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中的意象刻画

2017-06-01孙谷雨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6年46期
关键词:落花草木诗经

孙谷雨

世事變幻,河流奔腾不息,杨柳依依,草木菲菲,古人以诗词感叹岁月的消逝,通过各种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将对人生和时光的悲叹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生命短暂易逝的书写,古人是通过自然界草木的荣枯表达的。

这首先体现在《诗经》和《楚辞》之中。《诗经》以各种草木植物起兴,借物传情,表达思想,而《楚辞》中对各种植物的描写更是不可胜数,屈原在《离骚》中借香草来表现其政治、思想、社会大背景下的种种现象。当然,这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由物及人,推己及物,以天地万物为自己抒情的对象,这正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所展现的描写方式。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的观点打破了物我的界限,这也正是诗歌欣赏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层面。受物我合一的精神陶冶,诗人们也学会了在自然万物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往往睹物兴叹,睹物思人,写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诗歌不只表达了诗人一时的思想情感,且概括了整个时代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民族苦难。因为这些诗歌透析了人们的精神底层,揭露了人民生存的现状,所以拥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广为流传。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长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将画意、诗情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那宁静的自然之美,对年华岁月易逝的感叹以及时空无限的超时空观都给后人留下深刻的人生感想。在诗人眼里,景物和心境有很大的相似性,随着景物的转换那些种种情思油然而生,快乐、怀念、感伤、离别都变得真实而凝练。同样是美好事物的消逝,而人却经不住岁月的捶打,所有的年华都随风散去,不能挽回。这样的场景让人无不感慨,无不伤悲。

唐代诗人刘希夷所作的《代悲白头翁》以落花起兴,以自然的周而复始与青春年华的转瞬即逝相对比,发出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诗人在表达主题上给了读者更大的精神震撼,当然,他并没有止于对时光的感叹,而是进一步升华为对人生浮沉的叹惋、世事繁华的留恋。当自己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回首往事,那些点点滴滴早已烟消云散,这种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具有极大的艺术冲击力。后世对于这种落花的情怀和对落花意象的描述大概都与这首诗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诗经》热情浪漫,《古诗十九首》亲切真实,诗歌中所表达的种种意象凝固而深刻,悠远而深厚。可能是由于女子的衰老速度要比男子快的缘故,所以不乏以女子这一意象来表达时光流逝的诗歌。当然,女子这一意象也往往与思念和远征有关。诗人常常将女子的青春与战争做对比,青春短暂,流光易逝,而战争却遥遥无期。古诗中,描写女子对远征的丈夫的思念的内容在历朝历代不断上演,“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诗人通过纸笔将闺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时间的感慨和叩问,似乎永远是诗人们咏叹的主题。只要有人生、有美好、有过去,这种咏叹就不会停止。落花依旧,时光依旧,任何事物都没有改变,正如李白所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当我们把诗中的意境投入到生活中,就是选择了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当面对一棵大树时,如果我们也像古人一样,借物抒情,由物感怀,会不会也发出:“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古诗中那些美好的意象使我们对世间万物相有了深入了解,当看到花草树木时,那些油然而生的情绪将会翻涌而出,是我们深刻理解古诗意象最难能可贵的东西。endprint

猜你喜欢

落花草木诗经
草木深
草木深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归来落花拂罗衣
过不去的过去终于过去了
落花人独立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