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杰斯“师生观”及其对我国师幼互动的启示

2017-06-01曹能秀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罗杰斯师幼幼儿

李 霞,曹能秀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罗杰斯“师生观”及其对我国师幼互动的启示

李 霞,曹能秀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罗杰斯的师生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促进者,对教师与学生角色进行了与传统不同的重新定位。我国当前师幼互动行为上存在忽视幼儿心理感受、重视一致性原则以及重“活跃积极”,轻“沉默安静”、强调教师权威等诸多问题。基于罗杰斯师生观视角,为当前的师幼互动行为提供指导和启示,重新定位师幼关系,理解宽容幼儿、注重情感交流、正确处理公平和差异,以及重视师幼平等对话,从而促进当前师幼互动行为的积极转化。

罗杰斯;师生观;师幼互动行为

PDF获取: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5.002

教师是幼儿离开家庭的怀抱,进入教育机构后的一个“重要他人”,简单来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即师幼互动,本文研究主要从其狭义的概念上进行探讨,即仅限于在幼儿园范围内。而师幼互动行为,即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所采取和呈现的方式方法。幼儿教师与孩子接触的时间长,其对幼儿的身心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然而,在当今社会中,教师和幼儿由于经常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其互动关系呈现着显著的倾斜状态。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抨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提出教师是促进者,学生具有潜能和价值,教师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促进者,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互动时的态度特征。罗杰斯强调教师要做到真实、同感理解以及珍视、接纳和信任,倡导教师为学生创造出自由学习的氛围,基于罗杰斯师生观的视角,反观我国当前的师幼互动行为,会发现当前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应大力借鉴罗杰斯的师生观,以改善当前的师幼互动行为。

一、罗杰斯的“师生观”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在教育界当中的实际运用,其教育思想来源于其心理治疗经验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在《自由学习》一书中,罗杰斯提到,“我们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我们的学校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传统、最保守、最僵化和官僚主义盛行的机构,也是最抗拒改革的机构。”[1]1同时,罗杰斯根据“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罗杰斯特别重视情感因素,对教师与学生角色进行了与传统不同的重新定位。罗杰斯的“师生观”,可以具体从其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关系观进行分析。

(一)教师观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不应扮演传统教学中的角色,而是放下了传统的教师角色以及以前的面具,不再是至高无上,学生们遥不可及的“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在罗杰斯的教育理论中,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罗杰斯提出,不是“让......学习”而是“促进学习”(facilitating learning)。他说,“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允许(permit)学生学习,允许他(她)满足自己的好奇心。”[2]193罗杰斯认为,“教师”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把知识分配给学生的人,因此罗杰斯用“促进者”来代替“教师”。[3]163成功的教学并不是依靠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或者是教师高超的课堂设计以及管理的能力,这一切都是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动时的态度决定了此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他认为教师必备的态度品质是: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身表现应表里如一;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情感和意见;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4]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向学生们提供学习的材料,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理解关注学生的需要;同时在班级上营造一种积极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气氛,其气氛的基本组成要素是真诚、关注和理解性的倾听,这也是罗杰斯除了促进学生自我实现这一教学目的之外所特别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二)学生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之所以这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部分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假设,即人有天生的学习动机,或者说是学习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个体的学习发展过程,也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同时,罗杰斯虽然承认自我是在之后的环境中形成的,但是个人所处的文化、物质以及社会环境只能够小范围的对自我的实现、自我潜能的发挥产生作用。罗杰斯更加强调有机体本身的能力,认为人天生就有实现的倾向以及充分发挥机能的愿望。联系到学生,即应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自我能力的提高。学生们不是一个个等待着知识灌输的容器,他们是有着自己情感的独特的人。罗杰斯认为,凡是可以交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5]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源,由学生来进行选择,由此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地适应变化。换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多少,教什么,怎么教,都不是由教师自己决定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来决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关注学生的个别化,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风格。同时,罗杰斯也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他强调,扼杀学生天然的好奇心是传统教育最严重最不能容忍的罪过。

(三)师生关系观

罗杰斯认为,教师能否成为有效的促进者,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时的态度特征,其中最为核心的几条同时也是被我们所熟知,即真实、同感理解以及珍视、接纳和信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自由学习的氛围,而这种氛围的实质乃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罗杰斯主张的师生关系是对主客体师生关系的一种超越,是一种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6]

1.真实

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在师生关系中,他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传统教育观念中我们所获悉的教师的角色。在罗杰斯的教育观中,教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可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喜爱,也可以敏感,可以愤怒。真实性对于老师这个促进者来说,是最基本的态度,他体验并享受着自己的鲜活感情,忠实于这种感觉,并在一适当情境中表达出来,这就意味着,促进者和学习者的接触,完全是建立在个人与个人交往基础上的直接对话,促进者表现的是他的自我,无须伪装。[1]142学生们在和这样真实开放的人交往中,会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不粉饰自己的情感,也不掩盖自己的缺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也相应的得到了成长。

2.同感理解

这是大多数的教师都缺乏的态度,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同感理解要求老师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他自己,并且不带任何评论性的色彩,大多数的老师,都总是习惯于以评判的态度、好恶取舍态度和学生打交道,“同感理解是形成一种自发的、经验性学习氛围的另一个要素。当老师能够从内心深处理解学生的反应,能敏锐的意识到教育和学习方式在学生看来怎样,那么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可能性也会增加。[7]罗杰斯特别推崇同感性理解,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想法,感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

3.珍视、接纳、信任

这种态度在罗杰斯的治疗关系中被称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核心要点是:不以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父母的味口、父母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孩子这个“人”。要无条件地给予孩子关怀、喜爱,以及认可。在这种态度下,孩子会始终感受到自己是被关爱的,对于孩子个人而言,他是有安全感的,不会总是去刻意迎合父母,或者担心自己的某些行为引起父母的反感。[2]91联系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珍视、接纳和信任意味着老师对学生是无条件的珍爱和关怀,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的。罗杰斯曾指出,具有这种态度的老师既能够接受学生成功的喜悦,也能接受孩子面对新问题的彷徨和无助,不管孩子们表现如何,老师会始终觉得孩子可爱,值得爱,并且表达出他的爱。罗杰斯也提到,“那些在促进学习中取得成功的人身上还有另一种态度。我认为这种态度是珍视学习者,珍视他的感受,他的观点,他的人。它是关心学习者,却是一种占有式的关心。它是把其他个体当做一个独立的、有价值的人接受。它是一种基本信任——相信这一他人从根本上值得信任。[7]262因此,在这种态度下,形成的是教师接受和尊重学生,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信任的关系。

二、我国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幼儿中师幼互动行为上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幼儿“重要他人”的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们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对目前师幼互动行为中存在问题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忽视幼儿心理感受,轻视与幼儿的沟通交流

在现在的师幼互动行为上,教师忽视幼儿内心的感受,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轻视幼儿的话语,不能对幼儿的反应及时进行反馈或者是消极反馈的情况屡见不鲜。教师在实际的生活中,面对具有消极情绪的幼儿,更多的是采用消退法,忽略幼儿的消极情绪,而非主动上前抚慰幼儿情绪。同时,当幼儿向教师陈述事实或者表达其情绪情感时,教师对于幼儿的积极表述却并不热衷,他们往往采取的是一种应付的方式,用“我知道了”或者“真的呀”这些略为敷衍的话语来向幼儿表明老师已经接收到了你的信息。但是,幼儿需要的是教师认真的反馈,而老师的忽略和轻视,远远没有给他们带来所渴望的理想的效果。

(二)重视一致性原则,圈禁幼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当前,教师过分重视模仿和范例的作用,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没有尊重幼儿独特的个性。所谓一致性原则,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教师特别强调幼儿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教师所传递的固有知识与技能的相一致,二是借助教师对不同幼儿的同一性要求展示出来。[8]101这种现象其实普遍的存在于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这似乎也与我们当前提倡的注重个体差异以及因材施教所相悖,很多幼儿教师并不欣赏幼儿的奇思异想,也不关注幼儿的内心的世界与真实的想法,幼儿的兴趣、感受、需要都要服从教学目标与老师的安排。教师更关注幼儿可量化与可检查的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学习,并以此获得自己的教学成就感;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能否“复制”到幼儿的身上,强调的是“复制”的结果。[12]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孩子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孩子不是空空如也的容器,等待着教师去一个个的灌满,他们会思考,也能创造。

(三)重“活跃积极”,轻“沉默安静”

“活跃积极”在这里特别指代在幼儿园积极活泼,被老师关注并且深受老师喜爱的孩子,而“沉默安静”则是指那些遵守纪律,不调皮捣蛋,总是默默听从老师指令的孩子。在师幼互动行为上,老师经常性的关注爱发言且积极配合老师开展活动的幼儿,这些孩子能够对老师的话语及时进行反馈,对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很有帮助。而至于“沉默安静”,则是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总是默默听从老师的安排,不发表意见,也不调皮捣蛋,这让老师省心的同时,似乎也被慢慢边缘化了。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通常是乐于和积极活泼的孩子进行互动,他们也自然而然成为老师的小帮手,教师对其也投入更多的关注,这样实际上就造成了人为上互动中的不公平,没有关注到每个孩子的需要。

(四)强调教师权威,幼儿畏惧性行为显著

在教师与孩子的互动中,教师一般不会注意和理会自己的行为对幼儿造成的不安与恐惧,甚至大部分教师认为要管住孩子,那孩子对教师的“畏惧感”就是必不可少的。在整个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处于高控制,而幼儿是高服从的地位,即无论教师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其想法的实现都不会遇到太多的障碍,同时为了快速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教师往往不惜采取让幼儿产生恐惧的负向性行为,借助幼儿的恐惧心理来开展教学活动、维持教学秩序,幼儿教师左右着整个师幼互动行为的方向和进程,教师是幼儿心中的绝对权威,同时,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恐吓教育法”在幼儿园盛行,造就了一批批面对教师时怯生生的孩子。

三、罗杰斯“师生观”对我国师幼互动行为的启示

国家教育部于 2001 年6 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新《纲要》强调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其所强调的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最终是要通过师幼的互动来实现。任何设计完美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计划总要借助于人际互动特别是教师与幼儿间的行为往来才能实现其价值。针对当前我国师幼互动行为中的问题,基于罗杰斯师生观的视角,促使我国师幼互动行为进一步转变。

(一)注重情感交流,对孩子的反应积极反馈

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教师的诚实以及他们对幼儿的尊重与细心照顾,对于幼儿的安全感、自信心的发展以及童年期对事物的积极探索都是必不可少的。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真诚意味着教师对孩子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诚恳的,把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每件“小事”都当成自己的“大事”。在日常教学中要求教师真诚地对待孩子表达,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宽容的对待孩子的错误。[12]注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也是有思想的独立人格的人,在日常的师幼互动行为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的表现,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给予批评或者忽视,积极的肯定和赞许出现的次数很少。在师幼互动的进程中,如果教师对幼儿怀有喜爱的情感,那么,不管教师还是幼儿都会有一次开心的、愉快的经历。[8]180幼儿有着自己的情感,当教师忽视他们积极的反应的时候,孩子也会有感觉,这在一定层面也是伤害了孩子的情感,抛开教育者的身份,单纯的作为一个人去发出施动行为或者反馈行为,仅仅出于自身的情感和兴趣去和孩子沟通交流,这样的互动行为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而不是一味的为了达到目标去开启“事务性互动”。同时,即使幼儿教师在现实中的确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和幼儿沟通,但作为教师,应该真诚的告诉孩子“老师现在有点忙,等下再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类似这样的话语,而不是直接的忽略孩子。

(二)尊重接纳幼儿,正确对待公平和差异

孩子们是独特且具有个体差异的人,尊重学生的个别性,学会接纳孩子的一切,而不是按照个人的喜恶来区别对待孩子。然而在现实中,不同的幼儿在与教师的行为往来中所获得的行为支持和情感资源上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只有从幼儿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才是符合教育公平要求的。也就是说,教师由于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分配相应的互动时间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教师将自身的亲疏、好恶带到与幼儿的互动交往中,表现出对幼儿的偏爱或歧视,人为地造成教育上的差异,那么,它不仅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而且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精神。[10]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关注,都乐意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说,作为教师,不是一味的去“挑选”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孩子,忽视那些处在角落的边缘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疼爱的,作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接纳孩子的一切;同时在面对迥然不同的幼儿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了解不同孩子的特点,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差异,努力做到热爱每一个孩子。

(三)理解宽容幼儿,营造和谐互动气氛

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时候,很容易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判定幼儿的行为,他们的想法会带上成人的色彩,很难真切地体会到幼儿的所思所想。成人投向孩子的目光中会出现两种现象:俯视和仰视,两种视角都没有以一种平等开发的心态去站在幼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很多师幼互动行为中,教师开启的行为,本意是履行作为教育者的职责,但是由于没有关注到孩子的角度,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致使许多设计完美的活动,都只能存在于一种“看上去很美”的状态。面对那些我们看似幼稚的幼儿行为,教师不是忽略或者无视,应努力去了解幼儿,在做什么,想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同时,为了达到井然有序的目的,幼儿教师一味使用纪律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幼儿的主体性受到压抑,幼儿无法真切、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儿童生活被常规教育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儿童丰富的生活世界被压缩为“守规矩”、“听话”的单一的线性生活。[12]学前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还不完善,活泼好动是其天性,不是一味的去抑制和圈禁,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让孩子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发展,为其创造性的发挥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关注幼儿主体地位,重视师幼平等对话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天生就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源,由学生来进行选择,由此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因而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尊重幼儿在与教师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有正确的角色意识,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在幼儿的活动或者游戏中,起着促进的作用,而不是全面的指导,一味的叫幼儿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规则进行。即使幼儿身心发展方面不成熟,教师常常是活动的发动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和教师人格上就是不平等。幼儿不是教师行为的“应声虫”,教师不是整个活动开展中的权威,幼儿也不是沉默的旁观者,不需要在教师高控制的行为之下,去实现高服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才是主体,他们有着发出内心最真实声音的权利和需要;而与此同时,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必须敢于放下自己相对幼儿的“社会权威”及“知识权威”的身份,以“平等者”的角色与幼儿进行对话和交流。

总的来说,在师幼互动行为中,如果作为教育者、养护者的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明智的把握自己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对幼儿的自主行为和主动行为给予适度控制、适度自由。那么,幼儿就会很容易形成独立、自尊、乐观向上的人格特征。

[1] 卡尔·罗杰斯.自由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 车文博:车文博文集第八卷—人本主义心理学元理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曹树真.论罗杰斯的师生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0(6).

[5] 籍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的教师角色转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

[6] 徐伟.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幼儿教师角色转变的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2.

[7] 卡尔·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65.

[8] 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 孔凡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 马玲亚.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5(4).

[责任编辑 王亚婷]

Rogers’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ve Behavior in Kindergarten

LIXia,CAONeng-xiu

(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andManagement,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500,China)

Rogers’s 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put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student,and he thinks that teacher serves as promo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which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view.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lot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er-child interactive behaviors in our country.Children’s feelings are always neglected,attentions are given to the consistency principle,the “active” is preferred rather than the “quiet”,and teachers’authority is stressed.Rogers’s views would provide some direction and enlightenment for us.In the new er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should be redefined.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understand children and give them more freedom than before.When interacting with children,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motional communication,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ness and difference,give children equal right for dialogue.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teacher-child interactive behaviors develop healthily.

Rogers; 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ve behavior

2017-02-26;

2017-03-06

李霞,女,四川宜宾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曹能秀,女,福建顺昌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G610

A

2095-770X(2017)05-0007-05

猜你喜欢

罗杰斯师幼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师幼互动,缘何频频一线“遇冷”?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父亲的形象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