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性别身份构建中的操演和戏仿

2017-06-02王娟

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巴特勒女性主义

王娟

摘要:針对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问题,对她的著作及其他研究进行文献分析。研究认为,朱迪斯·巴特勒将性别身份构建视为反复操演的的流动状态,是一种对文化所发出的性别指令做出的响应,该理论颠覆了传统性别身份的建构概念,使得框架下性别特征的参数都能得到自由组合;进而重塑规范,以此探讨生理性别的文化建构性,分析性别操演内涵的三个维度表征,话语权的操控是性别操演理论的语言维度,其规范话语生成的性别主体,产生关于性别特征的现实,性别操演的仪式维度指性别身份在时间区间内重复性别规范体系过程中确立的,性别操演的戏剧维度指任何一种社会性别都是不稳定的,表演性质的和去自然化的;审视性别操演理论中的“戏仿”在打破二元传统性别体系中的作用,男性或女性的男性化或女性化行为和意识形态这一性别表达并没有依托性别身份传递出来,将性别范畴扩大化及多样化来实现消解性别,探索解决性别身份问题的有效方式,性别操演理论从解构本体论入手认为性别身份是通过反复操演处于飘忽不定的非静止状态,性别是流动性和过程性的操演行为,是在建构和结构循环中被赋予文化内核,这为身份认知构建提供了新的路径以及多元视角。

关键词:朱迪斯·巴特勒;性别操演;性别身份;操演行为;戏剧维度;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7)02014706

Abstract: In view of Judith Butlers theory of gender performativity, this paper analyzed her writings and other research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Judith Butler regardsthe gender identity construction as a mobility state of recurring performativity, which responses to a gender directive issued by culture. This theory subverts the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raditional gender identity which can freely combine parameters of gender characteristic under the framework. And then it reshapes the norm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physiological gender and analyzes the three dimensional characterizations of gender performativity connotation.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discourse poweris the language dimension of gender performativity theory, which formulates the gender subjectof generated discourse and produces the reality about gender characteristic. The ritual dimension of gender performativityis established in the process of repeating the gender normative system in the time interval of gender identity.And the drama dimension of gender performativity refers to any kind of social gender which is unstable, performing and unnatural. This paper also examines the role of “parody” in the theory of gender performativity in breaking the dualistic traditional gender system. The masculinization or feminization behavior and ideology of male or female are not expressed in terms of gender identity. It widens and diversifies the gender category to achieve the digestion of gender so that it can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ender identity. From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ontology, the gender performativity theory takes gender identity as anerraticnonstatic stateby means of recurring performativity. Gender is the performativity behavior of mobility and processand is given a cultural cor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 cycle, which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and multiple perspectives for identity cogni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Judith Butler; gender performativity; gender identity; performativity behavior; parody dimension; feminism

朱迪斯·巴特勒试图探寻性别的真相,在其著作《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以下简称《性别麻烦》)提出性别操演理论,她提出性别身份的获得是“通过反复操演完成的,是在时间轴上的流动过程,由此解构了性别身份主体的确定性,并从这一切入点为性别压迫的颠覆找到出路”[1],使她在当今女性研究学术界赢得重要地位。对朱迪斯·巴特勒理论的国外研究中,以介绍、解释为主,有从朱迪斯·巴特勒作品的核心概念入手,既有对思想渊源的追溯,又有对关键概念的说明。还有些将朱迪斯·巴特勒与其他理论家相比较,并借鉴朱迪斯·巴特勒的观点运用到现实问题批评和对性别本质作出别出心裁的解读,以朱迪斯·巴特勒理论为切入点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23]。国内对朱迪斯·巴特勒思想的研究有着不同的特点。前期研究以翻译朱迪斯·巴特勒的译著为主[45],研究从不同层面为性别操演在女性身份认知构建的作用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但这些国内外已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外的研究大量侧重在理论本身,或是与其他交叉学科理论的互文性研究,对于该理论在女性身份认知领域的应用与解读比较匮乏;二是从研究实践意义上看,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以理论研究为主,该理论实操性的效力问题未得到有效充沛讨论。从目前来看,性别操演理论与社会生活中女性身份构建的认知研究不足。

基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性,本文探讨生理性别的文化建构性,进而对提炼出性别操演的3个维度表征进行分析,借此审视性别操演理论中的“戏仿”在打破二元传统性别体系中的作用,探索解决性别身份问题的有效方式,为身份认知构建提供新的路径以及多元视角。

一、性别的文化建构性女性主义理论涉及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辨析,其讨论核心即两者关系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区分参数,这些参数之间对主体身份构建的作用;性别身份得以构建的内在关键;性别身份认知解构内核;建构身份认知的基础等,这些问题涉及到主体性如何通过社会结构而发挥。朱迪斯·巴特勒指出将生理性别视为自然形成的前在分类[6],生理性别被视为文化试图进行管控性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据此提出性别操演理论,以解答在她解构生理性别的自然性后所留下的问题。朱迪斯·巴特勒理论体系中的操演逻辑是指性别身份的文化因素并非是性别化过程中主体主观的随意选择,而是通过性别所处的文化衍生出种种规范的不断操演得以塑造和确认的。

生理性别是一种文化所构建出来的概念,关于这种认识性别的新角度能否作为理解性别身份构成一直处于争议当中。朱迪斯·巴特勒指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颠覆或重构性别身份起源话语,而在于审视其得以建構的逻辑结构以及过程,据此他提出了一套性别操演理论。在性别身份的建构系统框架中,每一个性别个体采纳文化规定下的性别意指概念的运行机制成为个体性别表征的内涵。性别指派认为性别化过程早在人出生之前就已形成,因此将性别定义在内在性的空间维度内。而朱迪斯·巴特勒将性别视为“动态的、流动的,一种建立在身体意指表面,指涉管控性实践的实践性框架”[7]。换言之,“性别成了一种意指实践,它是一种反复操演的对文化所发出的性别指令做出的响应。在性别表达的背后没有性别身份:身份是由被认为是它的结果的那些表达,通过操演所建构的”[4]。这是区别于空间框架下的时间维度层面的解读,能动性主体的性别身份源自于不断表达并执行文化所发出的性别规约指令。

二、操演理论的维度分析基于性别操演具有的区别于生理性别的文化特质,可将性别操演内涵具体划分为以下3个维度。

第一,话语权的操控是性别操演理论的语言维度,规范话语生成性别化的主体,产生关于性别特征的现实。朱迪斯·巴特勒认为 “生理性别并不是先于社会化与存在的事实,它和社会性别一样,都是话语建构的结果。身份范畴不是基于身体物质性的个人特性,而是语言和意指的操演效果”[4]。为此,她还借鉴福柯和语言分析学家奥斯丁的语言行为理论来深入研究语言行为在操演中的作用。

第二,性别身份是在时间区间内重复性别规范体系过程中确立的,这是性别操演的仪式维度。操演性不是一种单一的“行为”,因为它总是重复一种或一套社会规范,经过一系列的反复操演循环而建立了性别的所属身份。“但这种引用不是被动地接收既定的文化规范,而是将其看作开放和延异的序列,才能产生不断变更的增生裂变的性别身份”[7]。由于意义的流动性,对性别规范的引用也随之变动。建构是一种反复规范的过程,作为仪式性实践的结果,生理性别的原本自然属性发生了变化,在反复操演文化规范的过程中会发生偏离的情况,进而产生了不稳定性和流动性。

第三,性别操演还具有戏剧维度。在《性别麻烦》中,朱迪斯·巴勒特试图论证“性别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存在”[4]。任何一种社会性别都是不稳定的,表演性质的,去自然化的。选择了一种社会性别,就是用重组的方式阐释所赋予的规范。朱迪斯·巴特勒否认在性别背后有一个自由选择的意志主体,“主体不是一个预设的,本质化的实体,而是流动的,过程中的范畴”[89]。

在这里先要区分“表演”与“操演性”这两个概念,朱迪斯·巴特勒认为这种混淆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操演”所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是一种持续性的身体行为,并借由性别类型化和去自然化的手段,制造了稳固的性别主体的内在属性,是基于一套持续的社会行为指令,对身体进行性别的去自然化,经由社会文化因素重组并调整而呈现出来的属性状态,即“性别是一种自然化的行为举止的幻觉效果”[4]。表演以一个实现存在的主体为前提,预设一个行动者的主体,表演者只是表演所产生的效果,而操演性则没有预设主体,并不存在先于操演性的本体论的身份,即就是在性别身份名称之外没有一个事先存在的性别主体,而是在不断地操演行为中得以塑造并逐步稳固下来的。换句话说,“表演的随意性,具体性与操演的延续性,反复性、条件性、仪式性是重要的区别”[8]。

三、二元性别论下的性别消解在身份认知构建中,操演符合规范与否构成了性别身份确立的关键因素。合乎规范的性别操演被认为是正常的,可被大众认可的性别身份,而偏离规范的性别操演被列为异常的性别身份,成为主流之外的受排斥主体,受到各种“正常化”矫正甚至抵抗,成为“性别麻烦”,势必会造成主体性别身份认知的混乱和压抑。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认清性别形成的本质,从社会文化视角解读性别身份形成机制,朱迪斯·巴特勒称在它背后运作的一系列规范为“文化理解力”。朱迪斯·巴特勒认为“二元性别对立的逻辑确实主宰了性别规范,但这种性别逻辑是男性及女性特质制造及规范化的机制”[4]。因此,表象固定的男女性别的二元对立逻辑,并不是主体天生所附带的性别身份,而是通过规范化的手段制造出的效果。朱迪斯·巴特勒在《性别麻烦》中称其为“恣仿”,“恣仿”会完成合乎规范的性别表征的途径,会取得社会大众对该性别规范的推崇,继而推动主体继续参仿和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维度上循环构建出一套稳固的性别规范机制。还有另外一种是对规范的“移用”和“误用”,比如“异装”[4],这就实际指明了性别规范存在的其他可能性。那些现实中存在的,游离在性别规范之外的性别范畴被视为非常态存在,因而受到各种“正常化”规定的试图矫正或受到抵抗。

朱迪斯·巴特勒将这种反常规的性别操演形式理解为性别的戏仿,反常规的操演与传统的操演行为是共同参照同一体系的话语系统,换句话说,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行使着一系列的同一话语手段。朱迪斯·巴特勒指出“不仅那些异常的性别实践是对正常的性别实践的模仿,正常的性别实践也是在进行模仿,二者之间并不存在赝品和原件的关系”[7]。在《消解性别》一书中,朱迪斯·巴特勒表明性别规范就是被参照模仿的身份对象,它不是一个受事主体天生所自带的性别事实,而是为性别的戏仿实践行为设定各种参数,进行多样组合。基于性别身份的“戏仿”特征才能衍生出性别其他范畴,性别二元论才有可能得到多元视角的拓展。开启性别多元化包含两个内涵:第一,要消解性别规范的固定一致性,使得原有二元框架下性别特征的参数都能得到自由组合表征,以多种方式来重塑既定规范,进而加大对性别少数群体的理解;第二,朱迪斯·巴特勒试图将性别规范中存在的性别二元对立概念范畴去掉,使得性别身份不再冠以男性,女性的名称,而是将性别范畴扩大化以及多样化,从而到达真正“消解性别”的要求。朱迪斯·巴特勒对于性别消解的核心观念是在性别表达并没有依托性别身份传递出来的,性别表达指男性或女性的男性化或女性化行为和意识形态,性别没有所谓的“内在”本质。

四、性别操演理论在身份认知

建构过程中的作用朱迪斯·巴特勒认为“性别表达的背后没有性别的主体身份,性别身份形成于持续的操演性当中”[4]。换句话说,性别没有传统概念上的内在本质,而是一系列性别规范行为的重复循环使用的结果,受到社会文化的渗透形成的社会性别身份,在合乎规范与“非常规”的性别身份的认知和建立中获得对身份认同的张力。性别操演理论从解构本体论入手否定了性别身份的确定性,认为性别身份是通过反复操演处于飘忽不定的非静止状态,是在建构和结构循环中被赋予文化内核的,有别于传统观念上的二元性别的强制性逻辑,这种从性别本质为出发点探究性别身份表达有助于剔除二元性别论,为女性发掘出更多元的个体生存价值提供有力依据。身份的局限性在于它的固定性内涵,即通过固定性产生同一性,那么基于性别操演理论的性别身份认知研究突破身份具有固定内涵的较为单一的分析方法,将性别看作流动性和过程性的操演行为,依据性别操演的戏剧维度,语言维度以及仪式维度,为操演的身份认知构建提供了多维度视角分析,从而拒绝在看似稳定的性别身份背后的固定性,消解性别,内化对性别身份认知建构过程的理解。

五、性别操演理论对于身份认知

构建的实操性意义性别操演理论对改变人们关于性别本质的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的意义深远, 其根本目的在于解构性别的本体概念,同时将性别建构为动态的身份,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为:第一,从理论意义上讲性别操演理论为身份认知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批判性视角,那么性別建构为流动性和过程性的性别操演理论应用在女性身份认知构建中也必然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性别操演理论对于性别身份认知的指导作用使得我们重新思考固化了的性别二元对立模式,拓展了性别研究范畴,并探索解决性别身份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将为女性身份认知构建提供新的路径,多元视角以及批判性的审视。第二,从实践意义上讲,身份认知构建对于整个社会的性别和谐构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对于身份范畴多样性的动态研究也能带来更广阔的视野。

目前对于朱迪斯·巴特勒理论最大的争议在于性别操演理论的操作性和实际应用研究的脱节。正如宋素凤所指出的“时隔二十年,证诸女性主义的发展,朱迪斯·巴特勒的激进性别、政治构想似乎并没有对女性主义造成改弦易辙的改变”[7]。虽然在《性别麻烦》中朱迪斯·巴特勒曾经提出了装扮表演以及性别戏仿能够作为颠覆性别政治的想法,但朱迪斯·巴特勒却拒绝做出任何具体的叙述[8]。她认为如果将一种颠覆性行为视为规范形式,被排除在这种“异常范式”之外的行为会被列为压迫范畴。问题的关键在于,先视性别操演理论为用一种操演的身份形式去解构性别机制,从而剔除任何一种由固定内涵的身份所制造的同一性,消解身份性别范畴。如今,随着同性恋、异装者和跨性别者等性别群体的出现和活跃,当下的性别观念有别于传统的性别二元体系了,尽管这些新的性别形态受到争议和质疑,但它们的存在使得性别身份呈现多元化范畴之中,对于性别身份认知的深入探讨有助于人们开放性地对待性别“他者”,承认性别多样性以及自由化的家庭组合,创造各种性别机会平等,尊重个体性别的自主选择。运用性别操演理论指导实践思路,通过消解固定性别身份进而扩大身份范畴,来实现性别范畴多样性的多角度观察和解析,为审视性别身份的内在建构机制,达到消解性别固有传统观念会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呼吁广大学者对这些性别身份的审视与解构,加强中国语境中对多元性别身份的关注。

六、结语性别操演理论对于身份认知构建意义还体现于该理论在女性主义文学领域的研究,将性别建构为流动性和过程性的身份的性别操演理论也必然为女性主义文学领域提供全新视角。同时基于女性文学作品分析女性角色如何建构社会性别身份认知的动态过程,对于性别身份认知的本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助于今后对于其他边缘身份动态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Judith B. Gender trouble: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M].2th ed.New York:Rontledge,1999.

[2]Sara S.Judith Butler[M].New York:Routledge,2002.

[3]Peter D.Performativity trouble:postmodern feminism and essential subjects[J].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1994,47(3):655673.

[4]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5]朱迪斯·巴特勒.消解性别[M].郭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6]都岚岚.性别操演理论[J].外国文学,2011(5):120128.

[7]宋素凤.《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后结构主义思潮下的激进性别政治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10(1):9196.

[8]郭漪舟.性别操演与性别抵抗[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9]刘阳军.朱迪斯·巴特勒性别操演理论之透视、批评以及警示意义[J].文艺评论,2016(2):2834.

猜你喜欢

巴特勒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巴特勒 狼人杀
清白之年
特别的外宿
吉米?巴特勒:从不抱怨的明星
吉米·巴特勒:被母亲赶出家门的“丑娃”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