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会学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017-06-05李慧锋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工学财会会计核算

◎李慧锋

高职院校财会学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李慧锋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起步较晚。总体来说,成绩和效果不太理想,存在着深度的实质合作问题障碍的一面。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较弱,难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尤其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校外的企业实践实习所涉及的是企业秘密,要求更严格。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突破如何构建一个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大学生教育教学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实质性比较强、程度比较高而且具有比较好的实践性、应用性、长效性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起步较晚。总体来说,成绩和效果不太理想,存在着深度的实质合作问题障碍的一面。本文以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类专业(以下简称“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企合作的为主线探讨人才培养及其模式。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企合作主要仍然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真实程度缺失。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专业技能性强,核算方式方法繁多,有几十种的核算和管理方式方法,要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程度很高,如果不通过真实的业务岗位实践,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些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专业技能。现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多为一些软件公司,只是介绍软件操作之类的所谓仿真实习。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或者“社会综合实践”,很多工厂、公司企业都没有提供真实的主要的或全面的实习岗位,充其量也只是一些次要的核算,如应收帐款或应付帐款的业务等。校企合作的真实程度缺失。

工学结合流于表面形式。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法律规范性高。整个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过程需要运用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几十个,会计的日常资金及账簿的核算与管理是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进行的,财会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经过真实会计核算岗位实习实践,是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当前很多企业虽然接收一些财会专业的学生实习,但企业会计部门大都不愿意安排实习学生接触真实会计核算岗位实习,常常只让实习学生做一些零工杂活,所谓的“工学结合”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

顶岗实习实际效率不高。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程序复杂,运用与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繁多。当前高职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多是到小企业就业,特别是珠江三角地区. 长江三角等地区,纺织服装等行业小企业的众多的产业集群,一般就只要一个会计人员,需要学生能独挡一面进行一整套的财务会计核算。而现在财会专业学生很少能到真实的岗位实习,未涉及财经法规及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学生很少能接触到公司企业的实际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业务。“顶岗实习”缺乏实质与深度合作,效率不尽人意。

构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校企合作实质性较强程度较高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着力构建一个财会专业大学生教育教学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实质性比较强、程度比较高且具有比较好的实践性、应用性、长效性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到社会就业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学生。

本文以广东省珠江三角区域(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的众多的产业集群为依托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作为案例,探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会计专业的实训、实习为基础,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与企业工厂公司研讨、资料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通过本院校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实践操作,总结经验,创新思维理念,着力构建一个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育教学的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质性较强、程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应用性、长效性的创新模式,以期弥补相关专业方面的研究不足、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实质的模式,促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向更务实、更深入、更与社会实际融合的方向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到社会就业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学生。构建真正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创新机制和模式,最大程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大学生。

构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着力研究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如何构建一个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大学生教育教学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实质性比较强、程度比较高而且具有比较好的实践性、应用性、长效性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实际操作在工商企业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即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在学校学习,比如“会计基础摸拟实训”、“会计实务模拟实训”、“ 毕业综合实践” 、“顶岗实习”等都有组织统一安排在工商企业训练实际操作。使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提升学生岗位创新创业能力。

建立 “厂中校”。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要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全面掌握—先会后做”。本项目研究的需要突破的难点是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众多的行业的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大学生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作的校外和引进企业到高职院校办公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实习的实践基地,根据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的特点以及相关企业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我们具体研究广东职业院校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与大中型的纺织服装等行业及其会计事务所合作对接。珠三角地区我们经多年调查研究及接触洽谈,大中型的纺织服装等行业及其会计事务所会计核算业务最齐全,每年代理近千家纺织服装等行业的企业工商企业会计账务处理,每月都需要数百会计人员,可以安排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实习,可以开展较为深度的校企合作;同时还可以引人小型的纺织服装等行业及其会计事务所到学校内实地办公。

创新学生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实践教学实际工作可以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与大中型的会计事务所合作对接。建立深度的实质性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大学生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校外实践基地和引进企业到高职院校办公建立校内的实训场地,以期可以集中统一安排多个学生到真实的企业会计核算岗位实习实践,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大学生只有在这些公司企业才能真正地实习实践到各个财务会计岗位的实际业务,也只有在这些公司企业才能有可能实习实践: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一整套的财务会计核算业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形式多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创新教学材体系。将旧的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及旧的教学方式舍弃,采用科学的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实践教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质深度融合。比如财经专业会计等理论教学要舍弃理论教学以文字表述及 “T字型”账户教学教材,改为实际应用有规格的账表的实践教学。

(作者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财会会计核算
盐工学人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工学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