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治疗法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2017-06-05郭佳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0期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功能性

郭佳佳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 消化二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综合治疗法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郭佳佳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 消化二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观察比较综合治疗法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纯用药组29例:按临床症状的不同,应用制酸药奥美拉唑,促动力药多潘立酮,或联合以上两种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29例:在应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21例:予服用安慰剂。评价各组的疗效。结果 单纯用药组和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治疗组疗效与单纯用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制酸药以及促动力药可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治疗,在用药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综合治疗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综合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具体是指出现在胃及十二指肠区域的一种或一系列症状,并且没有器质性病变,常常伴有以下症状: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1]。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不会引起死亡或增加病死率,但是相较于正常人群该疾病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已经成为目前消化领域研究的热点[2]。本研究观察分析了7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法的临床效果,希望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上有所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门诊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且病理资料较为完整的患者79例,其中男34例,女45例;年龄23~57岁,中位年龄为43岁。所有入选患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精神紧情绪不稳定等心理方面的问题,本研究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用药组、综合治疗组、对照组三个组别。

1.2 患者选择标准:按照ROMEⅡ标准:①若患者在过去12个月中有多于3个月连续发作或间歇性发作如下症状,如上腹部绞痛或饱胀、恶心、不断嗳气、胃部有灼热感、早饱等上消化道症状中的一项或者若干项,并且这些症状都与排泄状况无关;②在进行常规内镜检查时并没有发现胃部或十二指肠溃疡、部分糜烂或出现肿瘤等器质性病变,也没有发现食管炎,并且患者也没有类似疾病病史;所有患者都要应用胃镜检查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BUT),以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诊断存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③所有患者都需常规实验室、B超、X-ray检测,个别进行CT检查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等与症状相对应的器质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单纯用药组患者若出现上腹疼痛或者不适、反酸等症状则应用缓释胃酸的药物:奥美拉唑18毫克/次,1天1次;患者若出现腹胀、莫名恶心、早饱、不断嗳气等症状则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多潘立酮10毫克/次,1天3次;症状较严重者联合应用以上两种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在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的同时,还要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症状给予与问题相适应的心理干预治疗,以期能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学会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对照组:不应用任何药物,仅应用不相关得安慰剂维生素B2进行药物治疗。对于治疗时间,设定4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心理干预治疗1周内2~3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按不同治疗方案,患者若在结束1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得到显著性改善,则为显效;若在1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人群,则为有效;患者若在1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并无改善或更甚者症状恶化或加重,则认为治疗无效。每组内显效例数和有效例数之和为有效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后各组疗效比较:见表1。由表1结果可知,综合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与单纯用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表1 3组治疗前后疗效评价

2.2 幽门螺杆菌(Hp)检出情况:在79例患者中,有24例在胃镜检查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后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呈阳性,所占比例30.3%,本研究并未对其感染情况进行根治。

2.3 不良反应: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所有患者均需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对照组由于并没有进行药物治疗,所以出现2例丙氨酸转移酶轻度增高。

3 讨 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1]。暂时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但是并不能确定功能性消化不良与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发病的主要机制众说纷纭,主流观点认为是感染引起了胃泌素的过量释放和胃酸的持续分泌,结果导致胃排空功能失调,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局部胃神经功能并改变了形态学,最终导致上腹部疼痛、饱胀、腹部不适等症状[2]。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根治,能够使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腹痛症状得到一些改善。

胃肠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其中既有中枢神经和肠神经的支配又存在自主神经的支配,是多神经协同支配的一个系统。由于其复杂性,胃肠道兼有感觉和运动两种功能,可以说胃肠道是与机体和心理都密切相关的重要器官。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许多文献已经表明,患者的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56.37%~60.0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同时患有精神心理障碍,心理因素导致了生理功能的失调,严重影响内脏功能和胃肠道的动力,焦虑和抑郁是两大主要精神因素[3]。本研究结果中,综合治疗组与单纯用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在使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按照个人情况的不同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能够显著的提升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不仅局限于生理层面上的治疗,更应重视心理因素对患者病程的影响,将心理干预加入到常规治疗方案中,以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1] Ohara S,Kawano T,Kusano M,et al.Survey on the prevalence of GERD and FD based on 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the Rome III criteria among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epigastric symptoms in Japan[J].J Gastroenterol,2011,46(5):603-611.

[2] Miwa H.Life style in persons with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large-scale internet survey of lifestyle in Japan[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2,24(5):464-471.

[3] Miwa H.Why dyspepsia can occur without organic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J].J Gastroenterol, 2012,47(8):862-871.

R57

B

1671-8194(2017)10-0052-02

猜你喜欢

螺杆菌幽门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