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2017-06-02刘旭东
刘旭东
初中历史教学是我国历史教学的一个基础,学生在初中的三年历史学习当中,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了宏观的认识。期间学生所要学习的历史之广之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在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有限的学习时间之下,如何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成果,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思考的重点。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教学的主导,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自主探究,以加深学习印象,理解大于背诵,从而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一、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开展途径
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能够实现主动性的学习与思考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前提,因而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以此来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某项历史知识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将历史故事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变枯燥的课堂为生动的故事演讲。在学生对故事充满好奇,迫切地想要了解故事的结局和其中的发展细节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所讲述故事中的历史知识进行讨论与自主学习,将教学的主导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历史故事当中,以探究的状态进行知识学习,那么教学成果将会事半功倍。
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学生通过书本与电视对三国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通过电视得知的三国故事与真实的历史还有一定的差别,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对曹操这一人物进行评判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述出对曹操这一人物的了解与看法,之后再向学生讲述历史中的曹丞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有哪些真实事件。先引发学生的关注,再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位著名的三国历史人物,让学生自行探讨,积极主动地发表观点,再通过对人物的解读便可实现有效的探究式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2.注重情感体验。
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内容与历史内涵,因此在进行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转变为有效教学的途径。例如,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段不能忘却的民族屈辱史。教师在教授这段历史时,可以先讲述大概背景,然后让学生自行去收集相关的史实资料。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日军侵华战争的惨烈和民族屈辱,这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学生认识和了解到该段历史后,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更加专注,更能体会到那段历史给我国造成的影响。
3.设计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讲述我国当前的发展与繁荣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图片和资料整理起来,制作成幻灯片向学生播放,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宋、元、明、清时期,我国都经历过繁荣和衰落,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考虑中国从繁荣到衰落的原因,并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整理学过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对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开展反思
1.校外资源利用不足。
学生在学校学习历史知识,而在离开学校之后却很少能真正接触到历史,这显然不利于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历史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新闻等媒介来了解某一历史现实,并对之进行讨论,加深印象,还可多安排学生参观本地历史博物馆,近距离地接触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落后的教学理念。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占据着主体位置,假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能常常更新,那么就会影响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正常开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就难以达成。
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践途径与反思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指出要想实现探究式的实践教学,可以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注重情感体验以及设计教学情境三个方面出发,同时要改进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最大化地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