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任务性阅读到自主性阅读的教学实践与实施策略
2017-06-02李海英
李海英
蘇轼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一诗中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被指为“旧书”的经典书目,因为精妙、启发心智,值得每个爱书的人“百回读”。阅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以及其他学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也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下面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谈一谈点滴体会。
何为任务性阅读,简单解释无非就是教师从教学任务出发,以考试为基点,布置学生熟读相关篇目,并从中总结出文章写作特点、文本意义,以及熟记书里或优美或引人思考的句子。其实很多教师在布置这样的任务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的关系,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不教,就是让学生可以脱离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阅读。而自主阅读就是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根据实际需要和自己爱好有选择地熟读相关书籍,把所阅读的书籍内化成自己的人文素养,而从任务性阅读到自主性阅读的转变,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具体做法如下:
1.从教材入手,通过经典课文,引发学生对相关文章的阅读兴趣。人教版教材有多篇写老师的文章,如《我的老师》《最后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都描写了老师这个形象,由于每位作者的着眼点与写作特点不同,也就为读者呈现了不同但形象鲜明的教师形象。《我的老师》中温柔善良美丽的蔡老师,带领“我们”去观察自然,教“我们”跳舞、读诗,小心地呵护着“我”的自尊心,文章中,“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一句就把一位从心里爱着学生的老师刻画了出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只不过瞪几眼”,“我们”还可以到三味书屋后的园里寻蝉蜕、喂蚂蚁,从中可以看出先生虽然是旧时代的老师,仍很开明,还有《最后一课》中慷慨激昂的韩麦尔先生,《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我带领学生总结每位老师的特点,他们为什么在作者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每篇文章中描写老师的精彩语句,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去阅读有关老师的其他文章,如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中的莎莉文老师;孙庆东《老钱的灯》中的钱老师;傅斯年《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中的蔡元培先生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已经开始自主关注作品中的老师形象,写起有关老师的作文,文笔也生动了不少。
2.从学生喜爱的作者入手,引导学生阅读此作者创作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与人生经历。《皇帝的新装》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篇文章,不仅是因为它描写了上到皇帝,下到百姓的众生相,还因为它浓浓的童话色彩。《安徒生童话》是学生从小就比较喜欢的书籍,以此为切入点,我让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在课下收集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了解安徒生的个人经历,了解他作品中的人物,为大家讲述一两个他的童话,从小学就学过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姑娘》到《拇指姑娘》《雪人》《园丁与主人》等,通过这次教学,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安徒生其人其事,也更深入地探究了安徒生童话的特点,此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安徒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作品中所描述的很多故事都是悲情的,他在童话中多次写到了死亡,他在为孩子创作故事时,并没有去避讳死亡, 所以我们在读过他的作品之后,才有了一种对生命告别的坦然。至此,学生对安徒生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很多学生开始重新认识安徒生童话,并进一步开始阅读其他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等,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被打开,已经开始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以上只是笔者教学中的一部分,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开始用写日记与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每次读书的感受。字词句的积累不再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内容,他们开始深入地去研究作品,从中汲取他们需要的营养。同时,笔者定期在班级开展阅读研讨会、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开展活动两年来,我发现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成熟,和我探讨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他们取得的成绩也让我惊喜。2015年,在全县作文大赛中,我班参与活动的10名学生,有5名获得一等奖,5名获得二等奖,总成绩位居全县初三学年的第一名。这也让我对继续开展自主阅读活动有了更大的信心,我希望学生成为幸福的阅读者,在书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去了解真实的自己,去实现自己想实现的人生。
编辑/李莉E-mail:lili799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