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统寺庙园林到城市公园的文化转型

2017-06-03曹晖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5期
关键词:遗产保护设计实践城市公园

曹晖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 要: 昔日的弥陀寺实现了向城市文化公园的转变。这个融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脉延续、市民修身养性的公园,为遗产保护设计实践拓展了思路。

关键词: 寺庙园林;城市公园;遗产保护;设计实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庙”孕育而生,这种寺庙没有传统的宗教活动,更多的是以寺庙建筑为载体来传承历史文化。从香港的志莲净苑到杭州的慧因高丽寺,都呈现出了这种模式,它们承担着以当代精神展示宗教文化的任务。

其中,位于杭州松木场地块的弥陀寺公园就是这样一处城市文化公园。2016年,在杭州G20峰会来临之即,杭州弥陀寺公园对外开放,曾经已淹没在现代城市中的弥陀寺又一次被世人所关注。时过境迁,在发展美丽城镇的背景下实现了向城市文化公园的转变。

项目背景

杭州弥陀寺公园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松木场社区。公园内有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弥陀寺石刻,杭州市历史建筑——弥陀寺山门、大殿、藏经楼、念佛堂、老厅、新厅等建筑。弥陀寺历史悠久,清光绪四年(1878年)创建,是清末、民国初年杭州城四大寺院之一(另三处为云林禅寺、净慈禅寺、法喜禅寺),也是我国净土宗重要道场1。自创建至解放前的70余年间,先后有多名净土宗高僧、法师或住持寺院,或升座讲演,弘扬净土法门,来此参佛的僧人、居士络绎不绝,寺院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在我国净土宗发展史以及清末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所在的松木场,在舟楫时代,是连接杭州西湖和京杭大运河(现均为世界遗产)的重要地区,是杭州的西大门。“水路纵横,连接运河、西湖,商贾游人,络绎不绝”,形容的就是当初弥陀寺门口的景象。每年春天,各路香船蜂拥杭城,香客们的第一站就是弥陀寺。

随着时代的变迁,又遇战乱,弥陀寺逐渐失去风采,曾被用作学校、工厂、民居等。项目启动前,环境破败,巨幅《佛说阿弥陀经》石刻缺乏保养维护,渐失原貌。原寺内主体建筑虽然尚存,但受解放后使用功能改变的影响,加之自然损毁,内部格局变化较大,建筑风貌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特色构件缺失严重。

设计实践思考

从初建时的寺庙到现在的城市文化公园,这个前世今生的转变是如何实现的,这取决于设计之初的定位,与其自身所具备的转型条件。设计从研究弥陀寺地块的地理基因和历史文脉开始,提炼核心价值、梳理风貌特色、评估文化遗产。

一、设计理念为先导

弥陀寺公园定位为“融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脉延续、市民休闲的城市公园”。提出的四点理念明确了保护、传承和利用的要点。

1、瑞象重光

在对《佛说阿弥陀经》石刻和弥陀寺历史建筑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对弥陀寺的历史格局和文化精华进行展示,揭示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显山露水

依托弥陀山的景观资源,通过传统理景手段,对弥陀寺公园的空间和景观进行设计,突出弥陀寺地域文化特征,做好山水文化文章。

3、文脉传承

基于松木场在杭州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区位作用,适度恢复传统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保护和展示其历史发展的脉络。

4、惠及民生

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和功能利用相结合,通过增加展示、服务、休闲等功能使其成为具有遗产保护、文化展示、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惠及于民。

二、文化遗存为基石

此项工程旨在对场地内的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弥陀寺的历史、松木场的文脉和佛教文化精华,对弥陀寺受损的寺院格局、历史环境和景观风貌进行重塑,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文化内涵。

1、整体格局恢复

弥陀寺公园是依托于寺庙园林的公园。现在弥陀寺虽已不具备礼佛功能,但是完整了保留了寺院原有的主体建筑。设计中为揭示弥陀寺原有的空间格局,采用景观表现手法,恢复原有寺庙的格局。如在原厢房的位置进行遗址展示设计,通过建筑基址、柱础石、草皮的形式反映原厢房的开间和布局情况。

2、摩崖石刻保护

对摩崖石刻进行保护,分析其病害原因,编制科学保护的技术方案。在崖壁顶部梳理排水沟引水,减少山水对摩崖石刻的侵蚀。根据历史记载恢复石经阁建筑作为《佛说阿弥陀经》石刻的保护罩,避免风吹雨淋日晒对石刻的破坏。

3、建筑保护修缮

为有效保护历史建筑,展示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对建筑本体及其它现存的各类残损病害进行修缮。补配缺失的门窗装修、特色构件,翻修破损、漏雨的屋面,完善排水等内容。

三、文化转型为目标

弥陀寺的文化转型,得益于寺庙园林它自生所具有的游园特征。由于传统的寺庙是一种公共活动场所,不仅有善男信女们经常的参拜活动,一般人也常常结合踏青,节气等前来参观游览,带有今日“公园”的性质2。这种自身条件为弥陀寺转变成公园找到了文化转型契合点。

1、景观环境布局

弥陀寺公园在建设前场地内杂乱无章,原有的环境无迹可寻。设计中依据现有的历史遗存进行梳理,运用传统园林景观营造手法进行理景。使其形成丰富的景色和园林意境。设计后整个环境呈现出中路轴线对称有序,两侧庭院生动有趣的造景特点。

2、景觀历史遗存

充分利用弥陀寺后现有的自然景观——崖壁,作为公园背景。在引水成池的过程中意外清理出原有的一方水池,形成莲池,可谓与前人造园理念的“不谋而合”。

3、景观花木配置

弥陀寺公园的属性也促使其园林更具有游赏观念,进而强化了它在花木景观上的重要性。在植物造景上力求突出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形成景观入画、四季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开园至今,市民到此来探春、消夏,晨练、访胜寻幽,已显现出它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仲向平著.杭州老字号系列丛书——建筑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朱钧珍著. 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遗产保护设计实践城市公园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突破作业重围,激扬生命活力
“老字号”川菜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方略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若干问题分析
义乌旅游商品研发双轨制策略及其设计实践
浅析任务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适老性住宅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