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分析

2017-06-05潘永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1期
关键词:疝囊疝气出血量

潘永江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石桥 115100)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分析

潘永江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石桥 115100)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小切口治疗的120例小儿疝气患者,按照(0,1)分布随机分成两组。确定两组小儿疝气患者都符合腹股沟斜疝标准,并且不存在血液病、心肺疾病以及肝肾疾病等。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切口治疗,并对手术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以及观察时间分别为(8.3±3.2)min、(1.0±0.2)cm、(3.1±1.2)mL、(5.1±0.6)d,对照组的分别为(15.2±3.6)min、(2.5±0.6)cm、(4.2 ±1.3)mL、(27.4±7.8)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更加的有效,值得推广。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

在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就是小儿疝气。小儿疝气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哭闹、剧烈运动后可能在腹股沟处产生可复性的肿块。在小儿疝气的发病患者中,男性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发病率。在进行小儿疝气治疗时,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会使得患儿术中出血较多,并且创伤比较的大,恢复慢[1]。而采用小切口手术进行小儿疝气治疗时,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创伤比较小,患儿短时间内即可出院,治疗效果显著。为了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笔者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之间于我院接受小切口治疗的120例小儿疝气患者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小切口治疗的120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其中包括男48例,女12例,患儿年龄7个月~8岁,平均(3.6±0.5)岁。对照组60例患者,其中男46例,女14例,患儿年龄8个月~7岁,平均(3.5±0.7)岁。经过相关的诊断,确定所有小儿疝气患者都符合合腹股沟斜疝标准,并且不存在血液病、心肺疾病以及肝肾疾病等。患儿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在两组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儿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的手术治疗,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对其进行全麻,需要手术的部位应该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切口应该选择在皮横纹下,一般切口大小为2.5 cm,切口为横向切口,通过切口剥离皮下组织,显露出精索,之后进行寻找并将疝囊纵向切开,继续游离分剥疝囊。在对疝囊颈部进行高位结扎是应该选择使用1号丝线,并进行及时的止血,之后复位患儿的精索与睾丸,缝合皮下组织与皮肤。在覆盖切口时,应该选择无菌的敷贴。患儿手术后需要住院3~5 d,并此期间应该及时的进行换药、拆线以及消毒等。患儿出院后应该对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了解实际的恢复情况。

实验组的患儿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小切口治疗,让患儿保持仰卧体位,并进行全麻,需要手术的部位应该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手术切口应该选择在患儿腹股沟的韧带上方2横指处,切口大小约为1 cm,眼腹横纹进行切口。皮肤被切开后需要钝性分离患儿的皮下组织,使用的主要工具有小拉勾和蚊式钳,提取腹外斜肌腱膜,并从切口出提取出精索,之后将睾丸肌与精索外筋膜分开,将疝囊找出并游离分剥,使用1号丝线高位结扎疝囊颈部。完成止血操作后就能够复位精索与睾丸,切口皮肤需要借助止血钳进行钳夹,切口的覆盖同样使用无菌敷贴。小切口手术后需要对患儿进行短时间的观察,等待患儿清醒,并且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出现就能够出院。同时还应该对患儿进行随访,了解康复的情况[2]。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用t检验其组间比较,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用χ2检验其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儿指标进行对比,主要的对比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复发情况以及阴囊肿胀的发生率等。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5.2±3.6)d,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8.3±3.2)d,对照组的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为(1.0 ±0.2)cm,对照组的切口长度为(2.5±0.6)cm,对照组的切口长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出血量为(4.2±1.3)mL,观察组的出血量为(3.1±1.2)mL,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观察时间为(5.1± 0.6)h,对照组的观察时间为(27.4±7.8)h,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指标对比情况

3 讨 论

在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就是小儿疝气,患儿的腹膜鞘状突没有关闭,从而提高了机体腹压,这是导致小儿疝气的主要原因。患儿在发病时,会在阴囊或者阴唇上出现明显的包块,按压包括时能够将其压回腹腔中。患儿发病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肿块就会不断下坠,从而影响患儿的消化系统,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影响患儿的发育[3]。在治疗小儿疝气时,应用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法。但是传统的手术会造成大量的出血,并且创伤较大,所需的恢复时间较长,而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则具有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相比较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更加的有效。经过对比得出,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复发情况以及阴囊肿胀的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术后的并发率较小,值得在以后的小儿疝气治疗中推广。

[1] 夏春晓.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30):582-583.

[2] 李先国,陶夏煜,代敦林.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22):85-86.

[3] 杨树留.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 19(25):53-54.

R656.2

B

1671-8194(2017)11-0195-02

猜你喜欢

疝囊疝气出血量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