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让初中生物课堂弥漫生活气息
2017-06-03吴娇娥
吴娇娥
【摘要】要达到生物课堂精彩,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目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贴近实际生活,巧妙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应用生物知识;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记录探索生活中的生物问题。
【关键词】贴近实际生活;解决问题;记录探索
2015年河池地区教育局下发把初中生物科目列入中考的决定,这一决定给一线生物老师和学生注射了一支兴奋剂,各年级师生改变过去轻视生物课、忽视生物课的局面。学生听课专心致志,作业态度积极认真;教师上课激情飞扬,课后潜心研究教学教法;生物科教研组每周召开教研例会,一门心思地寻找行之有效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大有一种不成功就不罢休的势头。笔者作为上了十几年生物课的老师,提出了最为基本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贴近生活,让生活气息弥漫初中生物课堂,使生物课生动精彩。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实践这一教学方法的。
一、贴近实际生活,巧妙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要想吸引学生专注于课堂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巧妙设计。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接触到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时,会兴趣倍增,注意力集中。因此,老师在导入环节应注意贴近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要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进行生物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主动探索新问题、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的知识,处处有可以用生物知识解决的生活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在接纳这门学科,产生对该学科的求知欲和亲切感,逐步养成用生物思维去发现生活中问题的习惯。下面以我上的这节课为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上课开始,我让各个同学填写表格。不一会,学生完成了填写任务。我将一位学生填写的作业答案展示在白板上,表格如下:
请你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填写下表
表格刚展示,学生纷纷举手,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
生:老师,“流行性感冒是否传染病”一栏填否,我认为错了,因为冬天我们班只要有一个人感冒,几天后同学们都会接二连三地感冒。
师:你能说说它为什么会传染吗?
生:不知道。
师: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这个问题,再从课本寻找答案。
生:老师,我看课本上说,这是传染病,课本的73页告诉我们为什么会传染。课本上说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含有大量的流感病毒。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时,会喷出许多含有流感病毒飞沫,飞沫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病毒后,就有可能患流感。接触过流感患者的人,都可能被传染上流感,与青壮年相比,老人、小孩更容易患流感。
师:对,同学们还有什么看法?
生:老师,以上问题我认同,但表格中蛔虫一栏填写是“否”,我不认同,因为我爸爸说蛔虫也是传染病。
师: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
生:我们组讨论认为不是,因为蛔虫长某人肚子里。
生:我爸爸是医生,他说,蛔虫会产卵,虫卵跟着大便排出体外,如果不小心接触到了虫卵,就会被传染。
师:(总结)同学们,像刚才大家讨论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这些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在上述的疾病中,为什么有的病会传染?传染病的病因是什么?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形节是什么?如何预防传染病?
再举一例,在讲授七年级《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时,我将学生熟悉的番茄果实当着学生的面切开,叫学生观察番茄表皮细胞和果肉细胞的显微图片,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第一,番茄果实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它们各有什么功能?联系生活经验说出吃番茄时酸甜的汁液来自表皮细胞还是果肉细胞?
这样的上课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感知,从学生们熟悉生活实际入手 ,学生才能各抒己见,老师才能巧妙地引出新问题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探索与发现中深刻领悟教材的意义。
二、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应用生物知识
我们知道,教學不止于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并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学生物也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师教学中在选择与编排例题时要注重例题生活化原则,要摒弃那些远离学生生活、空洞而抽象的例题,避免学生索然无味,失去探索的兴趣的抽象例题,做到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去诱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具体做法是在设计例题和练习的时候,要注重问题的生活实例,构建生活模型,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掌握的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魅力与价值,提高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
我还是以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为例。当我们老师教会学生掌握哪些疾病会传染,传染有什么危害后,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疾病,如何避免传染病。
所以,上课时,我从学生的常见的现象出发,问学生以下问题。
师:你们去医院看病能容易看到医生的样子吗?
生:不容易,他们都戴口罩,只见眼睛。
师:对,这就是医生预防疾病的方式之一,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街上常见到不少人戴口罩的原因。
接着,我又提出“人为什么要接种疫苗,为什么要将有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烧”等问题让学生讨论来找到如何预防疾病,如何避免传染病的方法。
这些很实际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随后我运用教材知识点给学生归纳出完整的答案。
如此贴近生活,用教材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方式,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为能够应用所学新知去解决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高兴。这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有了切身体会。这种成功的体验能够激励学生以更高涨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生物学习中去。
三、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记录探索生活中的生物问题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我们老师在讲课中解决的问题不仅来自老师收集生活中的实例,更多的要来自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先树立“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让学生在活动中融入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的意识,教会学生如何在观察生活中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造就他们不断发现身边生物问题的敏锐之心。
为了圆满完成这一教学环节,我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方面,安排恰当的时间亲自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实物,如花坛里盛开花卉的结构,树叶的构造,昆虫的身体构成等等,让他们一边记录实物形状,一边提出相关问题。另一方面,教学中我告诉学生:我们在教室学习、到食堂打饭、倒垃圾、在宿舍睡觉、节假日回家坐车、帮助大人做工等等活动都与生物密切相关,应该说生物无处不在。当我们观察与生物有关的现象后,第一时间里就要写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想到的、看到的問题。
之后我检查学生日记,他们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五花八门,有的记录中提出家蚕为什么会有“几龄蚕”的概念?有的提出我们班同学冬天感冒咳嗽为什么会传染?原先班上有几个咳嗽,为什么过几天几乎传染了全班?有的提出车过长隧道时,我们为什么呼吸困难?我们家猪肉为什么会生蛆?我家沼气能煮饭的原理是什么等等。这些记录交到我手里我仔细分类,选出和当下要上的教材内容相符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我查看学生记录问题中有这样一条,教室里同学们养着很多盆绿色植物,班主任告诉我们,它能放出氧气,让我们感到舒服。我想我的小说房间也可以摆放几盆绿色植物啊,于是放学后我将我家楼顶上的绿色植物搬了很多盆摆放在自己的小卧室里,过了一段时间,我很感到呼吸困难,这是什么道理?利用这个实例我运用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教学中,我要全班同学阅读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提出的问题:在卧室摆放多盆绿色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科学?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仔细阅读教材然后探讨,最后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在卧室摆放多盆绿色植物这种做法不科学,因为有光照时,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利于改善居室的空气;但在我们的卧室里,许多时候是没光照的,在黑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这就会消耗居室内的氧气,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响居室内空气的质量。
通过让学生观察、记录、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知识,学生能切身体会到生物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生物学习是一件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我达到了教会学生乐学、会学生物的目的。
实践已证明,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生物课堂才精彩,才能吸引学生。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贴近生活实际,把握好生物知识与生活问题的联系点,把两者融会贯通,让生活气息弥漫初中生物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热爱生物的积极性,从而使生物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