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微
2017-06-02张丽杰
张丽杰
摘要: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培育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课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大学语文教研室把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本文主要论述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为黑龙江大学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除文学院、新闻学院外其他在校本科生。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从文学情趣、审美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培养,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黑龙江大学大学语文教研室从成立之初即把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东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王步高先生说:“大学语文是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当结合古今文化精品篇目的教学,传播中华人文精神,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教授课本的知识,而是穿插结合古今优秀的经典篇章,力求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刚直不阿的品格,具有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同时能提高其审美趣味与艺术品位。
从建国之初,大学语文的教学就以讲授古今经典美文为主,一直延续至今。在此基础上,黑龙江大学的大学语文课除课堂讲授古今经典美文外,还有以下内容。
(一)必读书目的学习
每学期要求学生必读几大类书目:唐诗、宋词、《红楼梦》《古文观止》,外国文学名著如《堂吉诃德》《复活》《古希腊罗马神话》等,在课堂抽查学生阅读的情况,找学生背诵唐诗宋词的名篇佳句。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报告。规定了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在读四年的必读书目(20本)和开课学期应读书目,采取开卷书面报告与闭卷测评结合的形式考核检测读书效果。力图以此打破学生随堂被动学习的局面,激发学生课余自学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中国文学史、教材泛读课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最终要做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黑龙江大学的大学语文课除了课堂精读课文的讲授,还要求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中国文学史,即从先秦文学直到中国现当代文学。还要求学生学习教材的泛读课文,而且这些内容都列入期末考试的范围。自主学习意义重大:一是课内课外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把课堂的内容系统化,了解中国文学史的简单构架。王步高先生说:“课外自主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不迷信书本和老师,敢于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专家讲坛制的实施
2002年起,我们在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实施中提出了《黑龙江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改方案》,自此开始全面推行读书工程和专家讲坛制,使教学内容的传输由专职教师单一的课堂讲析模式向专家讲坛、专职教师精讲导引和读书报告三结合的教学模式过渡。聘请校内具有相当学术水准的专家为学生开设读书讲坛,指导学生课外读书活动。比如,结合课外读书工程,大学语文教研室曾邀请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杨庆辰教授做了《如何阅读唐诗宋词》的讲座。杨教授本人阅历丰厚,个人藏书甚多,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阅读经验,与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面对资深教授,学生敞开心扉,消除了年龄和心理的距离,受益良多。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大学语文教研室在黑龙江大学率先采用多媒体教学,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丰富,依托网络个性互动
自2003年起,大学语文课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教研室集合全体的智慧自主研发多媒体教学课件,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课件版面和内容。用大量的资料性文字和具有丰富人文内蕴的精美图片、音乐和音像资料等,充分展现文章内容,发挥文学内在的教育功能、教化功能和美育功能。改善了以往单一板滞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的单纯课堂教学模式无法企及的。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以丰富的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形式改变传统授课模式,文字、图像、声音并用,给学生更直观、更生动、更大量的信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提高对美文的鉴赏水平,因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大学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运行大学语文网络学习平台,通过教学博客、网上留言、BBS论坛、QQ聊天、e-mail、微信等方式实现教学个性化互动。总之,大学语文课程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已经基本形成,网络教学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一定的辅助学习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参考资料等,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渠道。
大学语文教研室除了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以外,还提倡教研室教师制作教师个人教学博客,把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网络化,利用网络优势尝试新模式,把教学中的体会与经验在同行及学生中进行交流,体现个性化的网络互动。
(二)全员挂牌,滚动授课、提供更为自由的选课模式
随着黑龙江大学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在学校的统一要求和指导下,大学语文教师从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部实行挂牌授课,即:在同一教学时间、提供不同的任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同一门大学语文课程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授课教师和不同的学习时间。
同时,大学语文课还实行了滚动授课,即:在每学期每个教学日的下午,都固定开课,规定新生入学可从第二学期开始,根据自己四年的修读计划,可在任意一个学期修读大学语文这门公共必修课。
(三)题库建设、上机考试,实行教考分离的考试模式
大学语文实行教考分离的考试模式,至2012年除作文之外全部上机考试。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大学语文教研室完成了科学合理、知识点覆盖全面的题库建設,这项工作工程庞大。计算机信息中心机房还辅以指纹识别系统,学生进入机房进行指纹识别才能参加考试,防止学生考试作弊。此外,是计算机随机配题,每位学生遇到的题都是不同的,防止学生之间互相抄袭。也摒弃了以往学生猜题、押题的不良风气,能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复习。另外,是计算机“批卷”,学生答题完毕后,计算机已经自动显示学生成绩。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又避免了所谓的人情分、印象分,使考试更科学、更合理。这种考试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四)根据专业特点,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近年来,结合教学计划的修订,大学语文课程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课分为三个课型:
第一类:大学语文I(文理类)(文学、新闻、外语、艺术除外) 总计一学期课程。以古今优秀文学篇章赏析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教学周数、学时:15周,共30学时。
第二类:大学语文II(外语类) 总计两学期课程。以古今优秀文学篇章赏析为主,侧重提高其文学修养和语言感受及表达能力。两学期均为公共必修课。涉及院系为东语学院、西语学院、俄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教学周数、学时:两学期均为15周,共60学时。
第三类:大学语文III(艺术类) 总计两学期课程。以开设古今优秀文学篇章赏析为主,其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单列,选篇及教学均侧重文学艺术的审美素质培养。教学周数、学时:两学期均为15周,共60学时。
分层次教学是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差异以及将来就业的方向,体现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体现。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受益匪浅。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还在学校通识平台开设如下通识课:“《红楼梦》鉴赏”“二十世纪海外华人小说研究”“中国古代散文鉴赏”“成语典故源流”“唐诗宋词鉴赏”“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中国现代文学赏析”“中国当代文学赏析”“影视作品鉴赏”“外国文学名著赏析”“经典名著导读”“本科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等。
(五)加大互动教学的力度
加大互动教学的力度,除传统教学课前预习、课上提问等方式外,鼓励学生课前演讲、课堂发言、课堂讨论。这些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演讲才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语文课堂更生动,更富人文气息。
在大学语文Ⅱ(下)的课堂还尝试学生分组自行备课,设计课件,参与课程讲解,互相点评,教师总结。这种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多层面提升学生自主分析思考的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六)加强课外阅读
每学期都向学生推荐课外必读书目,比如唐诗、宋词、《红楼梦》等古今中外名著。课堂随时抽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篇目,而且有些内容期末考试要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授课内容随时向学生推荐书目。比如讲《冯谖客孟尝君》时,结合古代家族宗庙和祭祀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祭祀在中国古代是热门职业。由此联想到,孔子学业有成后出来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祭祀,并向学生推荐了《论语》《春秋》等古代典籍,以及美国普利策奖的获得者威尔杜兰特的书《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该书列举了十位世界级的思想家,中国孔子排在了第一位。通过人文知识的熏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到期末结束课的时候,继续向学生推荐好书。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说:“大学更重要的是产生思想,对民族精神的支撑。大学是研究、学术与思想的中心,它不仅要为国家创造出眼睛看到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概念。”大学语文教学有一个特别的目標,“那就是如何以主观努力来影响学生,给予他们人文的启迪,为他们打开久违了的文学与文化之窗,在升学、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们根本无暇进入的人文精神的家园”。这是大学语文课开课的宗旨和目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意义深远。
编辑/岳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