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药品供应体系影响的分析
2017-06-02孙华君于广军
孙华君+于广军
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数据获取、存储和使用的空间限制,使医院间、医院与其他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畅通无阻。医院处方流动的藩篱被破除,社会药店发展迎来了新机遇。药品流通企业通过药品供应链延伸服务,促进了医院药品供应模式转型。药品流通企业也从传统“拉”式被动服务变为“推”式主动服务,并向智慧服务方向转变。药品流通骨干企业的药品战略储备模式也发生变化,药品生产企业被纳入了战略储备体系中。互联网技术为实现对药品的全方位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药品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关键词 互联网 药品供应体系 医院药房 社会药店 药品流通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9-0010-04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ternet on pharmaceutical supply system
SUN Huajun, YU Guangjun*
(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The space constraints of the data access, storage and use can be surmoun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which makes data exchange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ithin hospitals and even other health institutions be unimpeded. The barriers to hospital prescription flow are bro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harmacies will usher in a new opportuni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drug supply mode special for hospitals is promoted through the extension of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service of pharmaceutical supply companies. Meanwhile pharmaceutical supply companies are shifted from a traditional “pull” passive service into a “push” active service and even changed to the direction of intelligent service. The pharmaceutical strategic reserve mode of the key pharmaceuticals supply companies will be also changed and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strategic reserve system. In summary, internet technology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new idea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of pharmaceuticals.
KEW WORDS internet; pharmaceutical supply system; hospital pharmacy; community pharmacy; drug circulation
药品伴随医疗行为而存在。药品供应体系依赖于医疗服务体系,并随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而发生相应变化。虽然历史上早在汉代就有“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的类似医院以及后来的“别坊”、“养济院”等医疗机构,但都未曾独立承担过主要的医疗服务职能,药品供应大多由独立的“药局”承担,即以医、药分业模式为主。但在当代中国,在各级医院承担绝大部分医疗任务的情况下,医、药分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医师诊所和医院的医疗服务对象各有侧重,采用医、药分业模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无论医、药是否分业,药学、包括其中的药品供应体系都应与诊疗模式相适应,且服务临床、服务患者的目标永远不变。
医药管理一直是发展比较保守的领域,但新技术的引入已使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数据获取、存储和使用的空间限制,尤其是隨之而生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带来的信息革命,势必对传统的医药管理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给传统的医药管理思路带来挑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药品供应体系产生了多方位的影响,药品供应体系流通领域中各环节数据的即时获得与分析处理不仅导致药品供应理念及模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药品供应和流通服务由被动向主动方向转变,而且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应用更是促进了药品供应和流通服务向智慧服务的方向转变。
1 互联网对医院药品供应体系变革的影响
1.1 医院处方流动的藩篱被破除,社会药店发展迎来新机遇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药品供应体系的变革势在必然。患者取到药品才是治疗的开始。唯有正确使用药品,才能实现预期的治疗目标。药品供应体系的最根本任务是保证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合格的药品并正确使用药品。目前,医疗任务主要由各级医院承担,门诊医师开具处方后,患者在该院门诊药房取药,并获得用药指导。这是在传统、现实和习惯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医院角度看,这种药品供应服务模式具有规模效益,但从患者角度看未必。实际上,从未有法律、法规限制过患者持某医院的处方到其他医院或能提供相应服务的合法机构(如社会药店)调剂药品(麻醉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除外)[1]。然而现实是,虽然理论上持某医院处方到其他医院也可取药,但多数医院不会使用其他医院的处方直接调剂,需患者再挂号,由该院医师转抄处方方可取药。这是因为难以判定其他医院处方的合法性,为避免医疗纠纷才有了此内部规定,由该院医师对该处方的治疗方案负责。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医院间、医院与其他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畅通无阻。有关上述处方合法性的疑虑极易解决,可大大方便患者的取药选择。已有互联网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将医院处方传至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医院处方信息的社会化共享,理论上所有医疗机构(包括社会药店)都可共享该处方信息,患者到任何一家医院或药店(多数是就近的社会药店)凭就诊身份识别号就可要求调剂该处方[2],解决了手写处方易被伪造的处方合法性疑虑。当然,在当前医、药合业的情况下,医疗保险结算支付在医院端完成,这成为影响医院处方外流至药店调剂的一个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但在互联网环境下,医疗保险结算支付只需识别患者身份,药品等费用的结算支付在任何医院和药店端都可完成,这将极大地方便患者药品的調剂和药学服务的获得。互联网技术拓宽了信息沟通渠道,一旦健全社会药店与处方医师之间的实时沟通渠道后,药师审核处方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即时与医师沟通、保证用药安全,医院处方就可在任何一家药店进行调剂,医、药分业也将顺理成章地得以实现,不会损害患者的权益。
社会药店还可最大程度地为患者解决药品运输和携带问题。在医院药房取药存在这个问题,特别是异城就诊者,路途中患者必须承担一部分药品供应链的责任,尤其是对一些有冷藏等特殊要求的药品,患者需自己携带冰壶等工具,但仍难以达到严格的冷链运输要求,或多或少地影响药品的质量。社会药店利用互联网和药品流通企业的高质量供应链,可突破药店供应目录的限制,即使没有库存的药品也可实现按需订购,及时供给患者。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了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实现了分级诊疗和逐级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签约居民可享受“延伸处方”的便利,当需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目录外的药品时,由家庭医师将此信息提交至互联网平台,药品流通企业再直接将该药品配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保证了临床治疗,又方便了患者[3]。医院处方信息的互联网化将为今后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医、药分业和保障药学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医院内药品供应模式转型,药品流通企业的服务范围得到拓展
可以预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未来发展成熟的社会药店将能承担医院门诊药房的药品供应任务且保持药学服务水准不变。目前已可看到,互联网技术促进了药品流通企业服务空间的拓展和延伸。信息共享、大数据挖掘使越来越多的药品流通企业参与到医院的药品供应环节中,参与到药品供应和调剂过程中。药品流通企业的成熟的药品物流及管理技术、尤其是自动化配送和调配技术为医院药品供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契机。已有药品流通企业成功地与医院合作开始进行药品供应链延伸服务,承担药品物流和调配工作,使医院药品实现了“零库存”,减轻了医院的成本压力,同时也拓展了药品流通企业自身的服务范围及能力,提高了服务附加值,增强了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力。
互联网使药品供应企业和医院能够即时沟通、交流,可提高药品供应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同步配送服务,从而使医院的院内一级药品仓库可大幅压缩规模甚至取消,减少药品的周转时滞。基于传统药品供应短缺条件下的医院“药库储备2周量”的模式可为各级调剂药房储备1周量所替代。在药品配送服务同步的情况下,不仅可加快药品周转,更能提高资金利用率。
1.3 互联网药品销售必须规范,使之便利性与服务保证能够同步
鉴于药品的特殊性,若不能正确使用,反而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面向个人的互联网药品销售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商品的互联网订购、物流和使用的过程,而应是一个在严格管理下的药品流通过程。药品供应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药品经药师调剂发放到患者手中,此不应是患者自己从网络上下订单、销售者直接发货快递到家的过程[4]。互联网销售的处方药品的订单应来自医院或诊所的医师,药品物流过程则由具有资质的药品流通企业完成,患者依托于最方便的社会药店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药师审核处方、给予用药指导之后才能取到该药。社会药店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供应同样应交由药品流通企业完成,同时由其为药品的质量负责。非处方药虽可方便地在药店购得,但也应经医师或药师指导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非处方药的网络销售应依托于实体药店进行。互联网技术对药品供应体系变革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信息沟通、药品供应及流通服务的完善方面,而非药品的可任意购得[5]。
互联网医疗必然伴随互联网药品供应。虽然已有互联网医院上线,提供复诊、远程会诊等在线诊疗服务,但其仍将以依托实体医院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为主,如由医生通过互联网医院为复诊患者开出在线处方,然后通过药品流通企业将药品配送至药店,患者就近取药[6]。互联网医院尚未形成规模,但上述过程中的处方流通、药品配送等环节的启迪意义是深远的。
2 互联网对药品流通体系变革的影响
2.1 药品流通企业向同步配送和智慧服务方向转型
药品流通企业承担了药品从生产企业到使用机构过程中的运输、储存和管理(检验、养护、结算等)任务,架起了药品从生产企业到使用机构之间的桥梁,更起着药品的临床需求和使用信息传递的作用。传统的药品流通模式是分区域供应、分级配送,这是基于过去信息区域化和碎片化、物流能力又有限的现实建立起来的有效供应方式,在局部区域内的效率很高,但其在整体上的供应环节多、时滞长、效率低、协调成本高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同区域的同级供应机构之间的信息不通畅,甚至存在人为隔阂的情况,因本地代理不同意而导致在其他区域供应充沛的药品却本地缺货、从而影响临床用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区域间、甚至全国各地的药品供应企业和医院的即时药品数据都可在线获得,传统的各级汇总再上报、决策的数据采集方式已被淘汰。鉴于现实情况,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在一个企业内部,即使是跨国公司,数据已完全可即时获得并得到及时处理。通过对原各部门的数据、信息统一整合,即时获得药品在流通过程不同环节中的状态数据并予以集中分析处理可获得更准确的决策依据,药品流通企业的管理架构将随之改变,原效率低下的分区域、分类别的多层级管理模式正逐步被效率更高的少层级、甚至单层级管理模式所取代,分区域管理方式正被分部门管理方式所取代[7]。通过对内部功能相同或相似部门的整合,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节约运营成本。例如,原不同区域的各级多个物流仓库可整合为一个或几个物流仓库,根据即时需求信息统筹安排物流,结合大数据分析可预先安排配送计划。原逐级配送的模式正被综合一步配送模式所取代,节约了仓储成本。现甚至可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将药品配送至医院,尤其是对大容量液体药品,运输、储存成本都大大降低。
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药品流通企业的采购、供应可更有的放矢,传统的库存估算模型结合即时数据不仅可提高分发调度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进一步提高采购计划的准确性,既避免药品积压,又降低仓储成本;结合大数据分析可增加预估的准确性和预见性,变传统“拉”式的被动服务为“推”式主动服务,提高药品供应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同步配送服务。药品流通领域传统的凭经验的计划方式正被大数据技术取代,服务临床的效率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服务临床的精准度进一步提高。例如,结合气象大数据可预估流感等疾病的发生时间及规模,有计划地增加特定药品的供应量,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有差异的供应保障建议,更有效地保障临床治疗需求,使药品供应服务模式向智慧服务方向转变[8]。
当然,药品供应模式应随不同特征的區域而异。在人口密集的发达地区或城市,交通便捷、物流发达,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单级供应模式更能体现效率,而药品供应不足之虞已为同城药品的快速物流能力所消弭,其中发达城市具有30 min内即完成订单配送的能力,几乎与企业内部门间的调拨同步了。但在人口稀疏的广袤地区,交通受气候影响大,限制了物流能力,分级储备模式仍是当前解决偏远地区药品供应的主要手段,但利用互联网可实现不同仓储点互为储备的模式,从而提高药品供应效率、减少药品滞存、提高药品保障能力。随着无人机等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的自动物流技术的应用,物流制约因素消除,药品供应模式也将发生变革。
2.2 药品流通企业的储备动员能力得到优化
药品流通骨干企业所承担的药品战略储备任务也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在储备模式和动员效率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变革。传统的常用药品实物的集中储存、轮储模式将为分散储存、调运模式所取代,所有存储点、供应点的即时数据为药品的随时征调提供了保证。罕用药品实物的集中储存模式则将为部分实物储存、生产动员储备模式所取代,平时可根据生产周期确定药品的最低储存量,需要时在供应储存的药品实物的同时再启动药品生产。随着更多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流通企业结盟,药品生产能力的储备将纳入药品战略储备体系中,既可保证特殊情况下的药品供应,又可有效地减少储备成本、避免积压药品过期而浪费。
3 互联网为药品监管提供了新思路
药品供应体系和流通模式的变革给药品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不仅是管理模式的挑战,更多的是管理理念的挑战,但同时也为药品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传统的行政区域化管理模式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已可获得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所有环节的实时数据,为对药品的全程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多个省(市)已建立并投入使用了药品集中采购和供应互联网平台,后者使得对药品的质量监管从药品使用的医院端向前延伸至药品流通环节,监控集中采购平台的流通品种即可,使原现场随机抽样检测的无序模式转变为互联网支持的有序即时监控模式,能在药品送至使用医院前就监测到其是否存在问题,大大提高监管效率。
除互联网药品销售、流通对药品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之外,当前医改、尤其是药品供应体系中流通领域的变革也对药品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性的药品流通数据公共平台,平台数据(电子监管码、冷链全程记录等药品生产和流通数据)由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提供、维护,药品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即时上传至该平台,供药品生产者、流通者、使用者和管理者查询、分析和利用,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通过分析即时上传的冷链数据可实现对冷链运输的全程监控,疫苗的供应和管理模式可能发生相应变革,从而提高生产和供应效率[9]。通过分析各家医院和社会药店的数据以及药品流通各环节上传的数据可实现对药品流通的全程监控和闭环管理,彻底杜绝药品流通过程中非法渠道的存在。取消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第三方平台除外)审批”,通过对药品交易和流通的全程实时监控,同样可实现对药品质量全程监管的目标[10]。具备药品流通全程闭环管理能力后,就有可能与欧洲多数国家一样,实现部分特殊管理药品在社会药店调剂,进一步方便广大患者,同时有效杜绝特殊管理药品流入非法渠道,而特殊管理药品目前跨区域调拨困难的局面也将迎刃而解。
4 结语
2016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对发挥互联网作用以实现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让群众用药更加方便和快捷、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目标提供了政策支持。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药品流通企业从被动延迟服务转变为主动同步服务、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并进而向智慧服务方向转变提供了技术和信息保证,且也为实现对药品的全方位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保障药品质量和公众用药安全目标的实现,为新常态、新形势下医改的不断深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EB/OL]. [2017-01-07]. http:// www.moh.gov.cn/mohbgt/pw10704/200804/18855.shtml.
[2] 刘亚力, 夏姗姗. 电子处方平台成医药分开新捷径[N]. 北京商报, 2014-12-10(D01).
[3] 尹妮. “延伸处方”:在社区就能拿到大医院的药[EB/OL].[2017-01-07]. http://mhb.shmh.gov.cn/content/2016-12/16/ content_8406.htm.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我委办公厅关于征求对《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版)》意见的函[EB/ OL]. [2017-01-07]. http://www.ndrc.gov.cn/yjzq/201610/ t20161021_825330.html.
[5] 陈英, 刘海燕, 金琦, 等. 我国网上药店的PES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 上海医药, 2015, 36(17): 58-60.
[6] 刘文生. 乌镇互联网医院挑战现有医疗秩序[J]. 中国医院院长, 2016(3): 36-37.
[7] 姚志华. 传统医药分销企业向互联网商业转型的思考[J].上海医药, 2015, 36(17): 55-57.
[8] 孙华君. 药学大数据应用[M]//于广军, 杨佳泓. 医疗大数据.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104-116.
[9] 陈健. 中国大型医药分销企业的疫苗分销业务营销模式探讨[J]. 上海医药, 2015, 36(13): 54-58.
[10] 新华社. 国务院印发《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EB/OL]. [2017-01-21]. http://www. gov.cn/xinwen/2017-01/21/content_5161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