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信息技术助力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活动

2017-06-03柯芃芃

教育界·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

柯芃芃

【摘要】文章提出应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对闽南本土文化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设计、积累,对“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过程的辅助,使科技成为幼儿游戏的助手,成为幼儿经验分享的助手,成为幼儿吸收民族养分的助手,成为幼儿体验闽南本土文化的学习工具,为弘扬闽南本土文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闽南本土文化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电子产品、信息技术不仅深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变革着园本课程的实施,更深深地影响着幼儿吸纳信息的模式。在开展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的课程研究中,教师们喜欢选取一些网络资源、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闽南文化虽说源远流长,但是有些东西处于断与不断、丢与不丢的边缘,有些素材、民俗的采集、再现不容易,而电教设备、电教技术、电教资源正好能够补上这个空档。

信息技术进入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是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本土课程的采集、分析、呈现、实施和评价,是以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价值观为依托,以闽南本土文化为纽带,融汇科学的教育组织策略,使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真正成为一个生活化的、趣味化的、能打动幼儿的过程。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展闽南本土文化教育无疑是一次现代与传统的携手。

一、站在学校层面的思考与实践

(一)“建”中打造多维的课程环境

1.课程碎片化

本土文化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蕴藏在最自然、最不起眼的周边生活环境中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采用闽南本土文化课程碎片化的举措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幼儿园文化“大环境”的建设、各年龄班班级文化“小环境”的建设、各功能室的创建等方面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环境,也在幼儿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创造闽南乡土氛围浓郁的隐形环境,通过在环境上、时间上、活动上碎片化的耳濡目染,引导幼儿从认识走向认知,再走向认同,从而打破本土文化传承中常见的因陌生感而产生的隔阂,逐步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热爱闽南民间文化的种子。

2.资源立体化

作家冯骥才说过: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开展闽南本土文化教育,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必不可少。闽南民间文化中适合幼儿的内容非常丰富,如语言類的有闽南童谣、答嘴鼓、讲古、谚语等;工艺类的有泥塑、剪纸、石雕、建筑等;曲艺类的有闽南歌曲、民间舞蹈、高甲戏、歌仔戏、木偶戏等;民俗类的有节庆习俗、服饰、饮食等;游艺类的有民间游戏、民间玩具等。这些资源的载体多种多样,有的适合实物收集,有的适合电子信息化收集。让两种收集方式齐头并进,课程的资源库就会日渐丰满。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开展闽南本土文化课程研究,就要创建能够同时容纳线上、线下两种资源的课程资源库。线下资源库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保管室、民间博物馆、百宝箱;线上资源库以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为依托,鼓励全体教师都参与建设,动态更新,大家把自己收集到的民间活动视频、闽南童谣音频、闽南风情图片、传说故事文字材料等放到校园局域网资源库的专用文件夹里,把自己制作的课件、录制的幼儿活动影音资料也放进来。线上资源库由专人负责再加工,整理,推荐,全体教师都有权限进行调阅,下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动态更新,重复利用。

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存货”的过程,是一个“提取”的过程,更是一个“研发”的过程,把外来的闽南民间文化资源和本园生成教育活动资源、幼儿活动实录汇聚起来,犹如滚雪球般地激活静态的信息资源库,使其真正成为师幼资源共享的桥梁纽带和锦囊。

(二)“用”中克服若干窘境

1.防止有机器没技术

幼儿园光有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会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服务教学,服务幼儿。

首先,要提高教师对信息教育的接纳度。以点带面,让骨干教师上研讨课,让大家对信息技术与闽南本土化活动的整合方式有感性认识,能合理、适时、适度地使用电教,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发展。其次,培训要多元化,尽量根据不同教师的能力、需求来制定培训方案,从简单到深入。如:使用播放器,下载闽南本土素材,录制幼儿活动素材,课件制作,资源库管理,利用同频技术组织集中教育活动,网站及手机平台的运用等。

2.防止活动被机器、课件绑架

采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所有活动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却未必科学,筛选最有效的资源的尺度还需教师用心拿捏。课件的设计、演示要以幼儿为本,所选资源的内容、数量、出现的顺序及频率要有利于幼儿生成新的经验,防止过度刺激,喧宾夺主。课件作为闽南本土活动中的教具、学具出现,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使用方法,把握科技为教育服务的原则。

3.拓宽运用的领域

在讲求大数据的今天,为了幼儿发展,为了闽南本土文化传承所产生的诸多成果,教育资源不可局限在幼儿园内部流通。譬如:闽南本土文化线上资源库、幼儿本土化活动视频音频、教育活动案例、教育叙事等诸多材料皆可转化受众,扩大影响面。幼儿园课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上传服务器,生成二维码,形成互联网课程,从而成为普及教育观念,家园沟通,幼儿园品牌推广以及同行教研的一个利器。

二、站在教师层面的思考与实践

(一)“教”中突破重难点

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可以突破幼儿参与本土文化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点。

1.调动全感官参与学习

人类有三种不同的学习形态: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动觉学习。幼儿喜欢鲜活的内容,喜欢能动手动脑的活动方式。因此,闽南民间文化要走进幼儿园的课程中,就必须是生动的,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幼儿在选择玩提线木偶、布袋偶参与“闽南偶戏”的表演中,起初常常出现语言发展好的幼儿光说不会操作,动作发展灵敏的幼儿把木偶舞得上下翻飞却没什么言语,有的幼儿压根没见过木偶演出的现象。教师及时地放映名家的演出视频,带领语言发展好的幼儿录制木偶剧录音,带领操作灵活的幼儿录制互动小视频,以此作为游戏表演的辅助素材,在增强幼儿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借助同伴资源,鼓励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迎接不同的挑战。

信息技术能把声、色、形、光、影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听觉冲击力和感染力。音频、视频课件可控性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次的设计和展示、循环演示、重点定格,借助技术手段来对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剖析,助推幼儿学习。

2.捕捉闪光点评价改进

在幼儿动手操作、分组探究的过程中,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精彩瞬间,这些都是很有分享价值的,但有些画面转瞬即逝。此时,信息手段的及时介入就能让全体幼儿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个过程。幼儿就能在见闻互补的基础上,引发讨论,调整方法,反复探究,生成新经验。例如在“闽南民间游戏:牌九连连倒”活动中,教师将同一wifi覆盖下的白板一体机与手机连接起来,发挥手机抓拍灵活、白板一体机能多画面同时呈现的优势,借助同频技术,将各组幼儿操作骨牌的不同表现、遇到的不同状况进行抓拍,秒传。通过观察多画面回放,幼儿不仅能看到自己的表现,也能看到别组同伴的表现,对比彼此的做法,从而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困难。此时,评价、调整不再是基于教师的要求,参与评价、改进的幼儿更多了,评价、改进的内容也远胜教师的预设。

(二)“学”中突破结节点

以闽南本土文化为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条理性。

1.体验学习的自主性

电脑走入幼儿园活动区已不再是新鲜事。教师设计制作交互课件,指导幼儿适时进行人机对话,不但能引发幼儿自主学习,还能解决由于教师忙不过来导致的指导密度不够的问题,让幼儿更自由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2.锻炼思维的条理性

“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等没有条理的做事方式在幼儿的活动中是非常常见的,这和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关。而多媒体课件设计、使用中所展现的条理性正好能够起到隐形诱导的作用。幼儿喜欢看着小方框、卡通图、小箭头在屏幕上飞奔的样子。于是教师萌生了用图表训练幼儿思维方式、做事条理性的想法。

在“闽南漆线雕”的创意表征中,幼儿对于到底要怎么做,按什么顺序做才能做出个金灿灿的漆线雕作品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于是,师幼一起借助实物投影仪、白板一体机等设备,设计制作闯关游戏图谱,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幼儿的活动设想,用流程图的方式展示操作顺序。经历了“电子闯关图谱”这个原创游戲的历练,幼儿再制作时就顺利得多了。我们希望幼儿在游戏中借助类似的方法,让思维变得更有条理。

闽南本土文化博大精深,教育者以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发挥信息技术开放、共享、交互和反馈及时等优势,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也弘扬了闽南民间优秀文化。能够做的事情还很多,吾必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何立新.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邢建华.信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4):49-50.

[3]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幼儿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