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乡“三糕”

2017-06-04快哉风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玉米面主妇面食

快哉风

寒冬时节到满族的聚居地——辽宁,亲口品尝当地闻名遐迩的“三糕”,胸间油然生出一股春天般的暖意。

满族作为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长期的发展过程向世界奉献出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其美食更是令人垂涎,“满汉全席”早已饮誉中外,而满乡“三糕”则使八方客人闻香而至,乐不思蜀。“三糕”即當地的民族面食:发糕、粘火烧、粘糕。

发糕是满族的一种家常面食。一个“发”字,形象地道出了它的特点:用发酵的面做成。冬闲的时候,家庭主妇们和些玉米面,然后把面盆放在热炕头上,蒙上棉被,让它发酵。等玉米面发酵后,把面摊在屉布上,入锅蒸熟。起锅时,把蒸好的发糕切成菱形小块。巧手的主妇还会用山楂汁在糕面上点出梅花等图案,红黄相间,艳丽醒目,“最是匠心独到处,梅花点点向人红”。这种发糕金黄酥软,甜而微酸,极适合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季节作主食:窗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气融融,全家老少围桌而坐,一手拿着发糕,一手持匙喝着酸菜汤。那种场面虽然朴素,但却充满了温馨。寻常百姓家的平淡日子,总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令人回味和羡慕。

粘火烧、粘糕都是用粘面做成的。“猫冬”后,主妇们簸出籽粒饱满的粘高粱米,水泡后,磨成细面,掺些玉米面,和匀,包进豆沙馅,下锅烙熟,这便是有名的“粘火烧”。粘火烧大多是“批量生产”,一做就是数百个,放在仓房大缸或是冰箱里储存,吃时,拿出来,上锅蒸一下即可。在有些人家,“粘火烧”可以吃上一个冬天。“粘火烧”与别处火烧最大的不同是:其面软而筋道,拿在手里、夹在碗中,不酥皮、不掉屑;吃時,面、沙软中含甜、甜中带筋,嚼在嘴里,如品一段尘封的甜蜜初恋——万般滋味再难评说。民间有诗赞之曰:“西风入户雪花飘,袖面高挽烙火烧;母女俱沾两手面,烙得宾朋吃兴高!”

“姑嫂侵晨相伴忙,蒸糕熏得半屯香。笑将两担红云片,摆上市街呼客尝。”这首诗写的就是满族的另一种美食:粘糕。粘糕吃起来可口,做起来费事。笔者的母亲是满族人,她是满乡做粘糕的高手,每年她都要做好多粘糕,分送乡里和亲戚。她做粘糕时,首先将泡好的粘高粱磨成细面,然后在蒸锅上放一层蒸帘和屉布。往屉布上撒一层面,再撒一层煮熟的小豆,掸水调和。如法炮制,便完成了粘糕的“基础工程”。蒸熟后,将粘糕取出晾凉,然后切成薄片放到雪地里冻透,储存。吃时,将糕片蒸或馏一下即可。粘糕粘糕,粘而如糕,端上桌来,赭红透亮,味腻如脂,粘而且香,似琥珀,如翡翠,颤颤微微,令人不忍下箸。若再佐以羊汤、蛋汤,右执筷,左操匙,稀稀落落,“玉泛浮舟”一般,惬意之状难以言表。

一方食俗,八方食客。寒冷的冬季,到满族人家作客,坐坐热炕头,摆上小方桌,食三糕,佐热汤,谈三皇五帝,论人间短长,那情形确如金圣叹所云:“不亦快哉!”

猜你喜欢

玉米面主妇面食
不做闲置主妇
Do You Know?
休闲小食玉米脆片
把“愤怒小鸟”做进早餐里
玉米面糊饼
玉米糊糊
阅读理解题精练与解析
俏主妇的笃定 把生活过成诗
八里河畔,面食飘香
不同添加剂对玉米面饺子皮老化控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