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7-06-05何丽芬王水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2期
关键词:肌力股骨下肢

何丽芬 王水英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何丽芬 王水英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改进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护理组患者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中,能够显著地提高下肢功能以及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改进护理流程;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目前治疗上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加上患肢的疼痛对患者关节及肌肉的活动造成一定限制,因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5例。护理组患者男30例,女25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4.59 ±10.23)岁;病程1.0~6.5个月,平均病程(3.59±1.26)个月。对照组患者男33例,女22例;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65.48±11.27)岁;病程0.5~7.5个月,平均病程(3.56±1.3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改进护理流程。具体护理措施为:

1.2.1 穴位按压:患者于术后6 h采用平卧位,对患者的蠡沟、太冲、丰隆、三阴交、足三里以及阳陵泉穴位进行按摩。护理人员在穴位按压的过程中力度应该从轻至重,以患者感觉到酸胀为宜,并且采用相同的方式对患者对侧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3分/次,3次/天。

1.2.2 循经按摩:循经按摩穴位包括足三阳经及足三阴经,其中按摩足三阳经方法为:护理人员将其两手的拇指与四指放置在患者的股外侧近端,以此合力着力在患者的大腿,循患者的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筋,循序推拿至患者的外踝及足背[2]。按摩足三阴经的方法为:护理人员将其两手的拇指与四指对合着力在患者下肢的内侧,由患者的腹股沟循其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以及足少阴肾经,护理人员从上往下循序渐进地推拿至患者的足内踝。力度应该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按摩穴位时间为15分/次,2次/天。

1.2.3 主动与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当患者麻醉恢复后,护理人员便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具体做法是使患者的股四头肌在静止的状态下进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练习,患者的腿用力伸直后并且将其足后跟往后蹬,锻炼时间为18分左右/次,4~5组/次。于术后第2天,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进行那个舒缩运动;于术后第3天对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指导患者用自己头部、双肘以及健侧足部来支撑其身体,从而使患者的身体呈现出弓形,主要目的在于锻炼患者的腰背肌,锻炼时间为10组/次,2次/天[3]。

被动运动:护理人员用自己手掌、掌根以及大小鱼际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按摩,按摩的力度为先轻后重,按摩次数为15~20分/次,2次 /天。于患者术后第3天,患者在下肢功能锻炼器的配合下对患肢进行被动功能锻炼,从30°逐渐加至90°。在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上肢活动以及体位的变换,锻炼时间为12周。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4%,护理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均有所提高,但护理组患者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比较 (

组别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护理组(n=55)2.4±1.64.1±1.75.2±1.3对照组(n=55)2.3±1.53.0±1.53.9±1.2 t值0.154.566.48 P值>0.05<0.05<0.05

3 讨 论

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过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容易导致患者的股四头肌与背伸肌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不良状况。对患者进行穴位按压、循经按摩以及微波照射等护理,能够显著地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避免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也能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关节僵硬及骨质疏松等。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足三里、太冲以及丰隆等穴位进行按摩,并且采用多功能治疗仪进行微波照射等护理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下肢功能以及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

综上所述,改进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中,能够显著地提高下肢功能以及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1] 朱静娟,杨飞轮,张力人,等.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1):24-26.

[2] 卢小燕,黎文武,朱艳,等.改进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4,09(17):101-102.

[3] 王林吉.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651-652.

R473.6

B

1671-8194(2017)12-0267-01

猜你喜欢

肌力股骨下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