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共享单车的使用现状
——以武汉市为例

2017-06-05杨民金强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武汉市单车用户

◎杨民 金强

健康中国视域下共享单车的使用现状
——以武汉市为例

◎杨民 金强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探析健康中国视域下武汉市共享单车对人们体育锻炼方式、体育公共设施发展、“互联网+体育”平台构建的积极作用,分析现阶段共享单车运营模式存在的不足,由此提出发展路径。

如今,日渐风靡的ofo与摩拜单车已成为一种时尚的出行方式,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服务。中国共享单车发展初期经历了市政公共单车租赁、企业承包市场单车两个阶段,即使在政府扶持下,最终也入不敷出。直至2014年,以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共享单车的出现,既满足了大量短距离出行需求,又有助于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顽疾,更契合了2016年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项发展理念。

现如今,在校园、地铁站点等公共区域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这种时髦的出行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止2016年底,已有摩拜、ofo、Hellobike等20余家共享单车企业面世,并获得了超过25亿元的融资。目前,ofo单车和摩拜单车的投放量就已达130万台。在共享单车的新时代,全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1886.4万,预计2017年年底用户将达5000万。基于健康中国的视角下,共享单车在普及健康生活、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三大战略方面做出了积极有利的作用。但现阶段共享单车还处在初级运营阶段,存在缺乏安全保障系统、骑行车道和停车区域不健全、个人信息财产易受侵害等问题,需不断改进与完善。

武汉市共享单车的使用现状

截止2017年1月底,武汉市ofo共享单车共投入两万辆校外骑行,摩拜共享单车的投放量达2~3万。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于2015年4月开始运营,截止2016年底,已累计开通固定服务站点近2000个,投放约4千辆公共自行车,日均租还量已突破10万次,累计骑行量达3200万次。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6年,武汉市共享单车用户男性占比55.3%,女性用户占比为44.7%,男性用户占比略高女性用户。

从表2中可以看出,武汉市共享单车用户群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1~40岁,其中21~30岁所占比例较大。截止2016年底,武汉市共享单车市场主要由ofo共享单车和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组成。Ofo于2016年4月正式进驻武汉,但试营运区域仅限高校,而高校学生的年龄大多集中于19~25岁,符合用户群集中年龄段。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的主要运营区域在各个公交站点或商场附近,用户群主要集中于中青年的上班族或家庭主妇。

从表3中可以看出,武汉市共享单车用户大多每周超过1次使用共享单车,且每周使用3~4次的频率最高,约占32.5%;其次是每天一次的用户。调查指出,人们往往选择共享单车的理由是:(1)自由度高。共享单车只需扫码开锁就可以任意地点取车还车,支持异地还车;公共自行车使用时在固定服务点取车,使用完需停靠在固定服务点,与共享单车相比,公共自行车的自由度略低。(2)价格低廉。摩拜单车普通版半小时1元,Lite版半小时0.5元,使用前需付押金299元;ofo单车师生认证0.5元每小时,非师生收费每小时1元,使用前需付押金99元;武汉公共自行车规定骑行1小时内免费、超时1小时收费1元,超时两小时收费3元;其他共享单车的收费都在每小时0.5~1元区间内。(3)低碳环保。据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按每次公交出行成本2元计算,可为市民节省出行成本6400万元每年;如按每辆小汽车平均运载两人计算,相当于每天减少5万辆小汽车的出行量,其碳减排量相当于每天为武汉市种植13750多棵树。

从表4中可以看出,武汉市共享单车用户使用单车出行的占46.1%,出行兼健身的用户占34.5%,而仅仅为了健身的用户只占总比的18.3%。共享单车作为一种出行兼健身的交通工具,大多数人们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出行方式,其休闲、健身的功能尚未完全利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用户骑行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选择一种出行方式,而是为自己提供另一种放松、休闲、健身的方式来缓解日常开车出行的厌倦感。

健康中国视域下共享单车积极影响

普及健康生活——多元身体锻炼方式,增加体育人口数量。跑步是一种极为简单并且人人都能参与的运动项目,但大多数人认为跑步就是撒开脚丫使劲跑,错误的跑步姿势最终会导致膝盖、脚踝、脚板等部位受损。长期的健身跑会使人体的机能逐渐适应,锻炼效果慢慢减弱,所以经常变换运动项目有助于达到锻炼的效果。而骑车可以直接锻炼下肢,能有效地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肥胖、糖尿病患者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同时,骑车还能带动躯干和上肢的细微运动,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骑行过程中还能近距离地欣赏行程中的美好风光,使人心情愉悦。

表1 武汉市共享单车用户性别一览表

表2 武汉市共享单车用户年龄一览表

表3 武汉市共享单车用户使用频率一览表

表4 武汉市共享单车用户使用动机一览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要达到5.3亿人。共享单车作为一种便捷的出行方式,兼具锻炼的功能,更容易推广普及。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使锻炼方式更加多元化,且骑行的运动强度老少皆宜,有利于带动全民参与的体育氛围,增加体育人口的数量。

建设健康环境——创建绿色环保生活,促进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共享单车提倡低碳的健康生活,而运动是减排的低碳主张。共享单车需求量的爆棚燃起了人们对低碳生活的向往,是人们积极追求健康环境、绿色生活的社会行为反映。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的同时,在出行方式上也应进行改善,减少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而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共享单车的投入使用离不开标准化的骑行车道和规范化的停车区域,这就促使政府部门加大对健身绿道中骑行车道的铺设,完善交通路网自行车道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反之,公共体育设施规模的增加亦会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健康锻炼的积极性,形成运动热情高涨的良好氛围。

发展健康产业——推动互联网平台构建, 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互联网作为拥有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和容量大特点的的新兴产业,将两者高效结合,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产、传播和存储信息的模式,进一步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最终大幅提高全社会对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共享单车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的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快速、智能的优势,提高闲置自行车的利用率,达到资源共享、渠道共享的社会体系。这种共享经济正是迈着供给侧改革之路,借助于互联网强大的组织与分发能力,推动“互联网+体育”的平台构建,更加有效地发展体育产业,创造更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从而积极推动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体育产业迎来新的发展黄金时期。

健康中国视域下共享单车现阶段存在的不足

缺乏安全保障系统。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也随之增加,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遭受大气污染的同时也引发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直至共享单车的兴起再一次触发了人们对低碳文化的追求。但单车骑行是一种高风险的户外运动项目,即使共享单车仅仅是兼具锻炼功能的出行方式,但同样也面临着非机动车道形同虚设、马路杀手多等诸多困境,自行车运动安全保障成为难题。而共享单车除了自身盈利收取用户押金和费用外,在APP系统中并未推荐用户购买骑行保险。保险是一种起着分担风险作用的保障机制,而体育活动则是最容易受伤的项目,加之共享单车在城市骑行中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路况,提供保险是共享单车客户端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

道路交通法规中规定12岁以下儿童不能单独使用自行车,老年人使用共享单车也存在一定风险,共享单车现阶段对于用户年龄没有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按照有桩自行车的标准,每一万辆车需要配备100个服务人员,共享单车目前配备的车辆维护人员、维修人员和调运人员难以满足。车辆的检查维修是用户安全的基本保障,人力配备不充足会使车辆的安全性整体下降,从而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车辆本身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

交通网络不完善,公共停放区域不健全。随着共享单车的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会选择便捷且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而当用户的增长速度超过政府建设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速度时,自行车道的宽度和数量不够等因素会导致骑行者在拥挤的车道上开始横冲直撞,引发交通事故。

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仅仅通过短信或客户端界面提醒用户将车停放在路边政府画白线的免费公共停车区是远远不够的。公共停放区域无明显性标志,单车的停放大多密集在地铁站、公交站等公共场所,公共停放区域不够则会因争抢车位而导致社会秩序紊乱,也会严重占用人行道资源,引发纠纷。

个人信息财产安全易受侵害。“互联网+体育”的体育产业模式带来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转效率、形成增值效应等变化。互联网已成为推进体育行业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资源的整合,通过移动互联网创造更多的的电子商务机会。但机遇与风险并存,用户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等更多的安全隐患随之而生。

目前,共享单车以扫码的方式瞬间就能够完成借车、还车等一系列操作,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不法分子的注意。他们利用二维码格式相似的特点谋取私利,通过在共享单车正版标识上覆盖山寨的“恶意”二维码,直接转账、木马病毒等恶意行为达成目的,用户的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严重侵害。

发展路径

为促进共享单车的发展,推动“健康中国2030”建设,建议从四方面着手改善。

一是完善共享单车安全保障体系。在共享单车客户端增加保险自由购买服务,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人身安全保障,制定对用户在接受共享自行车服务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第三者伤害的赔偿条件;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进行车辆维护、维修和调运,明确车辆的报废时限;明确用户年龄限制,并在客户端上进行实名制认证,在车辆醒目位置进行标语的提醒;同时完善技术保障体系,对二维码进行防伪信息设置,避免对用户个人信息和财产造成损失。

二是进一步加强交通环境的整治。一方面,完善交通网络自行车道的规划和建设,在健身绿道重点区域铺设自行车专用干道,加强对公共停车区域的规范管理,在共享单车停放区域设置醒目的标志。另一方面,随着自行车用户群体数量的增加,应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充分利用用户积分制度,彻底杜绝违法者的侥幸心理,创造安全的出行环境。

三是整合市场资源大力发展共享单车。在互联网共享的时代,加快技术进步与市场拓展的速度,高效配置资源。同时逐渐减少单车的生产量,扩大用户共享范围,iy注重密码锁的研发与生产。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共享经济的扩张,创造有价值的广告盈利,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物联网大数据开发更多的全新收益来源和方式。

四是与政府体育部门联合管理。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提到:“管理就是服务”,体育市场涉及范围较广,且是新兴市场,需要政府体育部门提供扶持与帮助。因此,首先要落实服务,联合地方体育部门走进社区进行骑行知识的普及宣传,如:骑行安全。其次做好管理工作,成立自行车协会,并逐渐扩大协会规模,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其中。联合政府体育部门举办自行车骑行比赛,创造品牌赛事,掀起一股低碳的自行车健身热,让更多人从汽车族回归到单车族。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武汉市单车用户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飞吧,单车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