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高校贫困生奖助学金监督意识的研究

2017-06-02农莹莹刘祖清韦勋宇韦春艳胡敏

青年时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奖助学金贫困生精准扶贫

农莹莹 刘祖清 韦勋宇 韦春艳 胡敏 谢惠芬

摘 要:近年来,广西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号召,陆续开展扶贫助学工作,扶贫工作积极开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评定标准无统一量化,学生监督意识薄弱等。本文分析了高校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评定方法、加强学生监督意识,让扶贫助学落实到实处,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

关键词:监督意识;精准扶贫;奖助学金;贫困生

一、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与发展状况

近几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许多惠民政策也正在逐步落实。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提出精准扶贫,针对在不同的贫困区域环境,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确定扶贫对象,做好明确帮扶。[1]至今,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文件,2017年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21.3%,全年资助各类高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2]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3]

二、广西高校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奖助学金相关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尤其是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广西各大高校资助中心也陆续响应党中央扶贫政策的号召,纷纷开展扶贫资助工作,制定相关的贫困生认定标准。本次以广西高校大学生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11份,回收率达61.1%。据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扶贫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评定标准灵活度有待提高

数据统计中,80.9%以上的学生认为贫困生证明材料存在局限性,评定标准主要以出具的建档立卡证明、扶贫手册、低保证等相关纸质版材料为主,未结合学生具体生活消费情况、家庭街道办等部门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

(二)学生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识度有待普及

据统计调查显示,83.4%-88.0%的学生以为高校精准扶贫政策中只有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对于其他扶贫方式了解甚少;89.7%的学生认为国家设立精准扶贫项目仅仅是帮助贫困生完成就业,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目的与意义缺乏根本上的认识;同时,对精准扶贫政策能深入了解的学生仅占3.9%。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内容以及设立的目的与意义还缺乏较大的认知。

(三)贫困生认定材料真实性有待考证

高校资助中心在要求学生提供贫困生证明材料的同时,未能判断材料的真实与否,少数同学填写的贫困材料不够真实,可信度不高,甚至为了达到某些经济目的而提供虚假材料。根据问卷显示认为贫困材料大部分真实的人占60.53%,认为完全真实的占9.45%,而认为完全虚假的也占3.65%。由此可见,贫困材料的真实性对于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下的受益程度至关重要。结合以下统计图显示:学校对于精准扶贫的关注度,可以看出有30.51%的人认为学校对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关注度很高,还有32.01%的人认为学校比较关注该政策,可见,做好贫困材料的认定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四)大学生感恩意识有待增强

数据表明,32.8%的学生会将奖助学金挪以他用,得到经济资助后不用于学习与生活中,而是用在购买化妆品、旅游、请客吃饭等其他消费。可见大学生对扶贫工作的监督与自我监督意识还有待提高。

三、有效落实精准扶贫助学政策的建议

(一)拓宽高校扶贫政策的宣传渠道

高校可开展多渠道如:宣传栏、微电影、话剧、微信公众平台、QQ、微博、易班、发放宣传手册、讲座、校园官方网站等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关乎社会公平与公正性,开通易班、微信、微博、QQ等网络投诉建议平台,举办有奖问答、征文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群体监督积极性,提高监督意识,促进精准扶贫政策开展,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增强学生社会集体主义意识。

(二)完善贫困生评定

关于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除了国家制定的大原则以外,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细化的评定标准,甚至每个专业每个班级的评定标准都有所差异。[4]吃食少、衣着简朴、性格内向等几乎成为判定的标准,个别学生受利益的驱使,为获得资助而伪造证明材料,这就使得“民意+贫困材料+同学反馈+老师观察+名额限定”的评定方法显得不科学了,继而导致评定标准出现一些漏洞,使人有空可钻,造成获奖学生比例失调,使一些家庭真正贫困,学习成绩优异,品德优良的学生无缘享受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福利,无法很好实现既帮困又奖优[5]。对于这一现象资助工作人员应对认证贫困生程序严格把关,贫困生认定材料审核时应采取多方面意见与建议,确保材料真实可靠,杜绝伪造材料的现象。通过各种渠道(家访、向同宿舍和关系密切的同学了解情况、打电话向申请者家里和街道办等部门核实)全面了解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穿着打扮、校园卡消费、出入交通工具、电子产品价格等情况,对申请者进行全面评估,严格把关,做到公平公正。

(三)探索监督途径

以往,为了使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高校资助工作者采取家访、电话咨询、信件、学生相互监督等方式调动群众监督积极性。如今,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法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应跟进时代步伐,探索多样化监督途径,丰富监督手段,如:1、开通网络公众平台,资助工作进展公开透明化,使用校园易班系统,向学生提供在线监督途径,了解资助情况,为资助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建议。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软件监督,侧面动态了解学生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学生相互监督意识。 2、建立校园大数据系统,完善贫困生档案,从校园卡消费数据监督学生消费情况。 3、运用网络技术了解学生网贷情况,如网络购物消费,借贷等,多方面监督学生使用资助资金[6]。4、建立资助工作监督体系,由学校、二级学院学工办、班级干部组成,建立贫困调查小组,深入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了解其具体贫困情况,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制定合理的资助计划,发挥学生群体监督作用,做到扶贫人人参与。

(四)提高大学生监督意识

我国进入法治社会以来,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在高校精准扶贫工作中学生应意识到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当代大学生应履行公民监督义务,对扶贫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资助中心可通过讲座、宣传栏、网络方式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等,落实诚信管理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提高学生法律监督意识,鼓励高校学生学习党中央的重要文件精神,使其了解国家精准扶貧政策的目的与意义,做到合理使用资助资金,心存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国祥.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中国网.2016.

[2]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国网.2017.

[3]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新华社.2017.

[4][5]李华宏.发放国家奖助学金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时代教育.2014.

[6]许芸.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财务管理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中国市场.2013.

猜你喜欢

奖助学金贫困生精准扶贫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对班级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