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关系研究
2017-06-01成秀梅胡其图金振华乌日娜
成秀梅,胡其图,金振华,乌日娜
(内蒙古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关系研究
成秀梅,胡其图,金振华,乌日娜
(内蒙古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目的:了解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的现状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以内蒙古医科大学429名临床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情况与一般大学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自我表露、网络人际交往等维度的平均数低于一般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总体上存在中度困扰(9<x=11.61<14);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待人接物困扰(x=1.99>1.13),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人际交谈困扰(x=3.96>3.69);独生子女更善于网络交往(x=2.06);大一学生存在异性交往困扰(x=1.82)和人际交谈困扰(x=1.79),大四学生更善于网络交往(x=2.07);在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水平低于一般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总体上存在中度困扰;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的某些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年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学生存在异性交往和人际交谈困扰,大四学生更善于网络交往;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
网络交往使大学生的现实人际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变得疏离、间接,现实交往能力下降,出现了诸如孤独、叛逆等心理问题,产生信任危机.临床专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学制长、课程多、课余时间少、学习压力大等专业特点,要比一般大学生更易受网络交往的影响,对其现实人际困扰的影响也更大.此外,这不仅会影响到临床专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会影响临床实践中与病人的沟通,不利于医患关系的改进.因此,对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的现状及两者的关系,为社会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网络交往正面优势,培养临床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在校429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59名,女生270名;大一116名,大二106名,大三113名,大四94名;城市114名,城镇131名,农村184名;独生子女206名,非独生子女223名.
1.2 方法
采用周宗奎等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共有26题,包括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自我表露、网络人际关系以及网络交往依赖4个因子,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采用郑日昌主编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共28题,包括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4个因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分数越高,说明其受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越严重.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9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方法有:描述统计、t检验、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现状
表1 网络交往现状
由表1可知:选取的临床专业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及各维度的平均数与大学生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网络交往依赖的平均数高于大学生总体外,其余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大学生总体.
表2 现实人际困扰现状
由表2及评分标准可知:临床专业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总体上存在中度困扰(9<=11.61<14),所占比例是80.19%.在人际交谈、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3),在异性交往方面困扰较少(<2),.中度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所占比例分别是是82.28%、61.07%、79.72%.
2.2 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在人口学方面的差异比较
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的某些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年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在不同性别学生中差异
由表3可知:不同性别学生在网络交往总分、现实人际困扰总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人际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人际交谈困扰(=3. 96>3.69);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待人接物困扰(=1.99>1.13).
由表4可知: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网络交往总分及其某些维度以及现实人际困扰的待人接物困扰维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网络交往要优于非独生子女(=65. 79>61.98),且具有更高的网络社交自我知觉(x=17. 59>16.61),更高的网络自我表露(=15.68>14.58),及更强的网络人际关系(=18.06>17.02).在待人接物方面,非独生子女要优于独生子女.
表4 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在是否独生子女学生中差异
由表5可知: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网络交往总分及其网络自我表露、网络人际关系维度,人际交谈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维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网络交往方面,大四学生要优于大一学生;相比大二学生,大四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上表露自己;相比大一学生,大四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更好.在现实人际关系方面,大一学生比大二、大四学生存在更多的异性交往困扰;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存在更多的人际交谈困扰.
由表6可知: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在生源地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5 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在不同年级学生中差异
表6 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在不同生源地学生中差异
2.3 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关系
由表7可知:临床专业大学生现实人际困扰与网络交往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075),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人际交友困扰与网络交往总分、网络交往依赖、网络自我暴露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7 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的相关(r)
3 讨论
3.1 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情况与一般大学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发现与一般大学生相比,临床专业大学生在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自我表露、网络人际交往等维度的平均数低于一般大学生.表明与一般大学生相比,临床专业大学生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状况低,且“真实自我”的表露程度和数量也低,网络人际关系稍差.究其原因可能一是选样的差异,二在于临床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网络交往对象有别于一般大学生.研究发现长期接触一个专业或职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或认知方式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临床专业长期训练使得其形成科学性的思维方式.因此,临床专业学生在选择网上交流或交往对象时也会有别于一般大学生.根据交往和自我表露的互惠性原则,所接触的对象不同会对临床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程度和数量产生影响,进而对其网络自我知觉、网络人际交往产生影响.
3.2 临床专业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总体上存在中度困扰
研究结果发现临床专业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总体上存在中度困扰,极少数存在较严重的困扰.这表明在现实生活中,临床专业大学生很多时候能较好的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有些时候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困扰.
3.3 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的某些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年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事后多重检验的结果发现: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待人接物困扰,与以往的研究一致.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人际交谈困扰,这与以往的研究不一致.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临床专业学生除了交流日常生活方面的事情外,更多的是专业上的交流.医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科学性、客观性,男生的逻辑思维强,能从客观的角度看待事物,缺少感性.因此对于男生来说事情变得轻而易举,而对于女生反而成了问题.
相比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善于网络交往,且具有更高的网络社交自我知觉,更高的网络自我表露及更好的网络人际关系.因家庭结构简单,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同龄伙伴,独生子女容易陷入孤独之中.他们从小习惯与电视、电脑相伴,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玩,到了现实生活中,就缺乏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因此他们会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和虚拟性发展其网络社会交往.通过网络交往形成对自己的认知,更多的表露自己的信息,促进网络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现实人际关系方面,大一学生比大二、大四学生存在更多的异性交往困扰;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存在更多的人际交谈困扰;在网络交往方面,大四学生的要优于大一学生;相比大二学生,大四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上表露自己;相比大一学生,大四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更好;究其原因在于低年级学生大学校园生活时间短、孤独感强,对学校的归属感较低,其生活、学习更多以群体性为主,注重同学、室友对自己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因此,与异性交往、与人的交际成为低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人际交往经验的积累,个体更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掩饰和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需要,而是借助虚拟的网络空间来缓解内心的焦虑,通过网络弥补现实的不足之处.
3.4 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关系
总体上看:临床专业大学生现实人际困扰与网络交往之间的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临床专业大学生将网络作为拓展人际关系范围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不是将其作为逃避现实人际困扰的避风港,现实人际困扰并不是促使其网络交往的决定因素.分着看: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人际交友困扰与网络交往总分、网络交往依赖、网络自我暴露之间的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人际交友困扰可能与其进行网络交往,在虚拟空间中提供个人信息以及过度使用网络有关.
综上所述可知:临床专业大学生网络交往水平低于一般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总体上存在中度困扰;网络交往、现实人际困扰的某些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年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学生存在异性交往和人际交谈困扰,大四学生更善于网络交往;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困扰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平凡,韩磊,周宗奎.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26(9).
〔2〕苏炫,许锃.关于大学生网上人际关系与现实人际困扰的调研[J].高校辅导员,2012,4(2).
〔3〕张静.大学生网络交往功能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J].心理卫生,2015,36(12).
〔4〕李薇菌,罗艺方,黄建格.试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狂会科学版),2004(1).
〔5〕朱燕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其教育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9):31-33.
〔6〕刘晓萌.李雅对大学生上网情况、人际关系与性别差异的研究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81-82.
〔7〕罗群英.论大学生的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思考[J].兰州学刊,2006(2):169-171.
〔8〕姚琦,马华维,阎欢等.心理学视角下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4(10):1647-1659.
B844.2
:A
:1673-260X(2017)05-0153-04
2017-02-16
内蒙古医科大学2016年思想政治科研项目(YKD2016SXZZ004)
胡其图(197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