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是科学 误区要避开
2017-06-04刘姿含
刘姿含
有资料表明,全球成人中约有14.6亿人超重,5.02亿人肥胖;而我国成人中,超重人数达到2.66亿左右,肥胖人数达5300万左右。近年来,世卫组织曾发出警告,指出超重和肥胖是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险。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缺乏运动)的人群越来越庞大,随之而来的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多种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减肥并不是盲目的行动,在减肥的时候同样需要注意科学的方法,避开误区。
有资料表明,全球成人中约有14.6亿人超重,5.02亿人肥胖;而我国成人中,超重人数占据总人口数的19.5%,肥胖人数达5300万。近年来,世卫组织曾发出警告,指出超重和肥胖是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险。国际上判断肥胖的简单方法是用一个人的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身体质量指数——BMI,BMI≥25者属超重,BMI≥30者属肥胖;而在我国,一般24≤BMI<28者便属于超重,BMI≥28者可列入肥胖。
除了测算BMI指数,脂肪率、腰围也是一种重要的判断指标。如果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0cm,基本也进入“肥胖大军”之列。有统计发现我国成人中腹型肥胖占了近三成,群体也相当庞大。
肥胖不仅影响外形,还容易导致糖尿病、高血壓、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呼吸暂停综合征、关节疼痛等多种并发症。所以,无论从求美还是健康的角度来看,超重、肥胖的人群确实有减肥的必要。减肥方法五花八门,归结起来就是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减肥和手术减肥“三板斧”。这“三板斧”很多人都听过甚至尝试过,但其中的误区你可能还弄不明白。
生活方式干预:“轻断食”减肥易反弹
很多人试过节食、“轻断食”减肥。在减肥期间,减少食量甚至少吃一餐,过一段时间体重确实有明显下降。饮食控制是最经济安全的减肥方法,但“轻断食”的方式不值得提倡。采用“轻断食”的方式减肥,把握不好,一旦饿过头了,基础代谢率下降,减少的是肌肉而不是脂肪。一旦恢复饮食,体重就会明显反弹。另外,长期“轻断食”易致营养不良,特别是本身有营养不良或低血压、低血糖的人群更不可轻易尝试。
合理的饮食控制,应该是在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低脂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原则,减少通过食物摄入体内的能量来实现。专家建议肥胖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即每天米、粥、面、飯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超过一天饮食摄入总热量的10%,辅以多样性的低脂、低糖、高蛋白饮食,保证身体的基本能量供给,并适当运动(莫过量)以助消耗过多的体脂,达到减肥的目的。
药物减肥:BMI超过27再考虑
不少人听过“不需要节食和运动”、光吃所谓的“减肥药”就能“燃脂”的“传说”。但即使是用药物减肥,饮食控制等生活方式的干预也应同时进行。要提醒的是,莫轻信“无需控制饮食便能减肥”的药物和偏方。事实上,多数人属于单纯性超重、肥胖,没必要通过药物来减肥。因此,对于BMI超过27的人群再考虑药物减肥,BMI小于27的,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多数能把体重降下来。另外,有些药物虽然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不一定安全。像前些年市面上一些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药,因服用后可带来患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已逐渐退出市场。不少减肥药一般是食欲抑制剂或是利尿剂、泻剂,减肥者吃完后增加饱腹感,降低了食物摄入量,或增加排便、排尿,减下来的多数是体液、肌肉等净体重,多余的体脂仍未能减掉,所以一停药体重就会反弹。实在需要用药物减肥的人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
手术减肥:“缩胃”减食量但创伤大
手术是近几年倍受一些人推崇的减肥方式,但这种方式创伤较大。过去BMI要超过40或是超过35 同时合并有并发症的肥胖人群才考虑手术减肥,现在BMI超过35没并发症,或是BMI超过30合并有并发症的肥胖者就考虑手术了,甚至有些超重的患者出于个人意愿,也要求医生为其实施手术减肥。减肥手术主要是用微创术式对胃肠道重新进行“改建”,在缩小胃容量的同时,改变肠道激素分泌水平,减少人的饥饿感,进而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对人体有创伤,需谨慎使用。
无论用什么方式减肥,减重最好不要太快,以免对肝脏不利。一般来说,半年内体重在原有的基础上下降5%~10%左右比较保险。
减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减少肌肉蛋白质相比,速度完全不同。减少1公斤的纯脂肪,最多只有1.2公斤体重的下降。但是,减少1公斤纯肌肉蛋白质,会有3公斤以上的体重下降。虽然减蛋白质可以迅速带来体重的下降,但这并不是减肥的明智做法。因为在减少蛋白质后,人体不仅健康受损,体能也会下降,身体会变得松垮。肌肉严重损耗的人,胖则臃肿,瘦则干瘪,没有活力性感的身体。
综上,对于那些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来说,减肥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健康的饮食、定期的运动才是减肥的上策,而文中提到的减肥的误区则一定要注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