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
2017-06-01马爱民
马爱民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
马爱民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为了研究大学生锻炼行为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并探讨体育价值观在两者间所起的作用.采用人口统计学自编问卷、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和大学生体育价值观问卷对250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家庭背景、专业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能一定程度上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体育价值观在其中起中介作用,通径系数达到0.72.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中介作用
0 引言
WHO统计报告指出:人们健康的60%取决于行为与生活方式,人们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对个体、群体甚至社会的健康起着决定或中介作用[1-3].大学生是社会建设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一支力量,他们在校期间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不但能影响其成年时期的健康,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4].体育锻炼与健康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科学而规律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是学者们一致认可的[5-6].研究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可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大学生生活质量,丰富其生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调查了2015年9月-2016年1月南通大学在校本科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结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南通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2%.
1.2 研究工具
1.2.1 体育锻炼等级量表[7]
从锻炼强度、一次锻炼时间、锻炼频率(每周)综合考察锻炼行为,每项记分为1-5分,体育锻炼量=锻炼强度×(每次锻炼时间-1)×锻炼频率,小锻炼量≤19分,中等锻炼量为20-42分,大锻炼量≥43分,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82.
1.2.2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8]
由运动锻炼行为、生活规律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危害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压力管理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8个维度、36个条目组成,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经检验,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89,分半信度为0.84,结构效度亦较好.
1.2.3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问卷[9]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问卷包括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体价值取向两个因素,前者包含社会经济、爱国主义、社会安定3个维度,后者包括教育、人际关系、娱乐休闲、精神、健身5个维度,共38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各维度分数相加越高表明该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越高.经检验,问卷克隆巴赫系数为0.94,分半信度为0.83,重测信度为0.82,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较好.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5.0建立数据库,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通过AMOS 17.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与分析,得到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比较
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发现:大学女生健康生活方式总分高于男生,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1),大学男生体育锻炼量得分高于女生,有统计学意义(t=6.06,P<0.01).大学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周数高于一年级学生,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城市背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得分均高于农村背景大学生,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10,3.28,均P<0.01).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得分有统计学意义(F= 5.28,P<0.0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比较表
2.2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及体育锻炼相关分析
本研究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锻炼周数、社会价值取向、个体价值取向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0.50,0.60,均P<0.01);个体价值取向与体育锻炼量、社会价值取向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0.76,均P<0.01);社会价值取向与锻炼周数呈正相关(r=0.36,P<0.01);锻炼周数与体育锻炼量呈正相关(r=0.58,P<0.01).
2.3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预测体育锻炼的路径分析
以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三者相关系数为基础,分别构建以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为中介变量,健康生活方式为自变量,体育锻炼行为为因变量的预测模型1和以体育锻炼行为为自变量,健康生活方式为因变量的预测模型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模型1的拟合指数优于模型2(表2),且模型1的适配度亦可接受,其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值)为0.076,小于0.08,拟合优度指数(GFI值)为0.884,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值)为0.896,均接近0.90.可见,调查所得数据更符合以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为自变量,体育锻炼为因变量,体育价值观为中介变量的预测模型(图1).
表2 健康生活方式预测体育锻炼的模型拟合指数表
图1 健康生活方式预测体育锻炼的路径
3 讨论
研究发现大学女生健康生活方式得分高于男生,这与以往部分研究结果一致[10,11],可能是由社会传统观念对男女两性分工的差别所致,要求女性更善于管理生活事宜.在体育锻炼方面,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参与体育锻炼[12],本研究也显示男生体育锻炼量得分高于女生.二年级大学生课外锻炼周数多于一年级,可能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后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文化学习和熟悉环境,二年级学生则对大学生活更从容,课余活动更丰富.已有研究显示,有城市背景大学生其生活方式总体优于农村背景大学生[13,14],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受家庭居住地的经济水平影响,经济水平越好,生活方式越健康,而且会延续到大学期间;此外,研究发现城市背景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得分高于农村背景大学生,可能是城市背景大学生在体育器材及设施等硬件和体育知识、技能及体育信息等软件的获取方面要优于农村背景大学生,使得城市背景大学生对于外来新事物的刺激及影响会更加敏感,也更易倾向于接受新的体育行为标准.研究发现文科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总分优于理工科学生,可能是文科专业大学生所具备的气质类型或个性因素对其健康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5],使得文科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及对待生活的乐观性方面要强于理工科学生.
郑汉山[16]认为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是以自我需要为价值原点,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出体育教育价值观、体育健康价值观、体育休闲娱乐价值观等共同影响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而健康生活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和价值观念引导下,利用外界有利于健康及身心和谐发展的各项活动[17],因而,体育健康价值观无疑与健康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之间存在共性,研究中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健康生活方式呈正相关支持了上述结论.由于锻炼周数实际反映的是大学生锻炼行为的持续性或体育锻炼的习惯性,研究中大学生锻炼周数与健康生活方式呈正相关,说明健康生活方式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关系密切,这提示健康生活方式是需要长时间养成的.程云峰[18]对体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研究指出,体育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本体价值的社会表现或外化,二者关系还表现在社会价值对体育的渗透上,研究中体育个体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呈正相关也支持了此结论.此外,研究发现,体育锻炼量与体育个体价值取向呈正相关、锻炼周数与体育社会价值取向呈正相关、体育锻炼量与锻炼周数亦呈正相关,由于体育锻炼量和锻炼周数分别代表着短期锻炼行为和长期体育锻炼习惯,短期体育锻炼行为是长期锻炼习惯形成的基础,因而,体育价值观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AMOS)发现,相较于体育锻炼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预测作用,健康生活方式能更有效地预测体育锻炼行为,其通径系数达到0.72(0.72=0.53×0.33+0.35+0.62×0.31).换言之,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很可能有体育锻炼的习惯,而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王飞加[19]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研究中指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的饮食与营养教育、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对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以及学习日常卫生习惯是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内容.可见,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有助于体育锻炼行为的保持.
[1]ERICAW,LORRAINEL.MetabolicSyndrome:WaistNotWantsNot[J].CanadianMedicalAssociationJournal,2004,170(9):1390-1392.
[2]SCOTTD M,TIMOTHY R J,MARY S D.Comparing Health Status with Healthy Habits in Elderly Assisted Living Residents[J].Family andCommunityHealth,2004,27(2):158-170.
[3]姜丽萍,吴殷.上海市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4):98-100.
[4]季成叶.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报告(2005年)[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8-9.
[5]韩文华,苏煜.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8):687-690.
[6]黄宝军,韩文华,苏煜.科学运动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0):874-876.
[7]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1994,8(1):5-6.
[8]焦建鹏,王冬.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的修订[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5):654-657.
[9]张恩泰.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现状的初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10]王旭美,谢晖.医学本科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学校适应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4(2):90-93.
[11]RABIAH,ARZUY,PAPATYAK,etal.HealthyLifestyleBehaviorinUniversityStudentsandInfluentialFactorsinEasternTurkey[J]. 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Pratice,2011,17(1):43-51.
[12]柯遵渝.570名大学生健康行为方式量表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94-95.
[13]殷俊益,于玥,宋湘勤.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3):128-133.
[14]吴敏,武晓君,束景丹.我国农科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反思[J].高等农业教育,2013,(2):90-93.
[15]焦建鹏,王冬.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04-1806.
[16]郑汉山.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和谐发展[J].体育学刊,2013,20(3):65-68.
[17]李世明,部义峰,商金栋,等.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24(2):31-36.
[18]程云峰.21世纪我国体育目标取向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12-1614.
[19]王飞加.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518-520.
(责任编辑钮效鹍)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Health Lifestyle and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MA Ai-m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19,China)
Using the self-made demographics questionnaire,physical exercise rating scale,college students’healthy lifestyle assessment scale and college sports values questionnaire,this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of 250 undergraduate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exercise behavior and their health lifestyle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sports values on their exercise behavior and health lifesty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of gender,grade,family background,health lifestyle,sports values and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ealth lifestyle,sports values and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P<0.01).The health life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physical exercise.The sports values have mediating effect,and the path coefficient is 0.72.
college student;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health lifestyle;sports values;intermediary role
G193
A
1673-1972(2017)03-0126-05
2017-04-13
南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6GJ020)
马爱民(1982-),男,江苏南通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及体质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