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吹江海千帆竞

2017-06-05杨培举

中国船检 2017年5期
关键词:江海船型集装箱船

本刊记者 杨培举

聚 焦

风吹江海千帆竞

本刊记者 杨培举

江海直达拉近了中国内陆与世界的距离。

2017年4月19日,全国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在舟山开建,一时引起国内航运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日益重视,尤其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提出,长江黄金水道被重新定位,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发挥好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效能,让大船实现江海直达,对这一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推进影响深远。

国家战略推动下的政策红利

近十多年来,国家对于长江黄江水道建设空前重视,先后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2014~2020年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推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化长江航运体制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交通运输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长江水系船型标准化工作方案(试行)》、《内河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这一系列规划、方案、意见等的出台,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航运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尤其是进入2016年,长江经济带建设再次提速。9月,我国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此,推进绿色航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12月26日发布的《“十三五”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系统。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则纷纷针对多式联运及江海直达出台了多项措施,实施了多个项目。

在上述政策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时期,江河海航运一体化已经成为长江航运发展的新常态。而目前的运输模式为二程/三程转运、集卡运输,其造成货损大、效率低、交通饱和,相伴而生的还有环保、能源等问题的加剧。为适应经济、航运发展的新常态,从有效缓解中转带来的各方面压力、有利于节约能源和有效改善环境出发,市场呼唤着江海直达运输,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解决江海联运瓶颈问题,推进长江经济带江海直达运输发展,2017年4月14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运输发展的意见》。同时,《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建造规范》于2017年3月1日正式生效,替代《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检验指南》(2008),《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法定检验暂行规则》于2017年3月6日批准公布。此外,为规范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安全管理,保障江海直达船舶运输安全运营,《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已编制完成,上报待批……

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江海直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技术研究和船型开发紧贴市场需求

船舶作为江海直达的载体,它在推动内河航运业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战略推进和实施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开发设计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标准化船型,是江海直达工作的重中之重。

纵观国内江海直达船型的发展,它是随着中国内河航运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所副所长高景表示,从江海直达船型近2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1988年~1992年期间船舶载量主要在2000吨~3000吨左右,1993年~2002年期间船舶载量在4000吨~7000吨左右,2003年~2010年船舶载量达到8000吨~12400吨。随着长江江海直达运输市场需求的增长,近年来我国江海直达运输船舶得到较大发展,目前长江干线江海直达散货船载重量达到2万吨级,最大的江海直达集装箱船为500TEU级,航行于武汉-上海洋山。但现有的江海直达船舶大多属于海船进江。可以说,作为中国航运造船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中国船级社很早就携手业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船级社在2005~2007年承担了长航集团推驳组合体(ATB)相关技术研究、浅吃水肥大船型开发及经济论证等工作。2008~2014年,主要承担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两项技术标准:《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检验指南》(2008)、《特定航线船舶附加检验实施标准》(2008)。二是参加了两个重大国家专项:参加中荷两个交通部联合项目,共同开发长江集装箱船标准船型,其中一型为江海通航集装箱船;参加工信部《江海直达多用途船换代开发》项目。

2015~2017年,随着江海直达的日益推向深入,中国船级社也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承担和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国家项目。如开展了三项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宁波舟山至长江口水域典型代表点20年的风浪资料,重点针对“三个特定”条件(特定海域、特定航线、特定船型),对江海通航船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系统解决了船舶结构、稳性和基本干舷的合理设置问题;制定了两项技术标准:基于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在现有内河及海船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科学创新,制定了适用江海通航船舶的技术标准,即《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法定检验暂行规则》、《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建造规范》;研发了4型概念船:宁波舟山至马鞍山航线2万吨级江海直达散货船、长江干线至洋山(宁波舟山)700TEU江海直达集装箱船、苏锡常-洋山124TEU河海直达集装箱船、杭嘉湖-洋山64(96)TEU河海直达集装箱船;参加了两个国家专项:工信部《江海直达节能环保集装箱示范船开发》项目、科技部《高能效江海直达干散货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国船级社成立了长江黄金水道专项工作组,及时跟踪国家政策及市场需求变化,对长江航运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另外,还积极参与内河船型标准化政策的研究。CCS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积极参与有关内河船型标准化政策的研究制定或出台,包括川江及三峡库区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标准、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等。协助主管部门开展现有船标准化评估认定。依据《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2014年23号令),协助长航局制订了《长江现有船标准化认定管理办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评估系统,完成了对长江、珠江等现有船舶标准化的评估认定工作。

对于如何更好地研究开发和设计更加满足市场需求的江海直达船型,高景结合船级社的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船级社这些年通过与高校、设计单位、企业等合作,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接下来,江海直达船型研发,可采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设计单位开发、CCS技术保障,四位一体的联合开发模式,有计划地进行船型开发与应用。其中,政府支持表现在产业政策和研发资金方面,为设计研发及建造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未来,为更好地支持江海直达船型的开发,中国船级社还有更大动作。高景表示,未来中国船级社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不断完善江海通航技术标准。二是江海直达船型系列化,包括研发宁波舟山水域至武汉等地江海通航散货船、集装箱船系列船型;适时考虑其他船型的研发,如舟山-重庆江海直达散货船、集装箱船、商品车滚装船,冷藏集装箱运输船等。三是促进江海通航船舶安全绿色智能发展,包括推动新技术、清洁能源、智能能效、智能航行在江海直达船舶的应用;开展江海直达船舶的能效限值标准制定研究等。

江海直达新起点

全国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在舟山开建,备受内河航运界关注。历经百转千回的江海直达,再次迎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据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波介绍,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总长154米、船长149.38米、型深11.8米、吃水9.1米,具备“宜江”、“适海”、“先进”、“经济”的特性。经测算,该船型比同类海进江(海船)船舶造价降低约10%,载重量增加约13%,能耗降低约12%。预计到2018年初,江海直达1号船建成,随后将投入舟山至马鞍山的营运。届时,我国将首次拥有“海进江”“江出海”特定航线的江海直达船,海船难进江、江船难出海的矛盾将迎刃而解。舟山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黄海运透露,未来还将陆续开发舟山至武汉的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等系列船型。作为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的船东代表,浙江新一海海运公司董事长应能杰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应能杰说,过去海船进江必须在长江口选择一个码头卸货,再由小船将货物运到长江流域。“之前运输方式较为繁琐,使用江海直达船可以一步到位,不需要中转,降低物流成本,对企业转型升级也有较大好处。”

对于未来江海直达航运的发展,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陈顺怀表示,江海直达拉近了中国内陆与世界的距离。最为直观的无异于同样一艘集装箱船从武汉出发,若无需装卸中转直接由长江到舟山出海,航行时间将缩短一半,极大压缩了出海时间上的“距离”。不仅如此,同样一吨矿石走江海直达船,物流成本大概降低20%,更是从成本这一层面赋予了中国货主走向国际更大舞台的底气。不可否认,依托江海直达,我们将迎来“黄金”效益,但与此同时,我们应加快补齐短板,形成综合效益。

对此,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所副所长高景表示,江海直达航运发展需要综合推进,一是通航环境方面,桥梁高度限制了船舶的高度,影响了船舶大型化发展,为满足通航净空高度的要求,目前一般采用空载时压载、可倒桅等方式通过大桥;航道条件仍有待改善,长江中上游、京杭运河等航道条件较差,船舶的吃水等受限;沿岸港口及相关配套没有跟上,码头前沿水深及靠泊能力与航道水深不匹配、码头集装箱外伸臂能力有限等;过闸船舶主尺度限制等方面也影响江海直达船舶的发展。二是物流环境建设方面,集疏运体系不够完善,货源不稳定;回程货难以组织,货物对流不平衡。

高景建议,从国际上来看,江海直达目前在欧洲莱茵河、美国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流域等地发展较为成熟:一是集疏运体系完善;二是航道、港口、船舶、物流等协调匹配;三是工业沿江林立,布局合理。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新起点上,需要政府、航运业共同努力,协调航道、港口、通航建筑物、产业布局、船舶等要素,不断完善集疏运体系,协同推进江海直达运输发展。

猜你喜欢

江海船型集装箱船
新型穿浪船艏在单体高速艇上的应用研究
基于修正函数法的双燃料散货船船型优化
积跬步以致千里 积小流以成江海
Red tourism sees boom
基于CFD的单体复合船水动力性能分析
世界最大级别集装箱船“宇宙号”
船型开发、船型认可及优化升级
明确关系式
全球二十大集装箱船公司运力排名(截至2014年12月29日)
全球二十大集装箱船公司运力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