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企业职工安全教育的思考
2017-06-01苗兆坤
苗兆坤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丰源轮胎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1
摘 要 安全教育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转变固有的观念,开拓创新,增强对安全教育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综合解决安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安全教育 管理效益
作为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属于“天”字号工程,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是最大的节约,安全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安全就是效益。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要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教育培训如此关键,因此也就成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企业对安全教育投入的精力之大,下的功夫之深也在情理之中了。但事实是,投入的经历、所下的功夫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却又往往是管理者颇感棘手的问题,比如,任你在台上苦口婆心,磨破嘴皮的大讲特讲安全的重要性,下面依旧我行我素,收效甚微,到头来,管理者也只有摇头叹息的份了:抓的够紧了,为什么就是不见成效呢?
无数的事实证明,对于同一件事,如果反反复复,毫无改变的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就极易使人产生厌烦心理而疲于应付,甚至会适得其反。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典型的例子,祥林嫂逢人就述:“我真傻······”起初还能引起同情甚至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但到后来却“一听到就厌烦的头痛”。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亦如此,用职工的话说是“安全教育天天搞,你不讲也知道,安全生产老一套”。试想,一旦职工产生了这样的心理,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虽然这些职工的话有些偏颇,但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上的确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那么,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就从事不了了吗?当然不是,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得更好。那么如何才能做得更有效果,这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惰性的心理而以一种“定型”的模式去重复过去,即惯用以往的方式、方法。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一个小岛的角落有一幢房子,房子的主人是一位智者,房子的门从来没有锁过,却也从未有人进入过,曾经有小偷路过,见门没上锁,又没有人,便想拉开门行窃,但无论怎么用力拉,可门却连个小缝也没开,结果只能是无奈地走了。原来是岛上居民的门都是向外拉的,而这位智者的门只要轻轻向里一推就可以进入,而向外拉永远也别想进来,那里的人们的思维已经形成了难以改变的定式。因此那扇门就那么静静地一直在等待。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等你开启的门》。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就需要改变这些“既定”的思维模式,要做安全教育工作的智者,如果只是一味地用定型的模式去应付不断变化的环境,就无异于固步自封,必然会给职工教育工作带来被动。
因此,要使安全教育工作切实达到有效,灵活地选择教育形式就尤为重要。实际上有些教育经验也是在一定的条件、时间、地点限制的,不宜教条的到处搬用,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运用一些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这样才不至于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科学地选择教育方式、方法,以增强刺激强度,不断开拓安全教育新领域、创造新方法、新形式,如完善考核奖惩制度,采用安全风险抵押金或组织“三违”危害有切身体会的职工现身说法,以达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目的,制作安全专题片以达到警钟长鸣的效果,或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有奖竞答、文艺表演等都是有效的教育形式,同时尽量减少无效果、无实际意义的活动,以避免职工产生厌烦心理。再如,抓住生产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或利用事故通报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教育,避免泛泛而谈,抓住问题的特点,科学地剖析,引导职工展开谈论,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力量,进而深化职工的印象,避免教育成为耳边风。还有一些企业开展的“夫妻安全公约”活动,也是新形势下走出的一条夫妻共同保安全的路子,通过安全公约,让职工时时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自己负担的责任。“積小平安为大平安”,用齐抓共管措施建设安全活动使安全教育开“花”结“果”的成功例子。
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需要常抓不懈而又需要常抓常新的工作。融理于教、融情于教、融乐于教是关键,同时还要不断的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寓教于“情”,特别是在“情”字上下功夫,带着情感抓安全,增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突出以人为本,才能在教育中达到需要的效果。