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级马拉松赛事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
2017-06-05陈昆仑刘小琼
陈昆仑,刘小琼,严 清,张 旭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造就了更为富足的社会财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1];另一方面“脑力工作”和身体发展的失衡给城市生活带来了“健康挑战”。“健康需求”和“健康挑战”的并存引发了全社会对“身体锻炼”的关注。201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强调“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更高层次的需求”[3-4]和“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国务院随后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在国家政策对民众健康的重视之下,体育运动在社会生活的重心由“竞技主导”转化为“群众运动”[5-6],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其中马拉松项目由于参与较为便利,近年来风靡全国,已成为受众最为广泛、参与度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
同时,由于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典型“大事件”特性,与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旧区更新甚至城市社区发展都具有很强的关联作用[7-8],被越来越多城市当做重要的发展策略。目前已有体育赛事及其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研究在国外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开展,关注视角多来自体育人文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等学科方向。马拉松作为一项奥运项目,自1896年首届奥运会开始就代表着“奥运精神”,此后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传播。一百多年来马拉松运动的内涵和意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单纯的竞技比赛演化为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体育嘉年华活动,与旅游、会展、城市发展策略甚至国际交往等各个维度紧密相连[9-10]。
国外关于马拉松赛事的研究多从社会学、统计学、运动生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开展,包括马拉松赛事参与对家庭关系的影响[11]、马拉松赛事成绩的统计学特征[12]、老年马拉松参与者的成绩演化及其影响因素[13]、马拉松赛事举办与城市环境和小气候的关系[14]。国内相关研究也有一定开展,但无论从学科广度上还是研究深度上均较为薄弱,主要涉及马拉松赛事的概况介绍[15-18]、马拉松赛事与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解析[7,19-20]、马拉松赛事与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21-23]、马拉松赛事与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22,24]等方面。相关国外研究对马拉松赛事本身的组织与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发展促进效应、马拉松参赛人群的生理和社会影响都提供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认知,可以为举办城市、赛事组织者、赛事参与者的行为决策提供借鉴支撑,而国内研究提供的认知帮助却较为有限。
据中国田径协会数据,至10月我国2017年共举办马拉松赛事990场,涵盖了含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4个城市,参赛人次约400万,全程马拉松完赛近23万人次,产业规模590亿,马拉松赛事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背景下,城市政策制定者、赛事组织者以及参与者均缺乏对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总体认知和把握。有鉴于此,本文将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选取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认证的中国马拉松赛事作为研究对象,从举办城市和赛事本身两个维度对13项赛事的竞争力进行评价,以期对我国顶级马拉松赛事形成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为赛事举办城市、赛事组织者、赛事参与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城市发展、赛事进步以及参赛体验提升。
1 研究说明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数据
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是国际马拉松赛事最官方、最权威的管理组织,其认证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自2003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和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获得IAAF认证开始,到2017年我国的IAAF认证马拉松赛事已达14项(见表1),15年来我国受认证马拉松赛事的迅速增加反映出国家对体育赛事活动的持续重视和赛事组织水平、竞赛水平的持续提高。
表1 IAAF认证的我国顶级马拉松赛事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地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体育发展数据,来源于中国体育事业统计年鉴、各地级市体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各地级市城市统计年鉴;(3)马拉松赛事数据,来源于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官方网站、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以及各城市国际马拉松赛事官方网站。
数据搜集和处理时发现,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仅包括半程项目,核心赛事指标与全程项目具有较大差异,对数据分析产生了较大干扰,故而在研究对象选择时将其剔除,确定除扬州半程马拉松赛事以外的其他13项IAAF认证马拉松赛事为本文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对赛事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则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为克服权重确定的主观性以及多指标变量信息的重叠,采用综合赋权法,结合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31]。进而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体育赛事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以及综合竞争力,最后通过最小方差法结合SPSS聚类分析划分结果类型。
(1)结构熵权法(SEM)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权重系数结构分析方法,将德尔斐专家调查法(专家打分法)与模糊分析法相结合得到“典型排序”,对“典型排序”按照给定的熵决策公式进行熵值计算和“盲度”分析,同时对可能产生潜在的偏差数据统计处理得到最后的权重值[32]。
(2)均方差决策方法(MSD)是确定权重系数的另一种客观赋权法[33]。均方差决策法反映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最重要且常用的指标是该随机变量的均方差[34],离散程度的大小决定均方差的大小。本文以两个准则层中各个单一评价指标为随机变量,取标准化处理后的各指标随机变量的均方差,然后将单一均方差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就是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3)组合赋权法。为获得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两者的组合权重,在分别算出二者的权重之后,将二者的结果进行求均值,得到组合赋权,以期获得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组合权重。
(4)综合指数法是在确定一套合理的体育赛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的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体育赛事竞争力的综合值,从而实现综合评价的方法。利用组合赋权法计算出的综合权重和各项指标标准化后获得的数值进行累乘,然后相加,最后得出综合评价指数。在本研究中综合指数值越大,表明赛事竞争力越强。
(5)最小方差法用于反映各个类型组合结构假设百分比分布和实际百分比分布之差的平方和,在本研究中用于反映体育赛事竞争力类型分布的实际情况。
2 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标说明
(1)指标体系构建。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体育赛事竞争力的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赛事举办状况以及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体育事业发展基础,参考类似已有成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过程,遵循综合性、定量性和可获取性原则,对基础指标的内涵、属性和结构进行了深入辨析,并就此咨询城市研究和体育研究领域的专业学者、体育事业主管部门和赛事举办方面的管理人员,进而通过反复推敲论证构建了马拉松赛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举办城市的综合实力是马拉松赛事竞争力的基础,而马拉松赛事本身的实力则是其竞争力的核心[25],因此,本研究将举办城市综合实力和赛事本身实力两个宏观方面作为指标体系的准则层。纵观国内外关于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权威研究,学者们通常用城市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三个大的方面表征城市综合实力[26-30],因本研究主题是体育赛事竞争力评价,体育发展水平是赛事举办和竞争力展现的重要基础,故选取城市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体育发展水平作为测度举办城市综合实力的4个目标层。通过深入分析顶级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历史、办赛程序以及赛事影响力等要素,认为赛事本身的实力与参赛者、组织者以及第三方等主体直接相关。因此,本研究选取运动员参与度、第三方参与度、赛事水平和组织水平作为测度赛事实力的4个目标层。目标层又进一步分解对应至指标层,在充分理解目标层各组成部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指标意义、数据可获取性共选取27个具体指标进行指示。
(2)指标说明。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准则层,8个目标层以及2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见表2)。2个准则层分别为基础指标(城市综合实力)(A)、核心指标(赛事本身实力)(B)。基础指标(A)主要包括城市发展水平(A1)、经济发展水平(A2)、社会发展水平(A3)以及体育发展水平(A4),其从侧面反映出影响马拉松赛事竞争力的外在因素。核心指标(B)主要包括运动员参与度(B1)、第三方参与度(B2)、赛事水平(B3)以及组织水平(B4),其从正面反映出影响马拉松赛事竞争力的内在因素。指标层则包括27项具体指标,其中A类包括市区人口、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体育事业投入等12项,B类包括参赛人数、赞助商数量、前20名平均成绩、认证年限等15项。
表2 IAAF认证的中国国际马拉松赛事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2 指标权重确定
(1)采用结构熵权法确定主观权重。①用“德尔菲法”采集5名体育研究、城市研究以及体育和赛事管理方面专家的意见,专家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匿名进行打分排序,形成专家意见“典型排序”。
②对“典型排序”进行定量转化,转化的隶属函数为:
aij为第i个专家对第j个指标的评价;m为转化参量,数值上为j+2;记bij为aij定量转化值,并求得指标的平均认识度:
③定义专家对因素j由认知产生的不确定性为“认识盲度”Qj(≥0),
④对每一个因素,定义k个专家的“总体认识度”xj(>0),
⑤归一化处理。在④得到全体专家对指标的评价向量X=(x1,x2,…,xj)归一化处理,令,最后得到指标的权重向量:
(2)利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客观权重。
①计算体育赛事各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均值:
②求Qi的均方差:
③求Qi的权系数:
④进行多指标决策与排序:
即求得各子系统(即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再计算马拉松赛事的两个维度即二级指标,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
式中:Di(w)为三级层次指标属性值;Bi为二级层次指标属性值;wk为三级层次指标权重;wj为单项指标权重。
(3)求取组合权重。为获得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两者的组合权重,在分别算出二者的权重之后,将二者的结果进行求均值,得到组合赋权,以期获得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组合权重,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AW1、2表示组合权重,SWM表示由结构熵权法所得的权重,MSD表示由均方差决策法所算得的权重。
2.3 得出评价结果
利用综合指数法,将13项马拉松赛事的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转化为同度量的个体指数,再利用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进行加权算数平均,求出综合评价值,也即各马拉松赛事的竞争力值。
式中,V值为马拉松赛事的综合竞争力,i为第i个城市,j为第j个指标,Wi为综合权重,V值越高,表明综合竞争力越强。同理可求出13项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2.4 评价结果分类
利用最小方差法,将13项马拉松赛事的基础条件竞争力、核心条件竞争力以及综合条件竞争力的实际分布和理论分布进行对比,计算最小方差,再将结果导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完成13项马拉松赛事的综合竞争力类型划分。
3 实证分析
3.1 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3.1.1 基础竞争力分析 马拉松赛事举办城市的基础指标子系统包括城市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体育发展水平4个分系统12个指标。利用上述两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权重赋值方法,计算得到各目标层和指标层的综合权重(见表3)。
表3 基础指标子系统(A)各指标层权重
从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计算结果(见图1)可以看出:(1)香港、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竞争力在13个城市中表现尤为突出,远高于13个马拉松举办城市的平均水平,位于第一梯队,且这4个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基础条件竞争力子系统的4个分系统所占比例相对均衡;(2)重庆、深圳、台北3个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水平略高于案例城市的平均水平,位于第二梯队,除台北以外,其他2个城市马拉松赛事基础竞争力子系统的4个分系统所占比例也相对均衡,相较于同等水平的其他马拉松赛事举办城市,台北市的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低;(3)杭州、太原、厦门3个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基础竞争力水平略低于案例城市的平均水平,位于第三梯队,这3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13个城市中处于中等地位;(4)兰州、东营和衡水3个城市的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远低于13个马拉松举办城市的平均水平,其中东营的马拉松赛事基础竞争力子系统的4个分系统所占比例失衡严重,其城市发展水平和体育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其他城市,而兰州和衡水的马拉松赛事基础竞争力子系统的4个分系统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均衡。
图1 我国顶级马拉松赛事基础竞争力
总体来看,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与马拉松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马拉松赛事基础竞争力越强,反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低,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则越弱。3.1.2 核心竞争力分析 对比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子系统,其核心竞争力子系统包括运动员参与度、第三方参与度、赛事水平、组织水平4个分系统15个指标。利用上述两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权重赋值方法,计算得到各目标层和指标层的综合权重(见表4)。
表4的AW3综合权重显示,指标B32男子最佳成绩与世界纪录差值(0.093)和指标B23本土品牌赞助商数量(0.091)对马拉松赛事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指标B24世界品牌赞助商数量(0.089)和指标B41举办年限(0.088)。从表4可以看出,在影响马拉松赛事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中,第三方参与度、赛事水平和组织水平的重要性远高于运动员参与度。其中,赛事水平和第三方参与度对马拉松赛事的核心竞争力影响最大。
表4 核心指标子系统(B)各指标层权重
从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的核心竞争力计算结果(见图2)可以发现:(1)厦门、东营、太原、衡水和深圳的马拉松赛事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单因素支配,赛事水平在这5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构成中表现最为突出,其贡献度超过或接近该子系统的一半;(2)台北、兰州和上海的马拉松赛事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双因素主导,其赛事水平和第三方参与度所占比例最大,两者贡献度接近或超过核心竞争力的1/3但小于核心竞争力的1/2;香港、北京和杭州的马拉松赛事核心竞争力受三因素影响,其中,香港马拉松核心竞争力主要受到运动员参与度、第三方参与度和赛事水平的影响,北京马拉松主要受到赛事组织水平、第三方参与度和赛事水平影响,而杭州则主要受到赛事水平、组织水平和第三方参与度的影响;广州马拉松的核心竞争力则表现为四因素共同影响,运动员参与度、第三方参与度、赛事水平和组织水平对广州马拉松的影响程度比较均衡,贡献度所占比例差距不大。
总体来看,在核心竞争力子系统中,绝大部分案例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主要受到赛事水平和第三方参与度的影响,可见提升办赛水平和吸引知名企业赞助合作对于提升马拉松赛事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图2 我国顶级马拉松赛事核心竞争力
3.2 不同城市马拉松赛事竞争力
3.2.1 综合竞争力排名 利用标准化后的各项指标和组合权重,计算出各个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以及综合竞争力,并对13个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得到结果如下(见表5)。
表5 我国顶级马拉松赛事综合竞争力排名
由于顶级马拉松赛事是同类赛事中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盛会,与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尤其是国际化发展水平具有密切联系,在此引入GaWC的世界城市排名与之进行对比,发现:案例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事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与GaWC组织进行的世界城市排名(见图3)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在GaWC的国际城市排名中处于一线地位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的马拉松赛事综合竞争力排名同样在前几名,而在GaWC的国际城市排名中处于二、三线地位的重庆、杭州等城市的马拉松赛事综合竞争力在13个城市中处于中等排名,未能进入到GaWC国际城市排名的东营、衡水等城市的马拉松赛事竞争力则直接排在最末。同样未能进入GaWC国际城市排名的兰州较为特殊,其马拉松赛事的综合竞争力虽相对较弱,但因其政府重视,在赛事组织和第三方参与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其马拉松赛事的综合竞争力在13项马拉松赛事中排在较为中等的位次。
“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大智于心,这是你最渴望达到的境界。仅半抹涟漪,便荡漾了千载青花叠韵的细腻流年。青山如黛,云清风白,你曾渴望在“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黄昏轻燕,缈落如烟,你曾渴望在“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竹林轻蝉,一纸折扇,你曾渴望在“月下东邻吹箫”“乞得名花盛开”。我曾听你说,也许只有像苏子这样,才可以在生命高峰享受盛名,在人生低谷忍受孤寂。
图3 我国顶级马拉松赛事排名和GaWC世界城市排名
3.2.2 竞争力类型划分 为更加深入了解我国顶级马拉松赛事竞争力情况,利用最小方差法,将13个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基础条件竞争力、核心条件竞争力以及综合条件竞争力的实际分布和理论分布进行对比,计算出最小方差,再将结果导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案例城市的马拉松赛事竞争力可分为5类(见表6):其中香港、北京、广州和上海为高水平均衡型;台北和兰州为高水平单一型;杭州、重庆、太原和深圳为中等水平均衡型;厦门、东营为中等水平单一型;衡水为低水平单一型。
表6 我国顶级马拉松赛事综合竞争力类型划分
(1)高水平均衡型。香港、北京、广州和上海的马拉松赛事综合竞争力表现为高水平均衡型。上述4个城市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均被GaWC评为一线城市,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为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一方面,从基础条件来看,香港、北京、广州和上海4个城市的人均GDP为162 053.52元/人,平均体育事业投入额为76 357.85万元,远远高于13个赛事举办城市的平均值(分别为120 947.04元/人和38 047.45万元)。另一方面,从核心条件来看,香港、北京和广州马拉松赛事的第三方参与度和组织水平都要高于其他城市的马拉松赛事。香港等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不仅能吸引到多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赞助,同时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甚至上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各级组织单位通力合作、高度参与,促进了城市马拉松赛事组织水平和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2)高水平单一型。台北和兰州的马拉松赛事综合竞争力表现为高水平单一型。两者均表现为基础竞争力一般,但核心竞争力较强。
虽然台北市的人均GDP(为187 054.9元/人)高于13个城市的平均值,但是对于体育事业的投入(为14 138.4万元)非常有限,仅为13个城市平均值的1/3,政府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弱,极大地制约了台北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水平发挥。相比之下,台北马拉松赛事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在13个城市中位居第一,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在基础竞争力上的劣势。其次,台北国际马拉松赛始于1986年,其历史仅次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第三方参与度高是台北马拉松赛事的一大特点,其吸引了adidas等众多全球知名企业赞助合作。同时,其组织单位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的赛事,民间协会、第三方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都积极参与到赛事组织过程。综合之下,台北国际马拉松比赛的综合竞争力水平相对较高。兰州因位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故而其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相较台北更低,在13项马拉松赛事排名中较为靠后。但因各方重视,兰州马拉松赛事的核心竞争力仅略低于台北,位列第二,其中赛事水平和第三方参与度甚至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3)中等水平均衡型。杭州、重庆、太原和深圳的马拉松赛事综合竞争力表现为中等水平均衡型。这4个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贡献度较为均衡,且均处于中等水平或中等偏上水平。4个赛事举办城市的人均GDP均值为92 186.98元/人、体育事业投入额均值为43 195.25万元,两项指标均低于高水平均衡型赛事的举办城市但略高于所有案例城市的平均水平。从核心竞争力来看,上述4个马拉松赛事的平均水平略高于13个案例的平均水平,但低于高水平均衡型赛事的均值。
(4)中等水平单一型。厦门和东营的马拉松赛事综合竞争力表现为中等水平单一型。2个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在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上的表现较为一致—基础竞争力相对较弱而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强。
厦门和东营的马拉松赛事基础竞争力与13个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平均值较为接近,2个举办城市的人均GDP和体育事业投入额均值与13个案例城市的均值差距不大。较之于基础竞争力水平,厦门和东营的马拉松赛事核心竞争力水平在总排名中都很靠前,厦门赛事的仅次于台北和兰州,位列第3,东营赛事的排名也在总排名的前1/2。厦门马拉松早在2003年就已获得IAAF认证,办赛历史悠久,其赛事水平在13个城市马拉松赛事中很靠前;东营一直重视马拉松赛事组织,其赛事水平仅次于厦门和衡水,位列第3。
(5)低水平单一型。衡水的马拉松赛事综合竞争力表现为低水平单一型,其基础竞争力较弱而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强。衡水的人均GDP为31 070.56元/人,远低于案例城市的平均值,由于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水平所限,对于体育事业的投入也非常有限,故而衡水马拉松是所有案例赛事中基础竞争力最弱的。虽然受限于以上条件,但衡水十分重视马拉松赛事的组织,其赛事水平表现较好、第三方参与度相对较高,故而其赛事核心竞争力仅次于台北、兰州、厦门和杭州,在13个案例赛事中位列第5。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图4 我国顶级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大型体育赛事参与城市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为全面了解我国顶级马拉松赛事的竞争力水平,选取IAAF认证13项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为研究对象,从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两个子系统构建马拉松赛事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2个准则层、8个目标层共27个指标),利用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主客观相结合的测度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据此对IAAF认证的中国13项顶级马拉松赛事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1)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计算所得的指标权重值有一定的差异,计算二者的综合权重值,可以实现对评价指标的赋权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量化结果更加准确合理。综合来看,本研究所涉及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模型,可为我国顶级马拉松赛事竞争力评价提供新思路,为其他同类赛事的研究提供借鉴,且应用较为简单便利,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马拉松赛事的基础竞争力与城市本身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实力密切相关,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一流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基础竞争力远远高于衡水等欠发达城市,可见提升城市社会经济实力对于提升该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基础竞争力能起到直接且关键的作用。马拉松赛事的核心竞争力中,第三方参与度和赛事水平起到关键作用,台北和兰州等经济发展水平不在第一梯队的城市由于办赛经验丰富或政府高度重视,仍然能通过提升赛事水平,使其赛事核心竞争力在所有城市中脱颖而出。而衡水等经济欠发达城市,虽然其赛事基础竞争力低,但其对马拉松赛事的重视,帮助赛事提升了赛事水平和口碑,进而在赛事核心竞争力上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
(3)中国顶级马拉松赛事竞争力划分为五个等级:香港、北京、广州和上海的马拉松赛事为高水平均衡型,其赛事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总排名均表现优异;台北和兰州的马拉松赛事为高水平单一型,两者的赛事基础竞争力均稍弱(相较于一线城市)但核心竞争力很强(位列总排名前两名);杭州、重庆、太原和深圳市的马拉松赛事为中等水平均衡型,它们的赛事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皆处于中等水平;厦门和东营的马拉松赛事为中等水平单一型,且都表现为基础竞争力较弱,但核心竞争力较强;衡水马拉松赛事为低水平单一型,其基础竞争力排名最末,但核心竞争力比较强,位列总排名中等偏上。
4.2 建议
对IAAF认证的13项中国顶级马拉松赛事的实证研究可以对我国国际马拉松赛事的竞争力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顶级马拉松赛事的举办需要以城市的综合实力为后盾,同时高水平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展示文化软实力以及带动城市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①马拉松赛事可以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策略,但政府部门对赛事的重视是赛事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可以利用政府资源对马拉松赛事进行积极营销,推广城市特色文化,一方面努力吸引高质量第三方参与赛事赞助合作。努力增强马拉松赛事对城市的正向带动作用以及扩大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国内外影响力。②赛事主办方则是高水平赛事组织的另一关键主体,为推动赛事组织水平进步,可与城市各级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邀请世界知名高水平运动员参赛,提升竞赛水平扩大赛事吸引力。③参与人员面对国内纷繁复杂的马拉松赛事,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各赛事的竞赛水平、组织水平、主办城市资源特色、主办城市服务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的马拉松比赛。
[1]胡鞍钢,方旭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16,36(3):3-9.
[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16.
[3]陈昆仑,唐婉珍,李军,等.中国顶级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时空分布(1994—2013):格局和演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5):377-382,406.
[4]李龙.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机遇、挑战与路径[J].体育学刊,2017,24(5):31-35.
[5]陈昆仑,刘小琼,陈庆玲,等.体育与地理空间的国内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2016,36(5):736-743.
[6]仇军.群众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科学,2016,36(7):3-9.
[7]蒙彩娥.马拉松与城市文化的契合及优化路径研究[J].体育科研,2015,36(5):48-51.
[8]贾志强.群众体育:我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8-14.
[9]TIMOTHY S C.Sports Facilities as Urban Redevelopment Catalysts:Baltimore's Camden Yards and Cleveland's Gatewa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2004,70(2):193-209.
[10]MISENER L,MASON D S,BRADISH C L,et al.Foster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rough sporting events strategies:an examination of urban regime perceptions.[J].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09,23(23):770-794.
[11]GOODSELL T L,HARRIS B D.Family Life and Marathon Running:Constraint,Cooperation,and Gender in a Leisure Activity[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11,43(1):80-109.
[12]LEHTO N.Effects of age on marathon finishing time among male amateur runners in Stockholm Marathon 1979-2014[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6,5(3):349-354.
[13]AHMADYAR B,RUST C A,ROSEMANN T,et al.Participation and performance trends in elderly marathoners in four of the world’s largest marathons during 2004-2011[J].Springerplus,2015,4(1):1-9.
[14]WONG P,LAI P C,HART M.Microclimate Variations between Semienclosed and Open Sections of a Marathon Route[J].Advances in Meteorology,2013,(2013):157-160.
[15]李康,刘俊一.中国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历史梳理与时代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73-76.
[16]韦霞,张俊斌.我国城市马拉松赛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6-19.
[17]杨金田,王海英,杨金丽,等.我国马拉松运动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3):48-52.
[18]石春健,魏香明,郑振国.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定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0):18-25.
[19]路毅.马拉松热的文化探源[J].体育文化导刊,2017(1):57-64.
[20]祝良,黄亚玲.城市马拉松赛文化特点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9):25-28.
[21]邢晓燕.体育健身驱动下的体育用品消费:我国大型城市马拉松参赛选手跑鞋品牌市场细分的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1):27-37.
[22]桂曌环,孙风华,姒刚彦,等.运动中补充不同饮料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运动成绩和生理机能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3):226-231.
[23]石磊,王峰,郭鑫,等.城市营销背景下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态势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6,38(3):1-5.
[24]王勇.大型体育赛事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度分析——以重庆国际马拉松为例[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18(3):128-135.
[25]耿延敏,刘定一.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软实力的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3(6):86-89.
[26]刘钦普.国内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280-283.
[27]秦伟山,张义丰,袁境.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水平测度[J].资源科学,2013,35(8):1677-1684.
[28]吴健生,许娜,张曦文.中国低碳城市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2):204-213.
[29]薛德升,曾献君.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2):194-204.
[30]薛德升,黄耿志,翁晓丽,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全球化的发展过程[J].地理学报,2010,65(10):1155-1162.
[31]程启月.评测指标权重确定的结构熵权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7):1225-1228.
[32]周鹏,张红,谢娜,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德尔菲法的房地产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2):58-63.
[33]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确定的离差、均方差决策方法[J].中国软科学,1999(8):100-107.
[34]何云玲,刘雪莲,杨焰,等.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17,33(1):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