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英文版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六点探究
2017-06-02杨汝新
杨汝新
【摘要】区域性英语版校本课程取材乡土文化和区域资源,以英文为呈现形式。从课程取材、教法学法、课堂活动设计、学习评价等方面立体呈现课程并实践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并能够培养家乡情怀和国际视野。为学生能动性、全面性发展奠定道路。
【关键词】区域性 英文版校本课程 教学实践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基。”区域性英文版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课程立意、内容选材、教法学法、课堂活动设计、学法渗透、评价方式等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和生成知识和方法,在合作、探究和创新中提升能力,在体验和拓展中升华感情。境、情、法的融合,优化课堂学习效果。
一、课程取材立意是校本课程教学的创新点
乡土文化,就是建立在乡土区域时空中的历史积淀,是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文化之魂,也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素材。将家乡的景作为课程的内容,以英语为呈现形式,是将学生的生活点、兴趣点和学科点的结合。突出校本课程开发的乡土性和特色性原则,学生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英语版系列校本课程的开设重点强调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校本课程的学习服务于学科学习,拓展学科学习的资源。
二、教学方法是校本课程教学的提升支撑点
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最终要培养完整的人、和谐发展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只有当校本课程超越了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将“知识与能力、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要素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创设趣味性互动采访,设计一日游方案,小组模仿旅行社团表演对话,为家乡景观做宣传广告的循序渐进的任务型活动。各项教学活动在情境中进行,强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基于现有词汇和句型知识的建构,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将自身知识体系重组与改造。
三、课堂活动设计是校本课程教学的立脚点
课程标准强调,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符合学科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要建构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长的课程新体系,要留给学生自我发展的较大空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学生能动性、创造性的参与课堂活动。区域性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坚持 “情境性、体验性、合作性、竞争性”的原则。从亲身体验到直观图片的动态赏记,从互动采访到方案设计,从创意对话到小组情境展示,从景区视频欣赏到创意广告设计,环环相扣,让学习效果由知识上升到方法,由运用提升到能力,由拓展升华到情感。
四、学法渗透是校本课程教学的突破点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指导者。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课程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中设计让学生利用网络、报刊等资源搜集关于区域性情境的学习资源,并以词、句、篇、图的形式进行分类后制作主题英文版手抄报、搜集图片、词汇等学习资源并给予分类和整理。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性的发展。
五、学习评价是校本课程教学的促进点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明确评价的目的,从以往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转向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评价维度要从单一维度评价走向三维综合评价,即根据课表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评价体系。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建立动态评价体系,英文版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针对相应的校本课程教材的评价,也包括师生的实践情况的信息反馈、经验教训等,同时包括学生对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性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转向教师评价及师评、生评和自评三者相结合的评价,逐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引导性功能。
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校本课程教学的回归点
学生通过对家乡区域性优秀文化的学习和探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常识和学科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学习的能力。以英文为载体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语言资源,学生通过自主性活动创造性的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动性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课程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客观的了解区域文化,正确理解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價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区域性英文版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和终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2.
[2]彭尚炯.乡土文化:得天独厚的优质课程资源——试论虞山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4.2.2-3.
[3]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语文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