为削弱农地附属的社会保障功能,破除工作阻碍,健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尤为必要。

(4)不同地区综合绩效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各地区应吸取省内外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弥补工作短板,以超越自身现有成果、完善工作制度为目标,避免发生区域间恶性竞争现象。

4.2 结论

农地流转是基于现有农村土地利用制度的有效改进,是当下农村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新常态下的农地流转必将显现出新的问题和特征。农地流转绩效差异及形成原因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该文从农村发展、家庭发展和流转工作等3个角度展开分析,认为为引导地区农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及其绩效的有效提升,应从制度设计、工程技术、经济支持等多方面完善工作,同时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受限于调研内容,该文未能就其他农地流转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续研究会进一步完善。

[1] 周建,施国庆.城乡统筹发展的三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比较研究.农村经济, 2011, 08: 45~48

[2] 肖轶, 魏朝富,尹珂,等.重庆市两种典型农地流转模式比较分析.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3:19~25,35,94

[3] 宋伟, 倪九派.基于农户调查的农用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典型区(县)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1: 172~175

[4] 李承桧, 杨朝现,陈兰,等.基于农户收益风险视角的土地流转期限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1: 66~70

[5] 陈美球, 肖鹤亮,何维佳,等.耕地流转农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1396户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现状的调研.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3: 369~374

[6] 孔凡斌, 廖文梅.基于收入结构差异化的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分析——以江西省为例.中国农村经济, 2011, 08: 89~97

[7] 王岩, 杨俊孝.天山北坡经济带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玛纳斯县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6):43~50,69

[8] 何国俊, 徐冲.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基于北京郊区6村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 2007, 05: 111~124

[9] 林善浪, 王健,张锋.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土地科学, 2010, 02: 19~23

[10]胡亦琴.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与绩效分析.经济学动态, 2003, 03: 44~47

[11]冯炳英. 农村土地流转的绩效与发展对策.农业经济, 2004, 04: 24~25

[12]方文.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绩效评价.财贸经济, 2011, 01: 130~135

[13]刘卫柏, 李中.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绩效与对策.经济地理, 2011, 02: 300~304

[14]冯应斌, 杨庆媛,董世琳,等.基于农户收入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分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179~183

[15]董国礼, 李里,任纪萍.产权代理分析下的土地流转模式及经济绩效.社会学研究, 2009, 01:25~63,243

[16]岳意定, 刘莉君.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8: 36~47

[17]孙屹, 杨俊孝,王岩.基于农地流转的农户规模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4): 26~33

[18]欧胜彬, 陈利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绩效研究——基于安徽与广西的典型案例比较分析.农村经济, 2014, 09: 31~34

[19]田洁玫, 杨俊孝.新疆自治区农地流转规模效益与风险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1): 75~81

[20]梁雪石, 陈克,郑福云.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国土资源情报, 2012, 09: 32~36

[21]章斌, 宋献方,韩冬梅,等.运用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评价秦皇岛洋戴河平原的海水入侵程度.地理科学, 2013, 03: 342~348

[22]崔娟敏, 季文光.基于AHP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水土保持研究, 2011, 04: 122~125

[23]杨俊, 王占岐,金贵,等.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08: 1036~1042

[24]刘姝驿, 杨庆媛,何春燕,等.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重庆市3个区县26个村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证.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6: 54~60

[25]丁一.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效益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217~220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OF THE PERFORMANCE OF RURALLAND TRANSFER IN ANHUI PROVINCE*

Huang Dongxue,Cheng Jiumiao※,Fei Luocheng,Wu Jiuxing,Xu Yuting

(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3, China)

Fragmentation of rural land and the lower scale operating system are the barriers to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et rid of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barriers and to guarantee agricultural long-term development by implementing rural land transfer policy. Pilot works of rural land transfer have been conducted for many years, and a lot of relevant results have been published.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land transfer. It is great significant to reform and improve agricultural policy by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of achievement of Anhui rural land transfer work, analyzing rural l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investigating effective measures of rural land transfer. Anhui is located in the east of China. It is not only one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s of China, but also an important economic growth pole in next few decades.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fuzzy transformation and synthesized evaluation of fuzzy math. The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turn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into quantitative data for the rural l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the rural l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was resulted from regional rural development, family development and work achievement. (2)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land transfer was a systematic project affected by multiple factors, including guidelines on policy,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The achievement of rural land transfer work in Anhui was grea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levant work, 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coordination of different resources, absorption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other areas, vigorously developing regional economy, promoting land recla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rural land market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rural l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regional difference; fuzzy evaluation; Anhui province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312

2016-04-08

黄东学(1992—),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方向:土地规划与土地评价。※通讯作者:程久苗(1964—),男,安徽安庆人,教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政策。Email: 975869246@qq.com

*资助项目:国家青年自然基金项目“农户农地流转方式、行为及其效率测度研究——以中东部典型流转区为例”(414011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本下乡过程中农地流转冲突的发生机理与管控政策研究”(7160300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地流转交易市场的绩效测度与提升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AHSKY2015D73)

F321.1

A

1005-9121[2017]03073-06

猜你喜欢

皖北农地绩效评价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淮北市在皖北六市中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