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2017-06-02王佳
王佳
摘要:本文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进行概括,提出学校仪器设备共享建设的新思路,即学校要设计总体思路和规划,要有长短期目标,建立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要有完善的保障措施等。
关键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研究
黑龙江大学积极推进资源开放共享建设的研究与探索,确保国有资源有效、高效使用。本文仅就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设备共享管理,发挥资源使用效率,最终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共享管理机制。
一、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配置缺少科学性,不合理现象突出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除国家投入外,资产购置资金来自多种渠道,但由于缺少全国统一规范的高校配置标准,高校在加强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等工作中,缺少对本学校、本地区进行全面调研,同时,各申请单位也通常以本单位的科研、实验为需求理由,没有对购置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购置后的使用、开放共享等进行科学论证,没有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和监督制度。
(二)使用缺少效率性,开放共享意识不强
各高校的院系一般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名下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由本单位自己掌管,一些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不仅价格昂贵,对于存放环境、维护措施都有严格规范的要求。一些单位为了确保设备安全,不允许其他单位使用。还有个别学科大搞派系划分,对于本学科的仪器设备严格看管,其他学科人员不得使用,校方也难以调剂,造成资产各自归属,单位不用的闲置资产,单位急需的要不来资产,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由于部门所有和封闭管理,不仅缺少校内合作,校际交流与合作也少见,严重降低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管理缺少规范性,制度和人员不健全
缺少制度規范和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配套管理制度不完善。各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差别,管理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学校缺乏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有的学校还在探索研究阶段,有的学校虽然有规章制度,但缺乏可操作性,并且没有相应的监督制度为之服务,使得制度建设成为空中楼阁。同时,忽视培养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缺少专门负责大型设备管理的人员,对这些管理人员不够重视,缺少技术培训,既影响了人员的积极性,又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充分认识开展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重要性
(一)国家和黑龙江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举措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开展科学技术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2014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
为落实总书记精神,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国务院于2014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等我省八厅局联合于2015年12月颁布了《黑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和科研基础设施共享实施细则》,两个文件对促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统一开放的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开放信息共享,为下一步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学校盘活存量资源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截至2016年10月,黑龙江大学10万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600余台(套)。自学校于2007年加入全国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以来,学校先后加入省教育厅和哈尔滨市科技局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并于2010年与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签订了加盟平台协议书。
目前,学校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多为本专业或者教师本人专用。共享率低有多方面原因,重复购置、分散管理、信息匮乏、设备操作人员短缺、专项经费不足等是其主要原因。学校综合改革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探索资源整合利用和共用共享,减少重复和无效配置,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所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资源效能,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探索建立适合国家形势发展需要和学校工作实际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制和开放共享机制,从而提高设备使用效益,使其对学校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得以全面体现。
(三)我校开展开放共享调研的基本情况
学校已通过采取网上调研和实地走访调研两种形式,对全国“985”、“211”院校进行网上调研,对各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及开放共享办法进行了搜集、整理、研究。对学校拥有10万元以上教学科研设备的学院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学校参与省科技厅的共享设备情况进行统计,同时提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的实施意见,供学校决策参考。
三、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黑龙江大学一直将推进资源共享工作作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开放共享方面积极研究与探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适应目前国家和我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一)开放共享建设的总体规划
建立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必须有总体思路和目标,可根据学校仪器设备的总体情况,确定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1.应确定总体思路即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整合资源,专管共用;有偿服务,合理分配;盘活存量,规划增量;优先校内,服务社会。
2.应在保证本校教学、科研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要不以盈利为目的。
3.要符合各项政策法规,可按照设备所在学院优先使用、校内申请次之、校外服务按照申请先后顺序安排使用计划。
4.参加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要符合几个条件:第一,属于非涉密设备;第二,单价达到一定金额且用于教学科研、通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仪器设备;第三,成套购置或配套使用的、整套价格达到一定金额的仪器设备;第四,要做到几个保证:即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监管条件,要保障性能指标良好、运行正常,要有专人对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使用、维护。
(二)开放共享建设的预期目标
学校可根据仪器设备资源情况,建设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同时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搭建院级平台,建立健全共享平台管理与运行机制。
2年内建立1个校级虚拟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将符合条件的设备纳入虚拟平台统一管理,平台包括共享设备的基本信息、信息发布、预约申请、通知确认、收费补贴、考核评价等,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
3~5年建成一定规模的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体制,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建立开放共享实体平台,建立若干学院(中心、重点实验室)共享平台。平台的分布要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确保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管理及技术队伍稳定,运行经费保障充足。
最终建成虚实结合的优质资源共享体系,实体平台是根本,虚拟平台是补充,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针对不同的校级平台和院级平台,根据仪器设备资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仪器设备的共管共用、专管共用。
(三)构建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
加强对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校级管理委员会,由学校教学、科研、财务、实验室、设备、资产、人事、有关学院等单位共同组成。建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三级管理体系,即学校、学院、机组三级分工负责,学校由处级管理机构作为仪器设备开放服务的组织管理机构,代表学校组织协调和统筹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学院是仪器设备开放服务责任单位,负责本单位所辖机组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机组作为具体实施主体,直接负责仪器设备开放测试等工作。
(四)建立并完善保障措施
1.管理制度要健全
健全仪器设备管理一系列配套制度,从体系建设、运行管理、收费与分配、考核与奖惩等方面进行规划,同时设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纳入学校预算,基金来源为学校预算专款、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收入、省科技厅给予学校的绩效考评奖励等,使用范围为参加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等。
2.服务收费与分配要明确
全面推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有偿使用,要合理定价、分类收费,定价要参照国家标准和同类设备市场价格确定。学校和学院(机组)要对收取的开放共享收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使用。
3.加强共享服务技术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素质优秀的专兼职结合的共享服务技术队伍,制定职务晋级和年度考核评价标准,在职称评聘、补助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来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吸引高水平的专业人员从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选聘有责任心的测试人员加入服务队伍。
4.健全奖惩机制
对参加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开展绩效考核,积极进行优秀机组和优秀个人的评选和表彰,考核结果作为职工晋级、学校配套设备设施建设和实验室环境升级改造、分配设备购置和运行维修费的重要依據。对于通用性强但开放共享效率低的机组或者单位,可视情况在部门内或跨部门无偿划拨,也可内部调配。
编辑/岳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