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耦合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2017-06-01单宝艳范开放邱芸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山东省城镇化空间

单宝艳,范开放,邱芸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耦合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单宝艳,范开放,邱芸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新型城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文化创意产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文章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基于ArcGIS平台研究了山东各市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揭示了两者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地域分异明显,发展水平较高的主要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较低的主要位于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与人口城镇化的相关性达到了0.01的置信水平,而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及其他各要素相关性均不显著;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达到了0.01的置信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不显著,空间耦合关系不明显。

文化创意产业;新型城镇化;空间耦合;空间相关性

0 引言

目前,国家确定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和转型发展新思路。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城镇功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各个方面,要求达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对促进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主要从概念内涵[1-3]、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4-7]、产业集聚与空间布局[8-11]、发展水平评价[12-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5-16]、与城市发展的关系[17]等方面进行研究。关于新型城镇化亦有较多研究成果,主要从概念内涵[18-20]、目标路径[19-21]、发展水平评价[21-26]、时空特征及预测[27]、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8]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成果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并重,注重运用多种数学方法。但目前系统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文献较少,尚无研究两者定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科学评价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深入探讨两者的定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评价两者的发展水平,构建指标体系至关重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的已有成果往往只考虑经济效益[12-14],而忽视了其社会效益。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区域不同,构建的指标体系存在一定差异[21-26],但考虑的内容基本一致。文章基于山东实际,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经济、城建、教育、基础设施等层面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既研究两者的总体相互关系,也研究其构成要素的定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新型城镇化是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强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山东被誉为“微缩中国”[21],以山东为例研究两者的定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不仅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对于研究全国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关系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

山东是中华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文化典籍不胜枚举,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山东各地文化特色明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各异。

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引起世界关注源于英国“创意产业”的提出[3]。虽然文化创意产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尚无统一标准,其称谓也各不相同,有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关于这三个称谓,不同的学者意见不一。Oakley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含义基本相同[2]。朱自强等认为文化产业比文化创意产业范围更广,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和非创意的文化产业[1]。方忠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种,其内涵既与文化产业有交叉,又与创意产业有交叉[16]。张蔷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产业为基础,以创意策划为核心,采用新媒体技术将文化制品、服务转换为商品与服务的新兴产业[10]。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根本,向大众提供满足其文化、精神和心理等方面需求的新兴业态[6]。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有不同的理解,但综合分析,其具有五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即以创意为核心,注重知识产权;创意对象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具有产业集群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心理等多方面需求。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6年出台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文化艺术、广告会展、设计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休闲娱乐、艺术品交易和其他辅助服务等9类。方忠将商务服务、休闲娱乐、文化艺术、传媒、动漫、影视广播和研发设计等产业列为文化创意产业范畴[16]。由于分类标准不同,不同学者采用的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也有差异。姚林青等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代表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研究[12]。马骏与韩顺法等将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指标[13-14]。

已有研究成果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往往只考虑经济效益,采用经济指标。而没有选取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社会效益的相关指标。文化创意产业除了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外,在城市品牌、城市文脉、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社会效益[11]。应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选取指标评价山东省各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参考已有研究成果[12-14],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和统一性,文章采用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0]中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和特征基本一致的第三产业的部分相关行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采用文物、文化事业费、文化馆数量和博物馆数量作为反映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效益指标[31]。

1.2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格局

考虑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同时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反映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29]进行研究。由于选取的7个指标量纲不同,为消除量纲的影响,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首先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方法的式(1)进行处理[29]。式(1)中,xij为原始数据;x-j为原始数据的列平均值;sj为原始数据的列标准差。此标准化方法得到的新数据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采用Matlab 7.0的PRINCOMP函数进行主成分分析。为用一个综合指标反映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且不丢失信息,选取所有主成分计算综合得分。计算方法为各主成分得分与其贡献率对应相乘后相加。为便于比较,对综合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主成分载荷为负值的,采用式(2)进行标准化处理,主成分载荷为正值的,采用式(3)进行标准化处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处于(0 100)。为综合研究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同时避免确定各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对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时综合两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见表1。然后将主成分综合得分的计算结果,运用ArcGIS10.0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如图1所示。

表1 山东省设区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

图1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图

由表1和图1可知,山东各设区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发展水平较高的主要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和济宁与临沂市。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青岛和济南,它们是山东的双核心城市;发展水平较高的是烟台、济宁、临沂、潍坊和淄博等市;发展水平较低的主要位于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发展水平最低的是莱芜和日照市,规模较小且成为设区城市时间相对较晚。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来看,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济南市,其是山东省的省会和政治文化中心;发展水平较高的是青岛、烟台、潍坊、临沂、淄博、泰安、济宁和威海等市;发展水平较低的位于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发展水平最低的仍然是莱芜和日照市。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效益来看,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青岛和济宁市,分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发展水平较高的是烟台、济南、临沂、潍坊和淄博市;发展水平较低的是菏泽、聊城、德州、枣庄、滨州、泰安、东营和威海市;发展水平最低的还是莱芜和日照市。

2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

2015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01%,形成了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主体,济南、青岛等7个大城市,枣庄、东营等9个中等城市,89个小城市和1086个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刘德军与王新越等先后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21-22]。文章对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及构成新型城镇化的各要素分别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空间格局。

2.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国内学者进行了系统研究。单卓然等认为新型城镇化具有:强调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等三大内涵[18]。倪鹏飞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道路[19]。王素斋认为新型城镇化是按照统筹城乡、节约土地等原则,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走集约、智慧、低碳、绿色城镇化道路[20]。综合分析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促进城镇化格局优化、协调发展和城市宜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注重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大多数学者都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针对研究区域实际情况进行构建。刘德军根据山东实际,分别从人口、经济、生活和环境等4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研究山东新型城镇化水平[21],王新越等则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等8个方面、20类要素和32个变量构建山东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22]。徐林等设计了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70个三级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23]。王琴梅等构建了动力、质量和公平系统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对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24]。杜忠潮等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水平4个方面构建咸阳市县域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25]。曹飞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空间集约、城乡统筹等7个方面构建区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26]。由于不同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又考虑到研究区域的数据可获取性和科学性,构建的指标体系存在一定差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参考已有研究成果,文章从5个方面构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1)人口城镇化 传统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2)城市建设水平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经济发展水平 二、三产业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全年纯收入。(4)教育水平 每万人中等职业专任教师数、每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每万人小学专任教师数。(5)基础设施水平 公路密度、每万人货运量、每万人客运量、每万人邮电业务总量[31]。

2.2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格局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分别计算人口城镇化、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便于比较,采用与文化创意产业分析相同的方法对各主成分综合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结果见表2,运用ArcGIS10.0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的结果如图2所示。

表2 山东省设区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图2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图

由表2和图2可见,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从东到西呈现明显地域分异,发展水平最高和较高的主要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青岛、威海、东营、淄博、烟台和济南市,全部为半岛城市群的城市,是山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是莱芜、潍坊、滨州、日照、泰安、枣庄和临沂市,主要位于鲁中和鲁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的是聊城和济宁市,发展水平最低的是德州和菏泽市,位于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从人口城镇化来看,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济宁和枣庄市;发展水平较高的是潍坊、泰安、威海和临沂市;发展水平较低的是德州、滨州和日照市;发展水平最低的是菏泽、莱芜、聊城和东营市。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发展水平最高的是东营、青岛、济南、淄博、烟台和威海市,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一致;发展水平较高的是莱芜、潍坊、滨州、泰安和临沂市,也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发展水平较低的枣庄、日照和济宁市;发展水平最低的是德州、聊城和菏泽市。从城市建设水平来看,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威海、青岛、泰安、潍坊、淄博和烟台市;发展水平较高的是临沂、滨州和莱芜市;发展水平较低的是聊城、东营、枣庄、日照和济南市;发展水平最低的是菏泽、济宁和德州市。从教育发展水平来看,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威海、烟台、青岛、淄博、济南和日照市;发展水平较高的是潍坊、聊城和东营市;发展水平较低的是滨州、泰安、济宁、莱芜和德州市;发展水平最低的是枣庄、临沂和菏泽市。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看,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淄博、东营、威海和烟台市;发展水平较高的是枣庄、青岛、莱芜、济南和日照市;发展水平较低的是滨州、潍坊、临沂和济宁市;发展水平最低的是菏泽、德州、聊城和泰安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和较高的区域分布基本一致;人口城镇化、城市建设、教育和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最高和较高的区域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3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

分别采用相关分析和空间相关分析研究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和空间关系。

3.1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定量耦合关系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分析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定量耦合关系,相关系数(rxy)采用式(4)计算[29]为

其中,(1)分析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关关系,采用式(4)计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和0.597,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002和0.0113,说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更大。(2)分析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人口城镇化、城市建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的相关关系,采用式(4)计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693、0.960、0.751和0.824,对应的p值分别为0.0828、0.0020、0.0000、0.00051和0.00005,说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城市建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的相关性均达到了0.01以上的置信水平,且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最大,与基础设施的相关性次之。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人口城镇化的相关性不显著,仅达到了0.1的置信水平。(3)分析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各要素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各要素的相关关系,采用式(4)计算的相关系数见表3(**表示达到了0.01以上的置信水平,*表示达到了0.05的置信水平)。

表3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系数

由表3可见,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与人口城镇化存在显著相关性;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经济状况存在相关关系;其他要素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发展水平均未呈现显著相关性。

3.2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偶合关系

空间统计分析是通过空间位置建立数据间的统计关系,研究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采用Moran指数进行计算,Moran指数是用来度量空间自相关的全局指标。Moran指数反映的是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值的相似程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指数I用式(5)进行计算,其中wij表示区域i与j的临近关系,采用邻接标准进行度量。空间自相关的显著性水平通常用标准化统计量Z由式(6)进行检验,Moran指数I的显著性水平可以根据Z值的p值检验来确定[29]。p值小于0.05,则空间自相关显著。当Z值为正且显著时,表示正空间自相关,相似值趋于空间集聚;当Z值为负且显著时,表示负空间自相关,相似值分散分布;当Z值为零时,观测值随机分布。

式中:I为Moran指数;E(I)为I的期望值;VAR(I)为I的变异数。

使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相关分析,包括一元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二元空间相关分析。运用GeoDA软件的Univariate Moran对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各指标进行一元空间自相关分析,见表4。运用Multivariate Moran进行二元空间相关分析,以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为主变量,其他所有变量为相邻区域变量进行二元空间相关分析,见表5;以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为主变量,其他所有变量为相邻区域变量进行二元空间相关分析,见表6。

表4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各指标的Moran指数I

表5 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为主变量的Moran指数I

表6 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为主变量的Moran指数I

由表4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和社会效益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未呈现空间集聚特征。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益的空间自相关性仅达到了0.1的置信水平,存在弱空间相关性,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新型城镇化的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表现为弱空间自相关性,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新型城镇化的城市建设水平空间相关性达到了0.05以上的置信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新型城镇化的教育水平和综合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达到了0.01以上的置信水平,空间集聚特征非常显著。

由表5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与相邻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和新型城镇化中的人口城镇化表现为弱空间相关性,呈现较弱的空间耦合关系,而与其他各指标空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由表6可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相邻区域的城市建设、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均呈现空间相关性,而与其他各指标空间相关性均不显著。

4 结论

通过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济南、青岛、济宁三极格局;胶济铁路沿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较高;鲁西南、鲁西北地区及规模较小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较低;

(2)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明显,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发展水平普遍较高,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

(3)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关性不显著,仅与人口城镇化存在相关性,定量耦合关系较弱;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相关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教育水平、城市建设水平和人口城镇化;

(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不显著;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与相邻区域人口城镇化呈现弱空间相关性,空间耦合关系较弱;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相邻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不显著,空间耦合关系不明显。

[1] 朱自强,张树武.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形态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7-121.

[2] Kate O..Include us ou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olicy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J].Cultural Trends,2006,15(4):255-273.

[3] 徐丹丹,孟潇,卫倩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7(2):105-113.

[4] 马骏.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演变[J].学术交流,2016(6):130-135.

[5] 易华,玉胜贤.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动力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6(2):90-92.

[6] 金元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20-24.

[7] 金元浦.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势与新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0(4):2-10.

[8] 姜玲,王丽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益分析——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6(4):176-183.

[9] 万里洋,董会忠,吴朋,等.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及发展模式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7):185-189.

[10]张蔷.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27-1236.

[11]钟韵,刘东东.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效益的定性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2(9):95-100.

[12]姚林青,卢国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区域集聚水平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8):181-183.

[13]马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20):149-152.

[14]韩顺法,郭新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24):95-97.

[15]周晶,曹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调研世界,2015(6):17-20.

[16]方忠.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对就业增长贡献实证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9-33,71.

[17]赵景来.城市转型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述略[J].学术界,2014(11):221-228.

[18]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19]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J].江海学刊,2013(1):87-94.

[20]王素斋.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J].理论月刊,2013(4):165-168.

[21]刘德军.山东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31):33-48.

[22]王新越,宋飏,宋斐红,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9):1069-1076.

[23]徐林,曹红华.从测度到引导:新型城镇化的“星系”模型及其评价体系[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1):65-74.

[24]王琴梅,杨军鸽.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基于PCA分析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28(1):30-36.

[25]杜忠潮,杨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其空间差异综合测度分析——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1):141-149.

[26]曹飞,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仿真与提升[J].财经科学,2014,(12):69-78.

[27]孙东琪,陈明星,陈玉福,等.2015-203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其资金需求预测[J].地理学报,2016,71(6):1025-1044.

[28]丁浩,余志林,王家明.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协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11):122-125.

[29]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0]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1]刘兴慧.山东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leve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new-type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province

Shan Baoyan,Fan Kaifang,Qiu Yun
(School of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cs,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250101,China)

China new-type urbanization provide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ower of new-type urbanization.In this paper,the index systems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new-type urbanization were built,and the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GIS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new-typ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results is below: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development leve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new-type urbanization is obvious,and the high development level cities aremainly in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agglomeration region,while the low development level cities aremainly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regions of Shandong. The correl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level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reaches 0.01 confidence level,but the correlation of development level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new-type urbanization are not significant.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s significant which reached 0.01 confidence level,while that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s not.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levels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industry and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of neighboring areas are not significant,and the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is relatively weak.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new-type urbanization;spatial coupling;spatial correlation

K902

:A

1673-7644(2017)02-0103-08

2017-02-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900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2012-K8-22);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RKB01249)

单宝艳(1970-),男,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及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E-mail:shan7066@sdjzu.edu.cn

猜你喜欢

山东省城镇化空间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家乡的城镇化
山东省即墨市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