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三踝骨创伤的临床分析
2017-06-05刘道生李永成
王 宇 刘道生 李永成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100)
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三踝骨创伤的临床分析
王 宇 刘道生 李永成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100)
目的研究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接收并治疗8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和旋前-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半年后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依据AOFAS评分结果可知: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38例,效果为良1例,效果一般有3例,优良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效果为优的数量为35例,良5例,一般为2例,优良率为95.2%。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针对三踝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患者对关节健康功能恢复情况较为满意,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三踝骨折;闭合复位
针对三踝骨折的治疗观点上存在差异。传统保守治疗法,可有效保证患者的血液运输,该种治疗方式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骨折端的强化固定以及解剖复位并不能起到理想效果[1]。对此本文现展开相应的研究,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接收并治疗的8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和旋前-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平均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其中旋后-外旋型Ⅳ患者30例,旋前-外旋型Ⅳ患者12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旋后-外旋型患者28例,旋前外旋型患者14例。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治疗方式为:患者接受连续性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维持仰卧状态,完全暴露患肢。患者的损伤机制判定依据为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或将患者的骨折块位移规律作为判定基础,通过C型臂和影像学资料的显示结果,采用徒手复位方式为患者实施复位,复位过程:逆损伤机制的复位手段主要是拔伸牵引,旋转按压骨折断端以及踝关节。参考成永忠的“先整体后局部”治疗标准,实行综合性复位手法,依据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多个部位特点,实施整体和局部复位。在具体的复位过程中,要对自身的手感体会进行重视,尤其在实施整复内外骨折过程中,重点关注骨折移位方向和特点。实现从整体到局部,复位过程遵守:外、后、内的先后顺序。
将温建民研究得出的三踝骨折外固定穿针法为基础,按照先主后辅的穿针原则、先骨后干最终移向骨块。在距骨结节和内踝的上方14 cm左右的位置,胫骨内侧的后部,分别将第一个跖骨的颈部的内侧将3根克氏钉钉入其中,达到理想部位后,踝关节位置在背伸中立处,接着在3枚钉作为主轴的情况下,对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生产厂家为泰州市五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安装。安装好固定框架后,将一枚3 mm克氏针作辅针,在踝上方13 cm的位置钉入胫骨前侧,最后穿出胫骨外侧,避免固定架顺全针轴出现旋转,随后实施固定和稳定。对照组治疗中麻醉和患者体位同观察组一致,采用常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针对患者的疗效评价,采取的方式主要为:采用本次研究中自拟的主观评分表,实现患者对手术后的肢体胀痛、压痛等功能障碍实行评分,借助AOFAS评分,并对踝关节的解剖情况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对两组患者的主观评分和AOFAS评分和解剖实行秩以及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骨折愈合不良、创伤性皮炎以及关节僵硬等情况,其中1例患者出现针孔感染后,及时采取换药和抗菌治疗,最终治愈;还有2例患者在出去外固定架后发现出现了外踝位移现象,但位移在2 mm以内。依据AOFAS评分结果可知: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38例,效果为良1例,效果一般有3例,优良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效果为优的数量为35例,良5例,一般为2例,优良率为95.2%。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手术半年后两组的治疗效果评分
表1 手术半年后两组的治疗效果评分
组别主管评分AO评分解剖评分观察组2.40±1.9295.52±7.6518.05±2.82对照组2.30±2.2195.36±7.2819.50±1.23 Z -0.462-0.035-2.52 P 0.6440.9720.011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操作简单、调节性强、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较低,并减少了对患者的骨膜和软组织的破坏,极大的缩短了三踝骨折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并有效提升了治疗的效果,在治疗粉碎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该治疗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修复踝关节周围韧带,借助患者自身强大的康复能力。严格遵守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和骨折发展的BO原则[2]。该种形式的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迁移固定架在牵引固定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辅助针的作用实现固定的效果,固定针尾于岩纤维连接杆上,调整克氏针方向和穿针深度,固定原则遵守灵活性和坚强性原则。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器械复位以及固定过程中具有多种优势,可结合骨折分型以及患者的畸形情况,实行多方位立体调整,临床应用中可以治疗骨和关节畸形等情况,有效解决了传统外固定器的缺陷。
伴下胫腓联合分析三踝骨折极易造成踝穴的不稳定,及时下胫腓同时存在了微小的位移,踝关节的正面应力分布和软组织的平衡将会出现紊乱,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对此,患者的腓骨骨折位置较高情况下,要重视和联合修复胫腓,采用克氏针固定骨折复位达到对远近骨折的贯穿和联合外踝顶针的固定作用,帮助骨折的快速愈合,手术中的固定可以通过拉力螺钉来实现,但在使用过程中,针对腓骨的高危骨折的固定,主要采用橄榄针来进行穿针固定。
[1] 赵继阳.新型外固定架分型治疗三踝骨折基础与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14-16
[2] 成永忠,赵继阳,温建民,等.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2):40-42.
R683.42
B
1671-8194(2017)12-0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