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视角的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机理分析

2017-06-05吕耀平李忠光装备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0469708部队装备学院装备指挥系北京046

装备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装备规划信息

赵 田, 张 炜, 吕耀平, 李忠光(. 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 046; 2. 9708部队; . 装备学院 装备指挥系, 北京 046)

基于多视角的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机理分析

赵 田1,2, 张 炜3, 吕耀平3, 李忠光1
(1. 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 101416; 2. 93708部队; 3. 装备学院 装备指挥系, 北京 101416)

为了增进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基本认识,深入分析其相互联系、发生作用的规则和原理,采用多视角分析思路,借鉴系统工程和信息控制理论,按照装备保障指挥决策的典型过程,将静态规划与动态规划相结合,分别从任务流程、信息流转、过程控制3个视角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结构功能、信息传递及控制逻辑。

装备保障;任务规划;信息;控制

作为任务规划在装备领域的拓展,装备保障任务规划能够有效满足多样化、激烈化、广域化[1]的装备保障需求,有助于实现装备保障计划科学编制、装备保障资源优化配置、装备保障进程精确控制。装备保障任务规划针对各级指挥员、后装保障部门(要素)、装备保障部(分)队等,为装备保障行动的指挥、决策与控制提供规划服务。主要用于战时装备保障计划、保障行动控制,支持日常装备保障训练规划,支持应急抢险、反恐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规划,支持各军兵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规划。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作用机理,是装备保障任务规划中各要素相互联系、发生作用的规则和原理,是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基本认识和客观遵循。当前,装备保障任务规划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主要借鉴作战任务规划建设发展所积累的经验成果、理论方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国内外学术界还未形成成熟的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理论体系[2]。因此,本文以装备保障任务规划作用机理为切入点,从任务流程、信息流转、过程控制3个视角剖析和探究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作用机理,对于准确把握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本质,丰富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理论成果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1 组成与分析思路

分析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作用机理,首先要从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要素组成出发,选择适合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特点的分析思路。

1.1 要素组成

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构成要素是维持装备保障任务规划运行,构成装备保障任务规划客观存在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和最小单元,主要由规划主体、规划客体、规划任务、规划资源、规划工具、规划成果6项组成。(1) 规划主体是指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活动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特定人员或特定机构的集合,指挥员起到主导作用,后装保障部门(要素)起到辅助作用,两者共同组成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主体部分。(2) 规划客体是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作用对象的集合,是由装备保障任务规划主体综合作战任务、装备保障任务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等,对装备保障行动做出规划筹划的贯彻与执行机构。(3) 规划任务指规划主体所承担的装备保障任务,是装备保障力量在保障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保障目标和担负的保障责任,是实施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逻辑起点和依据来源。(4) 规划资源是指一切可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产生影响的物质、能力、信息的总和。(5) 规划工具是指在装备保障任务规划过程中,规划主体为达到其特定的规划目标,用以支持装备保障任务规划全过程而采用的包括器材、系统、方法、技术等在内的各类手段的总和。(6) 规划成果是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直接产品,是规划主体根据规划任务,在规划资源的影响下,运用规划工具进行一系列规划筹划的结果,是能够直接用于指挥、指导规划客体实施装备保障活动、履行装备保障任务的各类装备保障计划和装备保障指令。

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6项组成要素之间具有密切的信息、物质交互关系。如图1所示:规划任务以控制流和信息流的方式向规划主体施加作用;规划主体对规划客体、规划工具、规划资源施加控制,同时也接受来自于规划成果和规划资源的有关信息;规划工具在规划主体控制下,对来自于规划主体、规划资源的有关信息加以处理并得出规划成果;规划资源在规划主体的控制下为规划客体提供物质供应,并将资源变化信息及时反馈给规划主体;规划客体受控于规划主体,实时将相关保障需求信息反馈给规划主体,并在规划成果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装备保障活动。

图1 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组成要素交互关系

1.2 分析思路

装备保障任务规划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反映了装备保障系统内部的组织行为、交互关系、时空秩序,不仅是对装备保障系统运行及作用的控制过程,也是在装备保障任务驱动下对装备保障信息的流转和处理的活动。因而,可以从任务流程、信息流转、过程控制3个视角出发,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作用机理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更为全面、透彻地认识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机理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其中,任务流程分析是将装备保障任务规划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组成结构、运行机理进行研究,特别侧重于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内部与外部[3]之间的关系;信息是系统保持其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基础,信息流转分析是从装备保障任务规划中信息的获取、验证、处理、分发的角度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运行过程中各类信息相互关系的研究;过程控制分析是从系统控制的角度,针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能够按照既定目标稳定运行的各种控制关系和控制规律的研究。

2 任务流程分析

从任务流程分析,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是静态规划与动态规划相统一的整体。在装备保障实施前的筹划阶段,根据已有保障信息,抽象了系统要素的时变与量变特征,相对静止地考虑装备保障任务规划问题;在装备保障实施过程中,由于装备保障信息的动态变更,导致装备保障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产生一系列作用和影响,进而需要对装备保障任务施以持续的、动态的规划活动。因此,可分为装备保障筹划阶段的静态任务规划和装备保障实施阶段的动态任务规划两部分,如图2所示。

图2 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任务结构与流程关系

2.1 筹划阶段的静态任务规划

筹划阶段的静态任务规划是依据保障对象担负的作战任务、上级的保障意图、任务区域的战场环境和敌情动态,从静态上对装备保障任务进行的预先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受领任务,分析态势,形成保障目标。受领赋予的装备保障任务[4],结合保障对象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充分领会保障意图。同时根据作战部门提供的有关情报信息,重点对我方保障对象的时空态势、装备状态,我方保障力量的时空态势、保障能力,敌方兵力编成、时空态势、作战能力、威胁判断等要素进行态势判断分析。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装备保障任务的指导思想、保障目标、力量运用、主要阶段等,对影响装备保障全局的某个或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装备保障目标。

2) 装备保障任务的分析与分配。装备保障任务分析是指用于揭示装备保障任务内涵的思维活动与技术活动过程。它是将模糊的、抽象的、不可执行的装备保障任务,分解细化为一系列清晰的、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装备保障子任务、元任务[5]的活动过程。装备保障任务分配是在任务分析基础上,根据保障任务、保障环境、资源约束、保障能力等多方因素,在时间、空间、属性等维度,为各保障力量单元分配一个或一组装备保障任务,以便在满足装备保障任务需求的同时,力求整体保障效益的优化。

3) 主要进行模块的具体任务规划。根据装备保障总体方案,结合各类资源约束条件,按照保障力量部署、物资供应保障、战时维修保障、保障行动协同等重点问题的模块区分,分别进行相应模块的任务规划,并依据规划结果拟制各模块的装备保障计划。

4) 各类保障计划的评估与优化。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反馈是一个成熟的、可纠错的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控制环节。对于筹划阶段的静态任务规划,评估与优化是进行规划控制、实施反馈措施的有效途径。通过方案评估,进行各类保障计划的推演评估和风险分析,有助于发现现有计划方案的缺陷与风险;通过方案优化,面向评估过程挖掘的缺陷与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与完善,以保证筹划阶段预先规划结果科学、合理、适用。

2.2 实施阶段的动态任务规划

实施阶段的动态任务规划是在保障行动实施过程中,根据保障活动进程的推进、战场态势的变化、保障资源的消耗、保障需求的更新,对装备保障行动进行的持续、动态的规划活动。

1) 计划执行监控。装备保障力量根据前期制订的各类装备保障计划有序执行相应的保障任务,同时,运用态势感知、态势融合等技术方法,实时监控资源的变化情况和任务的执行情况,测算既定保障目标与任务执行效果的偏差,为装备保障动态规划提供支持依据。

2) 动态规划。在各类保障任务执行过程中,依据计划执行监控所得到的保障目标与执行效果偏差以及保障资源变化等因素,实时更新保障目标、调整原定计划。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形成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动态校正机制,使保障决策与保障行动符合战场态势的变化,从而保证保障任务的完成和保障目标的实现。

3 信息流转分析

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信息流转过程是将任务信息、态势信息、资源信息、规则信息等相融合,通过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递、控制[6]等方式,转化为可以直接指导装备保障力量执行相关行动的各类计划指令,如图3所示。在筹划阶段的静态任务规划中,主要以本级指挥员下达的装备保障任务信息、友邻部队的保障协同信息、相关情报部门的敌我情况及战场态势信息为输入,经过包含相关规划模块在内的各类规划工具的信息处理,形成装备保障决心、装备保障方案、初始装备保障计划等输出信息。在实施阶段的动态任务规划中,由实时的战场态势监控信息、保障资源监控信息、任务执行监控信息、目标偏差与风险评估信息等组成信息的反馈控制回路,对各类初始装备保障计划进行实时的动态规划,以使保障决策与保障行动符合保障实际和保障规律,为各保障部(分)队提供精确的保障计划指令。

其中,保障任务信息主要关注本级指挥员下达的装备保障任务指令,以及对相关指令经过分析、分解后得到的细化任务信息;保障协同信息主要关注友邻部队及其下属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的相关行动信息,以及各保障力量间的协同关系、内容、措施等信息;敌我信息主要关注敌我双方的作战力量、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等,以及我方保障力量、编组配置、保障能力、保障资源、保障关系[7]等信息要素;战场态势信息主要关注气象、地形、水文、电磁等环境信息,敌我双方的战损消耗、作战进程、防卫能力、作战企图、主要行动等信息;装备保障决心信息主要关注装备保障力量与装备保障机构的明确,装备技术保障、装备供应保障的基本措施,以及通信联络、防卫组织等基本保障信息;装备保障计划是装备保障方案的细化,主要关注保障力量部署、物资供应保障、战时维修保障、保障行动协同等重点问题的具体指导信息;任务执行监控信息主要关注装备保障部(分)队在相关装备保障计划指令的指挥下,完成相应装备保障任务的实时状态信息;保障资源监控信息主要关注装备保障活动中装备、弹药、物资、经费等保障资源的实时消耗信息;目标偏差与风险评估信息,能够反映出任务完成情况与既定保障目标之间的偏差程度,既定保障计划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影响保障行动成败的关键因素、重要节点等信息;动态规划后各类保障计划信息,是经过任务规划动态反馈控制的,对实时态势变化、任务更迭等做出有效响应的,用于指导保障部(分)队实施保障行动的精确保障指令信息。

图3 装备保障任务规划信息流转关系

4 过程控制分析

从控制论角度讲,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是指挥员及后装保障部门(要素)根据承担的装备保障任务,在考虑装备保障资源、装备保障环境等客观因素条件下,借助信息、物质、能力、技术等手段,有效调整装备保障指挥,合理运用装备保障资源,准确实施装备保障活动,使装备保障行动沿着既定保障目标发展,从而有效完成装备保障任务的活动过程。

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控制是以装备保障任务作为控制目标,通过与受控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比对[8],以比对差值来控制装备保障任务规划运行的活动过程,如图4所示。装备保障任务规划中,筹划阶段的静态任务规划和实施阶段的动态任务规划共同组成了大小闭环的双反馈控制系统。在筹划阶段的静态任务规划中,装备保障任务经过任务分析与分配、各规划模块规划,在考虑保障资源、保障环境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形成初步的保障计划输出;在经过评估环节的处理后,反馈静态规划结果,通过与保障目标的差异比对形成校正后的控制指令并二次施加于静态规划系统,如此循环直至输出结果满足规划要求并以指令形式下达给装备保障部(分)队,静态任务规划的小闭环控制结束。在实施阶段的动态任务规划中,由于受到实时变化的保障资源与保障环境的影响,加之由于装备保障部(分)队的差异而导致保障行动执行效果的不确定性,装备保障部(分)队在静态规划结果的指导下执行装备保障任务,经过任务执行监控环节的监控处理和动态规划环节的二次规划,反馈动态规划结果,通过与保障目标的差异比对形成校正后的控制指令并二次施加于规划系统,如此循环直至输出结果满足规划要求并以指令形式下达给装备保障部(分)队,动态任务规划的大闭环控制结束。

图4 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控制过程

5 结 束 语

装备保障任务规划是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创新发展的产物,以其特有的装备保障指挥决策优势,在包括信息化战争、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多类装备保障任务中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任务流程、信息流转、过程控制3个视角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当前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以理论研究为指导,完善配套的模型、数据、标准等,重点针对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的体系框架、功能使用、运行流程等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并向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和保障关键信息确定2个研究方向拓展。

References)

[1]张炜,舒正平.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装备保障[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9.

[2] 雷霖.基于AWSTL的战时空军装备保障任务规划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1.

[3] 张维明,刘忠,阳东升,等.体系工程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7.

[4] 张炜,舒正平.军事装备保障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84.

[5] 杨世幸,阳东升,张维明,等.作战使命分解与任务建模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34(8):24-29.

[6] 朱雪龙.应用信息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4.

[7] 孙宏,舒正平.装备保障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27.

[8] 侠夫,侯兴凯.系统控制与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7:36.

(编辑:李江涛)

A Mechanism Analysis of Equipment Support Mission Planning Based on Multiple Perspectives

ZHAO Tian1,2, ZHANG Wei3, LYU Yaoping3, LI Zhongguang1

(1. Department of Graduate Management,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 2. 93708 Troops, China; 3. Department of Equipment Command,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

To enhance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equipment and support mission planning and analyze the rules and principles of their interaction and occurrence, with the adoption of the 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system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typical process of the equipment support command decision mak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chanism of equipment support mission planning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mission flow, information flow and process control,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dynamic planning and static planning, so as to reveal the structural function, information transfer and control logic of the equipment support mission planning.

equipment support; mission planning; information; control

2016-09-27

赵 田(1985—),男,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保障。 张 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装备规划信息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